達沙摩居士問阿難有沒有一種法義, 能令比丘保持不放逸, 勤奮, 堅定, 得到之前沒有得到的心解脫, 盡除之前沒有盡除的漏?
阿難答, 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欲, 離開了不善法, 有尋找目標與察伺目標, 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他進入了初襌。他這樣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但我知道任何的最勝行觀察: '初襌是最勝行, 最勝的意識, 但我知道任何的最勝行, 最勝意識都是無常法, 滅盡法。他確立了這種觀察後, 便能把漏盡除; 如果不能把漏盡除, 能以這種法欲, 法喜來斷除五下分結, 在上界化生, 在那裡進入涅槃, 不會從那世間回來。
(中部.52.八城經)
不聽聞法義的凡夫不去看聖者, 不知聖法, 不學聖法; 不去看善人, 不知善人法, 不學善人法。
他的內心不斷被身見滲透, 被身見困扰, 他不能如實知道要從生起了的身見之中出離, 因此身見便會越加堅固, 不能清除; 這是一個下分結。
他的內心不斷被疑惑滲透, 被疑惑困扰, 他不能如實知道要從生起了的疑惑之中出離, 因此疑惑便會越加堅固, 不能清除; 這是一個下分結。
他的內心不斷被戒取滲透, 被戒取困扰, 他不能如實知道要從生起了的戒取之中出離, 因此戒取便會越加堅固, 不能清除; 這是一個下分結。
他的內心不斷被貪欲滲透, 被貪欲困扰, 他不能如實知道要從生起了的貪欲之中出離, 因此貪欲便會越加堅固, 不能清除; 這是一個下分結。
他的內心不斷被瞋恚滲透, 被瞋恚困扰, 他不能如實知道要從生起了的瞋恚之中出離, 因此瞋恚便會越加堅固, 不能清除; 這是一個下分結。
斷除五下分結的道路和途徑, 一位比丘離開了依, 捨棄了不善法, 止息了所有不恰當的身行, 內心離開了五欲及不善法, 有尋找目標與察伺目標, 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他進入了初襌。
他視任何由色受想行識所組成的東西為無常, 苦, 侵害, 膿腫, 中箭, 不幸, 病, 敵人, 破滅, 空, 無我, 內心背離這些東西, 心傾向寂靜, 高尚, 平息所有行, 捨棄所有依, 盡除渴愛, 無欲, 寂滅, 涅槃的甘露界。他確立了這種觀察後, 便能把漏盡除; 如果不能把漏盡除, 也能以這種法欲, 法喜來斷除五下分結, 在上界化生, 在那裡入滅, 不會從那世間回來。
(中部.64.大摩倫迦經)
他進入初襌, 這種崇高的境界, 這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生活在梵行之中, 得到正道和善法了。
(中部.76.散陀迦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