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2月 24, 2013

蘭卡僧團遊大嶼山大佛

司葛陳居士去西半山接蘭卡三尼眾, 我直接去東涌。

就見到聖悅師父及司葛都不願見的法護、上座尼及幾位居士。
不過, 我就吾識法護啦, 該位尼師, 聽聞之前是跟聖悅出家的, 只受九戒, 但要受大戒時, 就走佬, 咁做乜走佬, 就吾清吾楚啦。點解蘭卡戒師可以授九戒咁離奇, 又係大家及北傳尼師那邊都好疑惑的, 但各團有各自的出家玩法吧, 鐘意點就點, 收到弟子是最上乘吧。可惜九戒女最後還是選擇離開, 去了第二處受大戒, 住在弘法精舍。
此上座尼點都係住在僧團裡, 不似聖悅獨居於西貢。
上座部的比丘尼戒的十七條僧殘戒裡, 又的確有條不可獨自入村、過河、夜晚離開住處及遠離僧團獨住。故另兩位在上座部出家的女尼, 都住在僧團裡, 唯此聖悅一直獨住。這個事實, 推也推不掉啦, 其戒師許可其獨住, 也是奇妙。


聖悅跟法護的過節, 誰知道。聖悅住過弘法精舍, 也是事實啦, 究竟發生過些什麼事, 居士不宜理咯。
陳居士就好怕遇法護, 他的事, 聖悅通街人人都去說, 尼師說是尼師的業咯, 這裡就不說啦。
陳居士帶了三位尼眾來到東涌, 聖悅則帶了另一位男居士來到, 說淨資給了這位男居士拿。
泰國的比丘, 若有男居士在場, 淨資那些由男居士拿的; 港尼蘭卡係, 淨資交給男居士, 各人有各人習慣, 我就費事拿精舍的淨資, 不做活動銀包啦。

當然乘兩架的士上大嶼山啦。


都好出奇的, 司葛也是幫聖悅及無憂精舍的, 交情亦非淺啊, 但淨資居然交給一個不熟的男居士, 真奇妙的。

相機是用聖悅的, 是她叫我幫他們影相啦, 我就少用自己架機, 並且拿了佢架機回家下載所有相片先, 及後就歸還給師父啦, 當時還是稱師父啦。

尼眾上大佛是脫鞋的, 

戒師本來不願上去, 後還是被聖悅打動, 聖悅扶著戒師上去大佛, 故還是上了去。
尼團繞佛誦經, 好些居士也一起合十跟在後面行。



後來尼眾也為我們三位居士祝福, 說在大佛前祝福會很有福的。

接著就去食飯, 尼眾一張枱, 居士三人另一張枱。
尼眾的供飯食跟泰式不同, 每上一碟菜, 又要居士再供養, 就搞到居士無啖好食的, 跟泰國師父那邊為居士想埋, 讓居士安心食飯, 尼眾這裡, 福大概在後世才對現吧。

食完飯, 就去心經簡林行一轉。行到這處, 幫尼眾影些相, 又有堆歐洲人要跟尼團一起影, 有法國人。影完一輪相後, 我們自己又影啦。


影完相就去了心經簡林。


聽蘭卡人那邊說, Sudhamma長老是比較好的一位啦, 少話及說話時, 就是說法。

至於戒師嘛.............

司葛要趕回去, 故離開心經簡林後, 就乘船回中環, 再轉小巴到家。












星期三, 12月 18, 2013

勤修身念處,將有十種功德

勤修身念處,將有十種功德︰

1. 克服苦與樂,令其不苦,征服已生起的苦。

2. 克服怖、畏,令其不怖畏,絕對征服已起之怖畏而住。

3. 寒、熱、飢、渴、虻、蚊、風、熱、爬蟲類所咬,不能忍受的話、不好聽的話,身體能忍受猛、粗、利、不悅、不可意之苦。

4. 易得、無苦而得、沒有困難而得四禪,得現法樂住。

5. 得無量神通。

6. 得天耳通。

7. 得他心通。

8. 得宿住智。見眾生於善趣、惡趣之死、生、卑、尊、美、醜,隨業而趣向。

9. 得天眼通。

10. 諸漏盡為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中自通達、作證、具足而住。

──《身行念經》(M.119)

星期一, 12月 16, 2013

帶蘭卡比丘尼僧眾到火碳御龍山應供

這位居士曾參加第一次由弘法精舍法護搞的短期沙彌尼營的, 那次他更請來律儀精苑的衍慈法師做戒師, 這次這位居士就供養比丘尼僧團。


我去接尼僧眾, 她們住在蘭卡居士的屋中, 只有一間房。反正比較方便吧。有蘭卡人照顧。

這位"污他話"港尼的話, 經過上次後, 只能信一半。事前總是說得天衣無縫的, 到事發生時, 就不是那回事, 她又不是聖僧, 無法令他人心改變什麼啦。
事前, 我問她撘的士, 從西環半山到火碳, 大約要預幾多錢? 她說不用我付費的, 到時該施主就會在樓下等我們的啦, 她會付費的。
我就一點都不信"污他話"港尼的話, 就帶多幾百蚊啦, 費事塞車或什麼的。
結果, 如我所料啦, 無人接我們。
港尼遲到了半小時, 又打不通施主的電話, 真是搞笑的。
後來終於都通了, 兩位施主衝下來, 每人向每位尼師行頂禮, 即是每人頂了九次禮, 兩人就是十八次禮。這也是頭一次見的事, 因為在泰國與緬甸, 都是頂禮上座就可以了。
接著蘭卡尼眾向她們作祝福偈。
似乎就是頂禮一次, 尼師們就祝福一次, 但若居士分開兩次來頂禮, 尼師則只祝福第一位, 而不祝福第二位的。
她們接了我們上去, 聖悅師父在我們要進大堂時, 也來了。施主叫了她的朋友去接聖悅師父。
一上到去, 四位尼師就埋位食飯啦, 我們就等她們食完先用餐。

用了餐後, 又是一輪的祝福, 戒師為兩位施主帶手繩, 我就沒興趣此道。兩位居士付利是, 由我收下先。後來又是誦經祝福, 卻多了個儀式:


將水倒滿, 代表圓滿喎。接著將水倒掉。倒有點浪費吧。

食完飯, 戒師要去行街..........行街? 
怎麼如北傳尼般呢? 去那裡行街啊? 要買東西嗎? 誰去付錢呢? 

施主帶尼眾到萬佛寺, 戒師不願上山, 她背痛, 一見高山就怕行上去, 施主去探路, 說可以在下面影些相的。戒師很不願, 後來我跟施主去探路, 的確是可以行一行的, 就叫大家向前行了。就在下面影了些相就離開。



兩位施主回家, 沒跟我們一起去行街了。
戒師要買手信, 我帶了她們去山頂, 。那裡的丁丁東東比較便宜。
兩位施主共給了千二三元吧, 施主的朋友從大陸來港的, 給人民幣。
乘的士啦, 去了山頂, 買東西就買去近千元, 所剩無幾了。
飲咖啡後, 還可乘一程的士回西環居士家。
她們想第二日去大嶼山大佛, 我有時間可陪的, 但再花錢就無謂啦。
於是叫前弘法精舍的職員scott陳居士, 但我想陳居士都沒什麼正職的, 於是對師父說, 他都無咩錢的, 而聖悅師父就說由精舍付費, 叫我拿精舍的淨資, 我就不理, 總之, 我就不是開金鑛的, 如此揮霍, 就會食窮啦, 無謂。
雖則布施是越施越多, 但浪費則不是嘛, 可以乘巴士的, 因為某些人習慣乘的士喎, 又買無謂野, 與佛法無關的, 又非助人急難的, 就無謂施吧。
師父叫我打給陳居士, 這也是無謂啦, 佢打慣給他, 由她打也應該, 她跟他咁熟。還是她去打, 去叫啦, 總之他會去, 並且由他去接尼師眾到東涌。





星期日, 12月 15, 2013

比丘尼kathina正日

我原本是答應做淨人的, 後來改為誦巴利經, 這個是比較好的, 變成在台上獨誦經, 夠刺激。

在2013年10月6日(星期日)1901, 聖悅師父在whatsapp無憂義工--無憂、無染、安穩, 此為最吉祥的群組中, 出了一句留言:
"2013年11月17日卡帝那慶典正日, 所有施主、善長將於上午9:30前抵達襌悅阿蘭若, 領取袈裟, 修習布施波羅密; 上午10點正, 慶典正式開始。sadhu.
10:00-11:15 慶典
11:15 僧團托缽
12:30前 男淨人恭送比丘僧團離開、上車。然後, 返回襌悅阿蘭若。
約13:15 上座部比庫尼僧團將在已結界的、上座部比庫尼戒壇作卡帝那衣kamma, 即僧團會議; 在家居士可觀禮。
約14:00 開始, 煩請所有義工、發心者幫忙還原場地、清潔。
約16:00 功德圓滿
11:15 僧團用午膳
11:30 義工午膳"

到10月12日及17日, 分別由無憂董事之一兼聖悅師父的淨人, nimala及師父分別寄來的流程圖:
8:30-9:00 設置茶水, 設置詢問、即時捐款櫃枱、領取袈裟櫃枱
9:00-10:00 開始接待僧伽及服侍茶水; 開始讓大眾領取袈裟及接受大眾即時捐款、查詢; 背景音樂開始(播: Narasiha Gatha 獅子偈); 大眾自攜食物供僧, 指示食物指定枱面待處理
9:00         淨人組到步, 領取僧伽淨資袋; 淨人組組長講解予各淨人的工作責任; 司儀到步; 統籌指示司儀當日程序。
9:15         佛前大供供品準備、迴向功德樽2個, 放置好於高台下面的枱面; 指示負責上供貴賓居士的上供程序。
9:50        司儀: 大眾左右排班、靜默, 準備迎送僧伽進場; 糾察指示大眾左右排班; 誦經組到達台準備
10:00      音樂起, 迎送僧迦進場; 淨人組長持大傘恭迎僧伽進場
10:00-10:05 司儀: 大會正式開始; 邀請僧伽進場及就座
10:05-10:15 司儀: 佛前大供開始; 供養花、供養燈、供養香、供養水、供養果; 誦經組帶領信眾誦供養文
10:15         司儀: 上供完畢; 大眾就坐; 糾察組指示信眾整齊一排排好, 司儀協助指示
10:15-10:20 司儀: 邀請主席致辭; 淨人組入場站於僧伽身後準備; 音響組準備咪給長老開示
10:20-10:35 司儀: 邀請長老開示
10:35-11:10 司儀: 講解供袈裟的形式; 供袈裟開始; 開始時背景音樂起; 糾察控制人流
11:05           負責供資具的義工就位, 等候大眾供袈裟完畢
11:10-11:15 供養資具(日用品、紅包)
11:15          撿查回向功德樽2個要準備好; 兩位大施主需就位; 司儀: 供養完成; 邀請僧伽祝福、迴向
11:15-11:25 僧伽祝福、迴向; 大施主以功德樽協助回迥功德
11:25           僧伽用餐; 大眾用餐
12:15           僧伽回到坐椅上坐下等候接送回寮; 服侍茶水。

----------------------------------------------------------------------
擺到明, 做此事的一干人士都是無做過法會經驗啦。
南北傳的法會, 在事前都不會弄張這樣的流程表, 佛法是什麼呢? 無常嘛。

當日, 我要跟司儀合作, 亦到處影一影相, 攝影與錄影, 說暢公那邊的義工分不了身, 叫了住深圳的朋友來幫忙, 但那人卻沒來, 於是各人影各人的啦, 我則預備腳架, 帶了相機, 到時找人企定影相及錄影就得啦。
師父那邊找scott, 他嘛........情緒不穩定, 好難講。
我影我的啦。


那朝早預備東西, 大家都很忙的。台下未及預備什麼的椅子給僧團坐, 故僧眾來到就自己上台就坐了。
像法光法師帶領學生來似的。原本話有下白泥的師父, 僧眾共接近三十位, 後來只有黃師父一個來, 又話衍空師會來, 結果也沒有。當然這中間有很多人與事穿插其中。


主要施主是修大乘佛教的, 還有十多位蘭卡居士。
事前預有一百五十人的, 當日大概近一百人吧, 也差不多。


義工人數是夠的, 只是大部份都非修學南傳佛教的, 所以不知道典禮的進行程序。事前說要找四位義工幫法師洗腳的, 但既然個個都穿拖鞋, 而非赤腳的, 洗不洗腳也沒關係啦。水、布與桶是準備了的, 但無人。所以有個水桶在那裡, 就很搞笑的。

蘭卡的儀式不同泰國, 泰國是要人人互相將手放在前面人的膊頭, 以示一齊做的供養, 但蘭卡人就方便很多, 點一點所要供養物品就可以了。中國人這邊更上一層樓, 隨心就是了, 無形無相的。各處各乘各處方便法吧。

供袈裟分幾次, 施主供完再叫他們再供, 但如此搞兩搞, 也要停啦, 那些大施主, 聖悅師父還是叫這些人特別上台供袈裟。

這裡供袈裟的施主, 很主要是來自佛光山的徒眾, 幸好該位師姊帶人來奉場, 否則隨時義工多過施主的啦。 比丘尼的傳承由佛光山尼眾來傳, 故佛光人奉場, 亦很合理的。



至於kathina還是由聖悅師父的淨人來供給僧團。
這在泰國與緬甸都是不容許的, 淨人是淨人, 居士是居士, 施主是施主, 泰國與緬甸分得很清楚, 否則以文師父在港得僧俗人心, 歷年都沒搞什麼kathina供養, 文師父嚴持戒律。
而香港的泰國寺則因為皇室的供養, 就有供kathina。
蘭卡有蘭卡的方便法吧。聖悅師父的淨人身兼居士與施主角式, 方便師父向外宣稱她得居士供養, 以此取信一些人。
但泰國僧團對這些關係是比較嚴謹的, 淨人是淨人, 居士是居士, 施主是施主。居士可以是施主, 但未必成為淨人。佛世的淨人不是僧眾的活動荷包。

不過, 參加了供養了, 就做了件事吧。反正有任何惡業都是僧眾的事, 與居士無關的。

學問僧沒有缽, 蘭卡僧眾亦沒有帶缽來港, 故取消托缽的環節。改為僧團坐枱食飯。


不用預備缽給僧眾。也預備一張枱給日本教授夫婦。

他們食完飯就有車送他們離開, 兩位中國尼師則留下, 還有下半場。


一位是宏順師父, 另一位是瑞深師父。蘭卡尼僧團則誦經及決定誰得衣。戒師Sumitra長老尼得衣。她受戒十六年, 是第一批授戒的蘭卡尼。





















比丘尼kathina前的星期六


星期六一早, 八時就到石崗。好多物資要般上去, 義工都有十幾廿個。
我下午要教學, 勝悅師父就話佢安排車, 車我來回。點知等到要離開的時間, 我都吾見有乜人車我, 致電給師父, 佢叫我接的士後, 交收據給她的淨人開數。咁, 這個師父的言, 就不可當金洗了, 從此, 她的話, 信住一半先了。

道耀出現, 真令人意外, 原來佢要拆竹, 原來佢地無向地政處申請, 政府限令要清拆。咁勝悅師父借義工給道耀, 我就覺得佢既然是南傳襌修學會董事之一, 該以南傳名義叫人來幫手拆的啦, 但佢又叫不動人, 既然師父借人手給他, 都好既, 反正這壇事, 又非南傳學會亦非無憂那邊, 而是衍空師那邊的事, 個idea都不知是衍空師的, 還是文師父的, 文師父就做了個模型, 到文師父往生, 阿贊平不知頭不知路的, 香港不同馬來西亞及泰國, 不能亂來。米雪誤導阿贊, 明知非法的, 就怕人影相放上網? 此事在事前, 米雪、兩兄妹等都被人提醒過, 要申請的, 但無人理會, 達朵空師, 大家以為空師勝了官司, 就可為所欲為嗎? 
佛法不能違當地法律吧?

奇怪的是要在kathina前拆清光, 這就很特別的吧?
到我回來, 已拆清光了。
義工在起比丘尼僧團戒壇。

接著是比丘尼僧團的儀式。也是誦經啦。


這些物品, 是勝悅的無憂精舍請購還是有居士供養的, 我不知道, 但在那個環境, 還是要有人供給僧團的, 於是就有三個人拿著來供給僧團, 非自己買卻假自己手親供給僧團, 功德是等同的。事後, 我在臉書寫了句: 有福供佛像給僧團。
誰知聖悅師父向他人澄清說佛像非我請購, 我只是拿給僧團。
哈哈, 做師父做著她那麼的小家子氣, 我也真是頭一次遇。她該認真學一學四無量心的隨喜mudita啊。
尼師的小家子氣, 白字黑字的寫進律藏比丘尼戒律裡: 166戒中有一條, 就是不可對施主小氣。

比丘那邊對此是完全沒問題, 並且鼓勵付錢者與親手供養者可以分開, 功德等同。
有一次, 有人買了藥, 煲了藥, 倒在一個杯中, 而我剛好在現場, 阿贊平突然要我將那杯藥供養給他, 我是莫名其妙的, 但好恭敬地照做, 並在做時, 將功德回迥給媽咪及一切眾生。
而尼師的言語, 實在顯示她不夠德, 就是不夠德, 小氣就是小氣咯。
她小氣是她的事, 她的業。改勝為聖, 也聖不了啦。
我有緣供佛像給僧團, 想起此事, 還是滿有快樂的, 呵呵。也該要多謝聖悅師父的啦。
尼僧團在臨時戒壇誦經, 其他人跪著聆聽, 我則到處影相及錄影。
本來是要將相片與影片公開的, 誰知又聽見聖悅看了我的臉書貼, 又向一位男居士說要出律師信, 嘩, 尼師有殘僧戒不能興訟, 但若她指示其弟出什麼律師信給我, 我都幾驚啊。那還是不要出有她在的影片了。連相片都不出了。
小氣的尼師是好麻煩及帶給居士煩惱的啦。
晚間, 本來說好是小燈燒佛像, 尼僧團繞佛誦經的。
後來因為小燈要拆盒, 延誤了時間, 改為義工獻燈。

接著在晚黑時, 又一起誦經, 黑暗暗的, 尼師去誦了, 居士那邊都沒什麼識誦巴利經。
大概七八時, 散場, 有幾位男義工則留在石崗看守物資。

這晚, 我是無預自己會在現場的, 獻燈亦是臨時決定的。但都幾好啦, 大家有點東東做, 否則剩聽僧團誦經, 又不明意思時, 好悶的啦。

比丘尼僧團的誦經韻律.........

不是他人破壞尼師的名聲, 而是她在身口意上不檢點, 亂說話亂做事, 引來的, 自招業, 惡緣惡業現起。

有泰國襌師已預言這位尼師往生後的趣向, 是真的嗎? 不過她未死, 業還是可以改變的吧? 若她繼續她的各項做法, 說法, 而不從根本性的看透她自己的因緣, 也就難說了。












星期三, 12月 04, 2013

寺院的由來

寺院, 這個譯法始於東漢, 佛教傳入中國後, 漢朝當時設立了外交官處, 處理外來人的事務。公元75年, 明帝將鴻臚寺賓舍改為僧人居住的佛寺, 這是中國有寺院之始。當時寺裡建有若干庭院, 所以就將僧團居所譯為寺院。
而當時的中國佛寺前多數有幡杆, 稱為刹, 故寺院別名有寺刹、梵刹、僧刹。亦有從aranya音譯的阿蘭若、蘭若。杜甫的「謁真諦寺禪師」, 就有一句: 「蘭若山高處, 煙霞嶂幾重。」唐代劉禹錫亦有一首西山蘭若試茶歌。而中國的寺院自宋代起, 好多又供奉祖先牌位, 因此寺院從那時起, 又被稱為寺廟。而庵則是古代出世修行隱士所居的矛屋, 後來用在比丘尼所居的佛寺, 而佛世時的東園, 有園林之處, 故又稱比丘尼居所為精舍, 淨土宗那邊則稱淨苑。

佛陀在世時, 後25年才有居士捐出的建築物, 之前捐出的都是空地一塊吧了, 兩大在家居士兼初果聖者捐了祗樹給孤獨園及東園, 前者是給孤獨長者聯同祗洹太子, 另一是維沙卡女居士, 佛陀及僧團分別住了19年及6年。但是, 這並非為某僧團的長久安居處, 而是為雨安居及僧眾遊行到那裡後的暫住處吧了, 律藏規定僧眾要遊行的, 是雨安居才暫住三個月, 雨安居後也要遠行的, 正是免僧眾如同在家人般著取住所。

但在佛滅三四百年後, 政治原因及僧團的墮落, 僧人不再需要遊行乞食, 有皇家供養及貪僧貪供養, 而住在寺院裡長居, 開始帶來不同的問題, 直到現在, 這些問題還在各南北傳佛教寺院中發生。

在南傳各國, 傳統上, 寺院是作為民眾學習知識之處, 後來政府開公立學校後, 寺院才成為宗教場所。
佛陀時代, 出家人是遊行居無定所的, 佛陀鼓勵出家眾住樹下、林間, 因此對於在家人, 只是叫居士去見有德的聖僧, 而非多到寺院, 根本那時亦沒有寺院, 到有兩間寺院後, 居士去寺院守八戒是適當的。現代, 自有襌修中心分別於寺院後, 居士到襌修中心或寺院襌修都是適當的, 或者獨自或與同修一齊到無人的地方襌修, 也是適當的。

星期一, 12月 02, 2013

中國佛教徒史

公元後

25-220 東漢 

64年 -- 傳說東漢明帝夜晚發夢, 見到金人, 派秦景等人赴西域訪求佛經。
67年 -- 相傳秦景等人在大月氏遇沙門迦葉摩滕、竺法蘭, 請他們來東漢, 以白馬駄經到洛陽, 這次帶來<四十二章經>
75年 -- 明帝改建鴻臚寺賓舍為佛寺, 命沙門迦葉摩滕、竺法蘭入寺居住, 名白馬寺, 這是中國有佛寺之始。
<後漢書 楚王英傳>: 楚王誦黃老之微言, 尚浮屠之仁祠。
147年 --  桓帝信佛鑄金佛像, 與老子像並列供奉, 以祈求長壽多福。安息國沙門安世高抵洛陽,  譯出<安般守意經> <陰持入經> <大十二門經> <小十二門經>。<續高僧傳>記載安世高叫人賣貨所得錢買奴隸。佛典翻譯始於安世高。
167年 -- 桓帝永康元年, 天竺沙門竺佛朔抵洛陽。大月氏沙門支婁迦讖抵洛陽。譯出<般若道行經> <般舟三昧經> <首楞嚴三昧經>。
桓帝奉佛, 鑄黃金佛像, 與老子像並列供奉, 求長壽多福。
181年 -- 靈帝光和四年, 安息國居士安玄, 與漢地居士嚴佛調合譯<法鏡經>。
185年 -- 靈帝中平二年, 西域沙門支曜譯出<成具光明經>。
194年 -- 獻帝興平元年, 康居國沙門康孟詳譯出<四諦經>。
197年 -- 獻帝建安二年, 西竺沙門竺大力譯出<沙門行本起經>。
207年 -- 獻帝建安十二年, 西域沙門曇果、康孟詳合譯<中本起經>

220-280 三國 


224年 -- 魏文帝黃初五年, 天竺沙門維祗難、支謙同到武昌, 譯出<法句經>。
228年 -- 魏明帝太和二年, 支謙譯出<太子瑞應本起經>、<維摩詰經>、 <大明度無極經>四卷、 <了本生死經>、<義足經>二卷
魏明帝曹叡興建佛寺, 曹植喜讀佛經。
230年 -- 魏明帝太和四年, 竺律炎譯出<三摩竭經>。
247年 -- 魏齊王正始八年, 康僧會由海路抵建業(後到金陵), 建造茅屋供佛宏法。吳國孫權在建業造建初寺。
250年 -- 魏齊王(廢帝)嘉平二年, 中天竺律學沙門僧曇柯迦羅到洛陽, 譯出<僧祗戒本>(大眾部), 並施行受戒羯磨之法。
252年 -- 魏齊王嘉平四年, 康僧會譯出<六度集經>九卷。康居國沙門康僧鎧抵洛陽, 譯出<郁迦長老經>、<無量壽經>二卷。
254年 -- 魏高貴鄉公正元元年, 安息國沙門曇無諦(法實)來洛陽, 譯出<曇無德(法藏)羯磨>。朱士行依<曇無德羯磨>登壇受戒, 是為中國正式出家的開始。
256年 -- 魏高貴鄉公甘靈元年, 西域沙門支疆梁於交州譯出<法華三昧經>六卷。
260年 -- 魏元帝景元元年, 魏國沙門朱士行, 往于闐國求取<大品般若經>梵本。
265年 -- 西晋武帝泰始元年, 魏亡, 西晋建國。法護於長安譯出<薩曇分陀利經>。

魏明帝曹叡興建佛寺, 曹植喜讀佛經。

265-316 西晉 


280年 --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 西晋統一中國, 結束三國分立局面。
282年 -- 西晋武帝太康三年, 漢僧朱士行, 於于闐國求得<放光般若經>梵本, 派遣弟子弗如檀送洛陽。
291年 -- 西晋惠帝元康元年, 于闐國沙門無羅叉譯<放光般若經>二十卷。
301年 -- 西晋惠帝永寧元年, 支法度譯<逝童子經>。
306年 -- 西晋惠帝光熙元年, 安法欽譯<阿育王傳>七卷。
310年 -- 西晋懷帝永嘉四年, 西域僧佛圖澄來到洛陽, 那時, 羯人石勒屯兵葛陂, 佛圖澄以大將郭黑略的介紹見到石勒, 並以神咒方技贏得石勒的崇信。
316年 -- 西晋愍建興四年, 西晋滅亡, 五胡十六國時代開始。

竺法護譯<光讚般若經> <法華經> <維摩詰經>。 

304-439 十六國 


317-420 東晉 

330年 -- 東晋明帝咸和五年, 道安之師佛圖澄, 首用神通感化後趙石勒, 阻止了他的殘殺, 並吸引眾多信徒。後趙主石勒尊佛圖澄為大和尚, 諮詢軍國大事。
335年 -- 東晋成帝咸康元年, 道安二十四歲, 於鄴都鄴中寺, 謁見佛圖澄大師, 依佛圖澄受學。
348年 -- 佛圖澄大師示寂, 世壽一一六歲。

352年 -- 東晋穆帝永和八年, 鳩摩羅什於罽賓國師槃頭達多, 學習雜藏中的中阿含、長阿含等經典。

354年, 永和十年, 道安於河北太行、恆山創立寺院, 聚眾講學。
379年, 孝武帝太元四年, 苻堅遣大將苻丕, 發兵攻陷襄陽以迎道安與習鑿齒同歸長安。
鳩摩羅什門人: 僧肇 道生 道融 慧觀 僧叡  道恆 慧嚴 曇影
道安的弟子慧遠主持廬山東林寺, 宣揚神不滅論。 派弟子法淨、法領赴西域取經。請佛駄跋陀羅, 僧伽提婆譯經。道安定沙門同姓釋, 帶弟子立誓往生彌勒淨土。他還率領弟子劉遺民, 周續之等一百二十三人, 立誓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384年, 孝武帝太和九年, 呂光滅龜茲國。慧遠入廬山, 暫居西林寺。
385年, 道安去世, 壽74歲。
386年, 孝武帝太和十一年, 慧遠在廬山東林寺建成, 入居東林寺。
399年, 安帝隆安三年, 法顯約集慧景、道整、慧應、慧嵬四人, 自長安出發西行求法。
401年, 安帝隆安五年, 鳩摩羅什到達長安。
402年, 安帝元興元年, 慧遠在廬山始創結社念佛, 由劉遺民作誓文。
404年, 安帝元興三年, 鳩摩羅什譯 <大品般若經>三十卷,  <百論>二卷。
慧遠撰<沙門不敬王者論>。 
405年, 安帝義熙元年,  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一百卷。
406年,  安帝義熙二年,  鳩摩羅什譯<新法華經>七卷、<新維摩詰經>三卷、<華首經>十卷、<梵網經>二卷。道生在長安參與鳩摩羅什主持之逍遙園譯場。
佛馱跋陀羅來到長安。
408年, 安帝義熙四年, 鳩摩羅什譯<新小品般若經>七卷。
409年, 安帝義熙五年, 鳩摩羅什譯<中論>、<十二門論>。
竺道生自長安返回建康, 住青園寺。
411年, 安帝義熙七年, 鳩摩羅什譯<成實論>二十六卷。
佛馱跋陀羅、慧觀離開長安, 至廬山, 譯<修行方便襌經>、<觀佛三昧經>。
413年, 安帝義熙七年, 鳩摩羅什往生於長安, 享年70歲。
法顯返國海船漂泊至青州。
 414年, 安帝義熙十年, 法顯於建康道場寺撰<佛國記>。
416年, 安帝義熙十二年, 慧遠在廬山往生。世壽86歲。
418年, 安帝義熙十四年, 法顯譯出<大般泥洹經>六卷, 與佛馱跋陀羅合譯<摩訶僧祗律>四十卷。
420年, 安恭帝元熙二年,東晋滅亡, 劉宋建國, 南北朝時代開始。


南北朝


421年, 宋武帝永初二年, 北涼曇無讖譯出<大般涅槃經>三十六卷。
佛馱跋陀羅譯出<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
422年, 宋武帝永初三年, 法顯於荊州辛寺往生, <高僧傳>說他有86歲。
428年, 宋文帝元嘉五年, 竺道生提倡「闡提成佛說」, 獨見忤眾, 被逐出建康, 入姑蘇虎丘山。
434年, 宋文帝元嘉十一年, 主張眾生皆可成佛的竺道生在廬山往生, 世壽八十歲。
446年, 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 北魏詔令諸州盡誅沙門, 破壞一切經典圖像, 北魏佛教遭毁滅。(第一次法難)。
479年, 劉宋滅亡, 蕭齊建國。
504年, 梁武帝天監三年, 棄道皈佛, 親做願文。
505年, 梁武帝天監四年, 梁武帝舉辦水陸法會。
511年, 梁武帝天監十年, 梁武帝於華林殿發表「斷酒肉文」。
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合譯<十地經論>十二卷。
520年, 梁武帝普通元年, 菩提達摩抵達廣州, 至建康見梁武帝。
528(或536年) 達摩圓寂。
546年, 梁武帝大同元年, 四月, 捨身同泰寺出家。
547年, 在同泰寺設無遮大會。
548年, 梁武帝太清二年, 真諦攜梵典兩萬幾卷至建康, 想譯經, 但發生侯景之亂而未能開譯。
549年, 梁武帝被餓死, 世壽86歲。
真諦撰<仁王般若經疏>六卷、<大識義記>二卷。
550年, 梁簡文帝大寶元年, 真諦於富春陸元哲宅譯<十七地論>及<中論>。
552年, 梁元帝承聖元年, 北魏文成帝詔令復興佛教。
554年, 梁元帝承聖三年, 真諦返豫章, 譯<仁王般若經>、<彌勒下在經>。
560年, 陳文帝天嘉元年, 智顗於光州大蘇山依慧思受學。
563年, 陳文帝天嘉四年, 真諦住入制旨寺譯<攝大乘論>三卷、<攝大乘論釋>十五卷
567年, 陳廢帝光大元年, 真諦校訂<俱舍論>。
569年, 陳宣帝太建元年, 真諦於廣州王園寺示寂, 世壽71歲。
574年,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 下紹廢佛、道二教, 毀壞經像, 令沙門、道士二百萬人還俗。(第二次法難)
575年, 陳宣帝太建七年, 智顗隱棲天台山。
577年, 陳宣帝太建九年, 北周滅北齊, 毁齊境內佛寺, 迫令僧俗還俗。
581年, 北周滅亡, 隋代建國。


581 - 618年 隋朝


589年, 隋文帝開皇九年, 隋朝滅陳, 統一全國, 結束南北朝時代。
591年, 隋文帝開皇十一年, 智顗奉晋王楊廣召赴揚州, 為晋王授菩薩戒。楊廣奉智顗「智者大師」之號。
597年, 隋文帝開皇十七年, 智顗大師圓寂, 60歲。
612年, 隋煬帝大業八年, 玄奘在洛陽淨土寺出家。
618年, 隋滅唐興。玄奘與兄到達長安, 住莊嚴寺。


618 - 唐朝


623年, 唐高祖武德六年, 嘉祥大師吉藏在長安示寂, 75歲。
629年, 玄奘西行取經。
633年, 玄奘到達中天竺摩揭陀國那爛陀寺。
645年, 玄奘自西域返長安, 道俗出城迎數十萬人。太宗命玄奘於長安大弘福寺譯經。
646年, 玄奘譯出<顯揚聖教論>二十卷、<大乘阿毗達摩雜集論>十六卷, 及撰寫<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647年, 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 玄奘譯出<解深密經>五卷。
648年, 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 玄奘譯出<瑜伽師地論>一百卷。
唐太宗作<大唐三藏聖教序>。太子李治為替母親祈福, 於長安建立大慈恩寺, 於寺西北一角建譯經院。
649年, 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 玄奘譯出<攝大乘論>三卷、<攝大乘論世親釋>十卷、<攝大乘論無性釋>十卷。
651年, 唐高宗永徽二年, 禪宗四祖道信圓寂。玄奘譯出<俱舍論本頌>。
652年, 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譯出<大乘阿毘達摩集論>七卷、<阿毗達摩顯宗論>四十卷。
654年, 唐高宗永徽五年, 玄奘譯<順正理論>八十卷, <俱舍論>三十卷。
659年, 唐高宗顯慶四年, 十月, 玄奘始譯<成唯識論>。
660年, 唐高宗顯慶五年, 玄奘譯<大般若俱經>。
661年, 唐高宗龍朔元年, 玄奘始譯<唯識二十論>、<辯中邊論>。
663年, 玄奘譯完<大般若俱經>六百卷。
664年, 玄奘圓寂, 世壽65歲, 諡號「大遍覺」, 敕建塔於樊川北原。
道宣撰<大唐內典錄>。
665年, 唐高宗麟德二年, 道宣撰<釋迦氐譜>。
676年, 唐高宗儀鳯元年, 慧能於廣州法性寺落髮受戒。
689年, 則天武后永昌元年, 義淨返回廣州, 邀約得貞固、大津等人往室利佛逝協助譯經。詔令法朗等人作<大雲經>, 頒令天下, 於各州建造大雲寺。
695年, 周武則天證聖元年, 義淨西行求法, 歷時25年, 返抵洛陽, 傾城相迎。
699年, 周武則天聖曆二年, 實叉難陀譯八十卷<華嚴經>, 法藏任筆受。法藏於洛陽佛授記寺講<華嚴經>。
701年, 周武則天大足元年, 義淨譯出<彌勒下生成佛經>。
703年, 周武則天長安三年, 義淨譯<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卷、<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五十卷。
706年, 唐中宗神龍二年, 北宗襌神秀大師示寂。義淨至長安大藨福寺譯經。
845年, 唐武宗會昌五年, 宰相李德裕等人排佛, 帝敕留置若干寺及僧三十名, 餘皆廢棄, 令僧尼還俗。將佛像、鐘、磬改鑄為錢幣、農具等物,史稱會昌法難。第二年帝崩, 宣宗時再興佛法。
955年, 後周世宗顯德二年, 世宗實行排佛政策, 詔令廢止寺院三萬三百三十六所, 又下詔毁佛像, 收鐘、磬、鈸、鐸之類鑄錢。其時, 鎮州有觀音銅像, 很靈驗, 故雖有詔下, 無人敢近。世宗聞之, 親往其寺, 以斧破銅像面胸。顯德六年, 帝於北征途中, 胸發瘡疽而死。

960年-1279年 (320年) 宋朝

960年, 宋太祖建隆元年, 度童八千人。派遣沙門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去印度求法。使内官张从信往益州(今成都)雕刻大藏经版。
976年,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度童十七萬人。
980年, 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中印度僧人法天、天息災(後來改名法賢)、施護先後來京,因而朝廷設立譯經院。後來院裡附帶培養翻譯人才,改名傳法院。又為管理流通大藏經版而附設印經院。
983年,太祖開寶四年, 中國第一部木雕藏經完成。
998年,真宗時, 在京城和各路設立戒壇七十二所。
1021年, 全國有四萬所寺院。這些寺院都擁有相當數量的田園、山林,得到豁免賦稅和徭役的權利。於是寺院經濟富裕,舉辦起長生庫和碾顗、商店等牟利事業。
1068-1068,因年荒、河決等災害頻仍,國家需用賑款,開始發度牒徵費。
1101-1125,徽宗時, 由於篤信道教,即一度命令佛教和道教合流,改寺院為道觀,並使佛號、僧尼名稱都道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