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01, 2013

巴利三藏和阿含經有什麼區別?

Āgama, 意思是傳來的經典。音譯為阿含。
漢譯四部《阿含經》和南傳巴利文三藏經典是研究初期佛教的重要文獻,藉著比較研究,可以知道佛教的歷史流傳變異。現存的漢譯四部阿含經分別屬於法藏部、說一切有部、大眾部等部派經典,律藏也流傳著曇無德部(法藏部)的《四分律》、彌沙塞部(化地部)的《五分律》、摩訶僧祇部(大眾部)的《摩訶僧祇律》、薩婆多部(舊說一切有部)的《十誦律》、根本說一切有部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等,經由古印度的俗語改為古梵語,再由梵文轉譯為古漢語,在漫長歷史裡不斷傳抄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內容參雜、缺失,卷數次第錯誤,乃至字句訛誤、語義不明、難解晦澀的經文的問題。

  南傳巴利語經律論三藏屬於上座部分別說系的經典,不以阿含為名, 而以部或柅伽耶 nikaya為名, 經歷了歷史上六次阿羅漢們參與的結集(緬甸佛教歷史上的六次結集; 蘭卡四次結集),由於遵循歷代阿羅漢們禁止對原始教法做任何廢除或修改,只容許添加能令原始佛教更精確的說法的嚴格傳統,上座部佛教成了唯一成功保存古老純正佛教教法的部派。巴利語與巴利聖典流傳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表示了佛弟子對佛陀教法的尊重與堅守佛陀正法,南傳佛教並不反對北傳阿含,但傳統的南傳佛教向來不重視北傳阿含。


  巴利文三藏聖典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組織次第上,都要比漢譯四阿含譯本更具有嚴密性和完整性,同時也更富有早期佛教的色彩。 特別是近二十多年來,大量華人修學者前往南傳上座部佛教國家參學、出家受具足戒成為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或泰國的八戒女,接受完整傳統的上座部佛法教學和實踐止觀禪修,同時也將大量的巴利文聖典、南傳尊者的著述,以及大量的英文、日文上座部佛教學者、出家僧人的譯作翻譯為漢語,目前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現代漢語上座部佛法修學體系,有緣人得以傾聽閱讀到佛陀原本教法的精髓,走上滅除煩惱苦憂的涅槃之道,與諸阿羅漢同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