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部‧大般湼槃經>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2. 具戒持戒者有五種利益:因不放逸而得大量財富;有名聲;在任何大眾中有自信、感到心安;臨終不昏亂;往生得生善趣。
3. 一位智慧人,供養持淨戒修習梵行的人,能向諸天神展示功德,天神對於此人會尊重及恭敬,他會受到天神守護,常得安樂。
4. 布施積福德。
5. 如果一位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進入正法,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依法而行,就是對如來作出最高的照顧、恭敬、尊重、供養。
6. 任何人以清淨信心去如來出生地、覺悟地、轉法輪地及無餘涅槃地朝禮,他們在身壞命終後, 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7. 對如來的舍利、塔、辟支佛塔、如來聖弟子的塔、轉輪王的塔獻花、燃香、作禮、或生起清淨的信心,將會有長期利益和快樂。
8. 止息生與死,此是解脫樂。
9. <長部‧22‧大念處經>任何人修行四念處七年……至最快七天,可望得阿羅漢果或阿那含果。
10. <自說經‧第二目渣連達品‧一‧目渣連達>快樂離執,是為滿足者,為聽法者、為正見者。無慾得快樂,克服感官欲樂。除去我慢,這是最高的快樂。
11. <自說經‧第二目渣連達品‧二‧國王> 那些世間欲樂,那些天上快樂,都不值欲望滅盡的快樂的十六分之一。
12. <自說經‧第二目渣連達品‧五‧在家人> 只有認同法者與聞法者,才有真正的快樂。
13. <自說經‧第二目渣連達品‧十‧栢迪耶> 解脫恐懼,快樂而無憂傷。
14. <增支部‧第三集‧第二車匠品‧19> 早午晚將心念放在定相之中,便能取得之前沒有得到的善法,能使已經得到的善法增長。
15. <增支部‧第三集‧第二車匠品‧20> 時常到那些多聞熟識教典的比丘那裡訊問義理,有不明白、不清楚、有各種疑惑,那些尊者為他釋疑。如此很快便會得到大量善法。
16. <相應部‧45‧道相應‧第三邪法品‧22‧不善法> 什麼是善法? 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稱為善法。
17. <相應部‧45‧道相應‧第三邪法品‧24‧途經之二> 無論在家人或出家人進入正途、實行正途,都會因此而完滿善道。什麼是正途呢?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稱為正途。
18. <中部‧45‧小行法經;51‧緊達羅迦經;52‧八城經;53‧學人經;60‧無諍經;64‧大摩倫迦經;65‧跋陀離經;66‧鵪鶉喻經;76‧散陀迦經;79‧小沙俱邏‧優陀夷經;107‧算數師目犍連經>、<相應部‧45‧道相應‧第一無明品‧8‧分析>、<相應部‧48‧根相應‧第一簡說品‧10‧分析之二>、<增支部‧第三集‧第六婆羅門品‧59>、<增支部‧第三集‧第七大品‧63>
一些本性貪瞋癡不強的人,少起煩惱,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尋、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進入初襌。捨離尋、觀,內裡平伏、內心安住一境,生起喜和樂,住於二襌。保持捨心,不貪著喜,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住於三襌。減除苦樂,捨棄喜,只有捨、念、清淨,進入四襌。他們在身壞命終後會投生善趣、天界之中,這稱為現在樂,亦會帶來將來的樂報。
19. <增支部‧第三集‧第五小品‧41> 清淨信心的在家眾因成就三法,能長養眾多功德:因正信、因施與財物、因有具德行的受施者。
20. <增支部‧第三集‧第六婆羅門品‧51> 生命漸完結,衰老到來,不存在庇佑,對死亡恐懼,為求安樂,應常修福德。生平常修福,約束身口意,會為往生者帶來快樂。
21. <增支部‧第三集‧第六婆羅門品‧52> 世間如火宅,應取出財物,常作布施,生平常修福,約束身口意,會為往生者帶來快樂。
22. <增支部‧第三集‧第四天信使品‧31> 智者待父母,恭敬與照料,常付予飲食,衣服與床具,塗油與澡洗,及清潔雙足。智者如是行,盡心待父母,現生受稱讚,來生可生天。
23. <中部‧43‧大廣解經> 正見攝持戒、多聞、真理、止、觀,帶來心解脫、慧解脫的果和利益。
24. <中部‧53‧學人經> 一位聖弟子具有戒、守護根門、飲食知量、保持覺醒,具有七善法; 很容易證到四禪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
25. <中部‧57‧狗戒經> 一些人常做平和的身行、口行、意行。因為他們常做平和的身口意行,往生後會投生在一個平和的世界,在那裡接觸平和的事物,帶來唯樂無苦的平和感受,正如遍淨天般。
26. <中部‧59‧多種受經> 有五欲,五根對五境所生的悅樂、留戀、歡喜、鐘意、貪欲、執取。若有人說這是眾生最高的快樂,我不同意。還有其他快樂更優勝、更微妙。
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尋、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進入初襌。但若有眾生說這就是最高的快樂,我不同意,還有更優勝、微妙的。捨離尋、觀,內裡平伏、內心安住一境,生起喜和樂,住於二襌。還有勝此的快樂。保持捨心,不貪著喜,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住於三襌。還有勝此的快樂。減除苦樂,捨棄喜,只有捨、念、清淨,進入四襌。還有勝此的快樂。內心想著無邊的虛空,超越所有色想,減除了相對想,沒各種想,進入空無邊處。還有勝此的快樂。內心想着無邊的心識,超越了所有的空無邊處,進入識無邊處。還有勝此的快樂。內心想著 ‘沒有任何東西’,超越了所有的識無邊處,進入了無所有處。還有勝此的快樂。超越了所有的無所有處,進入了非想非非想處。還有勝此的快樂。超越了所有的非想非非想處,進入了想受滅盡定。樂不單連接感受的快樂,樂也連接各種證悟的快樂。
27. <中部‧61‧芒果林教化羅睺羅經> 如果你在反思時知道: “我做了身、口、意業不會為自己帶來惱害,不會為他人帶來惱害,不會為自己和他人雙方帶來惱害。這些是會生起樂、會帶來樂報的善身口意業。” 你會安住在喜悅之中,日以繼夜修習善法。
28. <中部‧65‧跋陀離經> 一天只吃一餐食物可令人無疾、無病、輕快、強健、安穩地生活。
29. <中部‧70‧基多山經> 不吃晚餐可令人無疾、無病、輕快、強健、安穩地生活。
30. <相應部‧45‧道相應‧第三邪法品‧25‧不善的人之一> 什麼是善人呢? 一些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人,這稱為善人。
31. <相應部‧45‧道相應‧第三邪法品‧26‧不善的人之二> 什麼是善人呢? 一些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人,這稱為善人。什麼是更善的人呢?一些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脫的人,這稱為更善的人。
32. <相應部‧45‧道相應‧第四道路品‧34‧到彼岸> 出離心難發,智者樂出家。智者喜修習,清除諸欲樂。心樂於無執,智者諸漏盡,現世證湼槃。
33. <相應部‧45‧道相應‧第四道路品‧36‧沙門所屬之二> 什麼是沙門的利益呢?盡除貪瞋癡。
34. <相應部‧45‧道相應‧第四道路品‧40‧梵行之二> 什麼是梵行的利益?盡除貪瞋癡。
35. <相應部‧45‧道相應‧第四道路品‧41‧無欲;42‧結縳;43‧性向;44‧生命歷程;45‧漏盡;46‧明與解脫;47‧知;48‧無取>
在喬達摩座下修習梵行有什麼得益呢?在世尊座下修習梵行可無欲、可斷除結縳、可根除習性、可遍知生命歷程、可諸漏盡、能明、解脫、證果、能有知見、可無取湼槃。
36. <相應部‧45‧道相應‧第四道路品‧63‧77‧善知識;64‧78‧戒;65‧79‧修學欲;66‧80‧自力;67‧81‧正見;68‧82‧不放逸;69‧83‧合理思維>
善知識、奉行戒、修學欲、作出自力、有正見、不放逸、合理思維對生起八正道有很大幫助,可使沒生起的八正道生起,可使已經生起的八正道修習圓滿。
37. <相應部‧45‧道相應‧第五不放逸品‧139‧如來;140‧腳印;142‧根;143‧實木;144‧茉莉;145‧王;146‧月亮;147‧太陽;148‧布料>
所有善法之中,不放逸是被譽為最高的。
38. <相應部‧46‧覺支相應‧第四十五蓋品‧31‧善之一;32‧善之二>
不放逸是被視為善法之首;合理思維被視為善法之首。
39. <相應部‧46‧覺支相應‧第七出入息品‧57‧白骨>
勤修白骨想,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捨離的七覺支,能帶來大果報、大利益、大安穩,能當下生起究竟智。
40. <相應部‧46‧覺支相應‧第一山品‧3‧戒>
去看、聆聽、前往、伴隨、憶想、跟隨那些具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比丘,會帶來幫助。
聽聞這樣的比丘說法,會安住在兩種遠離之中:身遠離和心遠離。當安住在遠離之中時,會對法隨順生起正念與覺知,這時就是在開始修習念覺支。念覺知逐漸修習圓滿,安住在念之中,能以智慧思維、觀察、深觀法義。
住在念而以智慧觀察、觀察、深觀法義時,就是在開始修習擇法覺支。擇法覺支逐漸修習圓滿,當以智慧思維、觀察、深觀法義時,便會因此而精進、不怠惰。
以智慧思維、觀察、深觀法義,精進、不怠惰時,就是開始修習精進覺支,逐漸修習圓滿。當作出精進時,心靈便會生起喜悅。
作出精進,心靈生起喜悅時,就是開始修習喜覺支,逐漸修習圓滿。當內心有喜悅時,身心便會輕鬆下來。
內心有喜悅,身體輕安下來,就是在修習猗覺支,逐漸修習圓滿。當身體輕鬆時,便會有樂;有樂的人,內心便會生起定。
身體輕鬆帶來樂,心有由樂帶來的定,這時就是開始修習定覺支,逐漸修習圓滿。當內心有定時,便會有一份高度的捨心。
內心有定,有一份高度的捨心時,就是開始修習捨覺支,逐漸修習圓滿。這樣勤修七覺支,會證阿羅漢果或阿那含果。
41. <相應部‧47‧念處相應‧第四未聞品‧36‧究竟智> 勤修四念處會證羅漢果或阿那含果。
42. <相應部‧47‧念處相應‧第五不死品‧45‧善聚> 一堆善的積聚若是指四念處,這就是正確的說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