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所束縛, 追求無上圓滿安樂湼槃。見病者、老者、死者及出家人而出家為沙門。曾跟苦行僧阿羅羅迦羅摩仙人而證得空界襌, 及跟優陀伽羅摩子而證得非想非非想處定。曾修習外道沙門的極端苦行, 證明無益, 故習中道, 修習四襌證三明, 通達觀智斷一切結縳。
1. 憍陳如是婆羅門, 曾預言太子必成佛, 後跟太子出家為沙門修苦行。後太子停修苦行, 他認為太子貪圖逸樂而離去。在鹿野苑, 佛陀為五比丘宣說轉法輪經, 並教他們修中道後, 他證得初果, 後聽佛陀宣說無我經, 經修習後, 證阿羅漢果。
2. 跋提Bhaddiya, 為太子預言的七位婆羅門的兒子之一。跟隨太子出家為沙門修苦行。後太子停修苦行, 他隨憍陳如離太子而去。在鹿野苑, 佛陀為五比丘宣說轉法輪經, 並教他們修中道, 他在聽佛陀宣說無我經, 經修習後, 證得阿羅漢果。
3. 跋波 Vappa, 為太子預言的七位婆羅門的兒子之一。跟隨太子出家為沙門修苦行。後太子停修苦行, 他隨憍陳如離太子而去。在鹿野苑, 佛陀為五比丘宣說轉法輪經, 並教他們修中道, 他在聽佛陀宣說無我經, 經修習後, 證得阿羅漢果。
4. 摩訶男Mahanama, 為太子預言的七位婆羅門的兒子之一。跟隨太子出家為沙門修苦行。後太子停修苦行, 他隨憍陳如離太子而去。在鹿野苑, 佛陀為五比丘宣說轉法輪經, 並教他們修中道, 他在聽佛陀宣說無我經, 經修習後, 證得阿羅漢果。
5. 阿說示 Assaji, 為太子預言的七位婆羅門的兒子之一。跟隨太子出家為沙門修苦行。後太子停修苦行, 他隨憍陳如離太子而去。在鹿野苑, 佛陀為五比丘宣說轉法輪經, 並教他們修中道, 他在聽佛陀宣說無我經, 經修習後, 證得阿羅漢果。當他走在王舍城大街時, 他雙眼低垂, 舉止泰然, 正在逐家逐戶化緣, 他的威儀吸引一位名優婆提的年青人的目光, 這年青人在阿說示找到一個適合的地方吃飯時, 把自己的凳子讓給他坐下, 並將自己的水供養他, 恭敬地請他說點什麼。阿說示即說了因果律的四句偈。
6. 耶舍, 波羅捺斯城的富家子。一天, 他起床後見侍女和舞女們醜態畢露, 深覺世俗生活荒唐不淨, 厭惡之感油然而生, 決定出家, 走到鹿野苑, 遇見佛陀, 佛陀向他宣說了布施、道德、天道、五欲之過、捨離之樂等法, 這時, 他即證初果。樂意聽更高的法, 佛陀以四聖諦教他, 他要到佛陀為他的父親說法後, 才證阿羅漢果。
7. 耶舍的父親, 他為找兒子而來到鹿野苑, 當時佛陀運用了神通令他們父子暫時不互見。佛陀對耶舍之父說法, 令他證得初果。這才讓他們父子相見。耶舍之父請佛陀到家應供。
8. 耶舍的母親, 在佛陀應供說法後, 證得初果。
9. 耶舍的妻子, 在佛陀應供說法後, 證得初果。
10. 耶舍的四友之一, 維摩羅Vimala, 在聽得耶舍出家後, 即來到耶舍住處, 希望跟他一樣出家。耶舍把他們引見給佛陀, 聽講佛法後, 他們即證得阿羅漢果。
11. 耶舍的四友之二, 普那說 Purna, 在聽得耶舍出家後, 即來到耶舍住處, 希望跟他一樣出家。耶舍把他們引見給佛陀, 聽講佛法後, 他們即證得阿羅漢果。
12. 耶舍的四友之三, 須跋穫 Subahu, 在聽得耶舍出家後, 即來到耶舍住處, 希望跟他一樣出家。耶舍把他們引見給佛陀, 聽講佛法後, 他們即證得阿羅漢果。
13. 耶舍的四友之四, 加宏巴提 Gavampati, 在聽得耶舍出家後, 即來到耶舍住處, 希望跟他一樣出家。耶舍把他們引見給佛陀, 聽講佛法後, 他們即證得阿羅漢果。
14. 耶舍另有五十名要好的朋友, 都出生於各地的貴族家庭, 他們在接受佛法後, 加入僧團, 並證得阿羅漢果。
65. 有30位快樂的年輕人, 帶著他們的妻子, 而其中之一位沒妻子而帶了位妓女, 她偷了他們的東西溜走了。年輕人四處追查, 在波羅捺斯的鹿野苑遇見佛陀, 佛陀為他們開示, 令他們證得初果。
96 大迦葉認為自己己證得阿羅漢, 不承認佛陀是阿羅漢, 後佛陀使他信服, 他帶著五百兄弟加入僧團。他們去到離優樓頻螺不遠的迦耶舍闍, 佛陀講《一切燃燒經》adittapariyayasutta, 全證得阿羅漢果。
598 大迦葉的二弟, 那提迦葉Nadikassapa在大迦葉加入僧團後, 也帶着三百弟子加入僧團。他們去到離優樓頻螺不遠的迦耶舍闍, 佛陀講《一切燃燒經》adittapariyayasutta, 全證得阿羅漢果。
900 大迦葉的三弟, 伽耶迦葉 Gayakassapa在大迦葉加入僧團後, 也帶着二百弟子加入僧團。他們去到離優樓頻螺不遠的迦耶舍闍, 佛陀講《一切燃燒經》adittapariyayasutta, 全證得阿羅漢果。
1101 目犍蓮, 又名哥利陀Kolita, 與舍利弗為生死之交。同跟散若耶Sanjaya出家, 及跟其他很多著名的婆羅門習法, 都不滿意。後舍利弗在證初果後, 前往找他, 並複述阿說示尊者的四句偈, 目犍蓮聽了全部偈後, 證得初果。他在一星期後, 即證阿羅漢果。
1102 舍利弗, 名優婆提Upatissa, 住在離王舍城不遠, 名那律迦的村Nalaka。其父是婆羅門教信徒。與目犍蓮是生死之交。同跟散若耶出家, 及跟其他很多著名的婆羅門習法, 都不滿意。後來在王舍城大街遇見阿說示尊者, 在聽因果律的首一二句, 即證初果。在半個月後, 他聽佛陀給苦行僧迪歌那卡講解《受覆經》, 當下證阿羅漢果。在當晚, 佛陀宣報他與目犍蓮是僧團的上首弟子。
1103 佛陀證果後, 淨飯王一連派了九名使者, 帶眾多隨從, 前去請佛陀迴迦毗羅衛國, 但這些使臣, 在聽了佛法後, 都出家了, 並證得阿羅漢果。他們並沒把國王的信息帶給佛陀。
1113 國王派最忠誠的老侍賈陸德夷Kaludayi前去請佛, 他是佛陀童年時代的伙伴。他在聽法後也加入僧團, 證得阿羅漢果, 但他把國王的心願轉告給佛陀, 並勸說佛陀回去見國王。
1114 淨飯王, 佛陀的父親。佛陀在覺悟後第一年回迦毗羅衛城見其父, 對淨飯王說: "正念乞食, 正法行事, 善行之人, 此彼得樂。" (法句168)淨飯王聽完此偈後, 即見道而證初果。飯食之後, 佛陀告誡大眾說: "正法善行, 勿作惡業, 如此賢者, 此彼得樂。"淨飯王當下證二果。有一次, 佛陀對他說《法護本生故事》(Dhammapalajakata), 淨飯王證三果。在淨飯王臨終時, 佛陀宣法, 他即證阿羅漢果, 自我體驗了解脫之樂七天後般湼槃, 當年佛陀四十歲。
1115 波闍波提, 佛陀的繼母。在佛陀覺悟後第五年回迦毗羅衛城。在飯食後, 佛陀對大眾宣說法句169: "正法善行, 勿作惡業, 如此賢者, 此彼得樂。"她證得初果。在淨飯王般涅槃後, 她要求加入僧團, 她成為第一位比丘尼, 後證阿羅漢果。
1116 耶輸陀羅, 太子的妻子, 是天臂城國王的女兒, 母親叫般彌特, 是淨飯王的妹妹。她跟悉達多太子同年, 並在十六歲時與她結婚。在29歲時生兒子羅睺羅, 同年太子離家出家成沙門。佛陀四十歲時, 耶輸陀羅隨波闍波提加入僧團, 並證得阿羅漢果。她具有大神通。78歲般湼槃。
1117 羅睺羅是佛陀的兒子, 七歲時, 佛陀覺悟後第一次回國。佛陀要舍利弗剃度他出家, 他成為第一位沙彌。在他18歲時, 聽佛陀宣說《小羅睺羅經》後, 證得阿羅漢果。在他21歲時, 受比丘大戒, 他在佛陀及舍利弗前圓寂。
1118 難陀 Nanda, 佛陀的堂弟, 其母是摩訶跋闍提喬達彌。當佛陀第二次回國的第三天, 他正在舉行加冕, 結婚及新房盛大的落成典禮。佛陀在飯食後, 把飯缽交給難陀, 後離開。難陀洗完缽後, 跟着佛陀, 到佛陀臨時居住的花園時, 佛陀叫他出家, 他雖然不願意, 但還是勉強同意出家了。出了家, 他整天想着妻子, 想還俗。佛陀現神通, 帶他到兜率天看天女。佛陀保證他若堅持修佛法, 就可護得天女。後來他受到其他比丘的嘲笑, 感到羞愧, 努力精進修行, 獲證阿羅漢果。難陀稱為自律第一。
1119 阿難Ananda, 佛陀的堂弟, 是淨飯王弟弟阿彌陀的兒子。佛陀創健了比丘及比丘尼僧團後的第二年, 阿難同其他釋迦王子阿那律陀、婆提利迦、跋怙、尸沘拉及提婆達多等人一道加入僧團。不久, 聆聽般那瑪特尼子的法語後, 證入初果。佛陀55歲時, 陀難成為固定的侍者, 達25年, 直到佛般湼槃。他要到佛滅後, 舉行結集前一晚, 在躺下時才證阿羅漢果。在120歲才入滅。
1120 給孤獨長者, Anathapindika, 原名是Sudatta。佛陀的大護法居士, 被認為是布施第一。出身於舍衛城。有日到王舍城的姐夫家處理生意事, 但姐夫沒去接他。原來姐夫是準備在家供養佛陀, 他被告知佛陀住在悉達樹林Sitavana。當晚, 他就前往見佛陀, 佛陀見到他時說: "貪欲已滅的阿羅漢, 在一切時中皆安樂, 不取著色塵欲, 一身全清涼, 斷諸生有種, 除去諸障礙, 制苦伏染心, 寂靜喜為息, 只因心安穩。" 聽聞此法, 給孤獨長者當下證得第一聖果, 隨即邀請佛陀到舍衞城安度雨季。當他往生後, 昇至兜率天。
1121 ~ 1123 給孤獨長者的三個女兒: 大輸波陀Mahasubhadda, Culasubhadda, Sumona, 前兩年長的證初果, 最年輕的證二果。
1124 給孤獨長者的獨生子卡羅起初對佛教沒興趣, 後來在父親的教化下, 成為初果聖者。
1125 Visakha, 維莎卡女居士, 是富商Dhananjaya的女兒, 母親是Sumana Devi, 祖父是大富門德卡Mendaka。早在七歲, 佛陀來到她的村莊, 安伽國的跋提Bhaddiya, 祖父叫她帶五百名女佣, 乘五百輛馬車一道前去迎接佛陀。佛陀向她說法, 她證得初果。她雖是佛陀與僧團的大護法,一生佈施無量, 但未證更高果位。
1126 維莎卡的公公是尼犍陀若提子的忠實信徒, 曾邀請外道供養, 並對佛教的比丘不敬, 更想趕走維莎卡。後來維莎卡邀請佛陀到家應供, 這公公坐在門後面聽佛陀說法, 結束時, 他證得三果。
1127 佛陀再次到維莎卡的家應供, 這次她的婆婆在聽聞佛法後, 證得第一聖果。
1128 有生Jivaka, 又名養子komarabharu, 是佛陀及僧團的醫生。他通常一天三次來看佛陀。他在自己的芒果園裡建造一座寺廟, 當舉行洒淨儀式後, 即證初果。
1129~1632 門德卡 Mendaka, 維莎卡的祖父, 他的妻子、兒子、媳婦與五百名侍女, 在維莎卡七歲那年, 聽佛陀的開示後, 都證入初果。
1633 頻婆莎羅王 Bimbisara。佛陀在度了迦葉三兄弟後, 從伽耶出發, 如期赴約到王舍城看望頻婆莎羅王, 國王親率領文武百官及臣民百姓一道前後迎接。當佛陀宣說《摩訶那爛陀迦葉本生故事》後, 大眾同開法眼。頻婆莎羅王即證初果, 請求三皈依, 再請佛陀及其弟子們第二天到宮中應供。自皈依三寶後, 他以佛法為標準, 過著典範的生活, 每個月齋戒六天。他死後即昇四天王天, 而為天人。
1634 克瑪 Khema, 是頻婆莎羅王的妃子。她初對佛法沒興趣, 有次偶然的來到寺院, 被佛陀說法吸引, 佛陀示現神通讓她看見美麗少女的老病死相, 她看了後生起興歎, 佛陀知道她的心準備了, 就說了一偈, 她即證阿羅漢果, 加入僧團。
1635 ~ 1636 在佛陀證果第九年, 摩登迦女的婆羅門父母一心想將女兒嫁給佛陀, 而佛陀則以慧眼觀見這對父母有善根, 就來到他們從事祭火的地方。他們一行三人來到佛陀面前, 佛陀則講述他如何戰勝情欲, 婆羅門與妻子聽法後, 即見道證第三不還果。
1637 指鬘, 原名阿合沙克(天真的意思), 父親是拘薩羅國王的國師。他被騙要弄來一千根人指, 作為對導師的謝禮。當他聚集了998根手指時, 佛陀出現, 他加入僧團後, 證阿羅漢果。
1638 佛陀在證果第七年, 昇到忉利天為天人說阿毗達磨, 他的前世母親來聽法, 得證初果。
1639 須跋陀, 是佛陀要般湼槃時最後收的一個弟子, 加入僧團後修習八正道而證阿羅漢果。
1640 優婆離, 原是皇家的理髮匠, 加入僧團後, 持戒第一, 證阿羅漢果。
1641 輸泥陀, 原是一個膽小如鼠的拾荒者, 加入僧團後, 證阿羅漢果。
1642 柏達左羅 Patacara失去兩個兒子、丈夫、父母和弟弟, 發了瘋, 佛陀以心念感應了她, 使她來到佛陀前, 聽了佛陀的話, 她當下證得初果, 加入僧團。有一次她在河邊洗腳, 注意到河水第一次漂到河岸, 又退下去, 幾次如此, 便想有情眾生亦如是死去, 或於孩童時代、或中年、或老年。佛陀知她的心思, 即現身於前, 為其說法, 她證阿羅漢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