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15, 2013

法施比丘尼答男居士的問題

地點: 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餵飼處

佛陀當時亦在, 毗舍迦男居士沒去找佛陀問法, 卻去了找法施比丘尼, 他們的關係是前度夫婦, 法施出了家, 證了果, 丈夫依然是居士一個。他去到法施比丘尼那裡, 對比丘尼頂禮後, 坐在一邊, 問佛陀之前說的身是指什麼?

法施比丘尼答: 五取蘊就是身, 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這五取蘊就是世尊所說的身了。

男居士對法施比丘尼的話感到歡喜及高興, 繼續問: 佛陀說的身集又是什麼呢?

法施比丘尼: 欲愛、有愛、無有愛是帶來另一生的原因。這些渴愛與貪連在一起, 令人對各種事物產生喜愛。這就是佛陀講的身集了。

男居士: 佛陀說的身滅是什麼呢?

法施比丘尼: 對渴愛徹底無欲、滅盡、放下、捨棄、解脫、遠離、不執著, 這是佛陀講的身滅。

男居士: 什麼是佛陀講的身滅之道?

法施比丘尼: 八正道是身滅之道。

男居士: 執取與五取蘊是同一樣東西還是不同的東西?

法施比丘尼: 兩樣非同樣亦非不同。對五取蘊有貪欲便會有執取。

男居士: 什麼是身見?

法施比丘尼: 不聽聞法義的凡夫沒去看聖者, 不知聖法, 不學聖法, 不去看善人, 不知善人法, 不學善人法。他視色受想行識是我, 說自己擁有色受想行識, 五蘊在我之中, 或我在色受想行識之中。這就是身見。

男居士: 如何沒有身見呢?

法施比丘尼: 多聞法義聖弟子常去看聖者, 知聖法, 善學聖法; 常去看善人, 知善人法, 善學善人法。他不視五蘊是我, 不會說自己擁有五蘊, 五蘊在我之中或我在五蘊之中。

男居士: 八正道是什麼呢?

法施比丘尼: 正見 正思維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男居士: 八正道是屬於行還是非行呢?

法施比丘尼: 八正道是屬於行的。

男居士: 戒定慧組成八正道還是八正道組成戒定慧呢?

法施比丘尼: 不是戒定慧組成八正道, 而是八正道組成戒定慧。正語正業正命組成戒學; 正精進正念正定組成定學; 正見正思維組成慧學。

男居士: 什麼是定 定相 定的所需及定的修習呢?

法施比丘尼: 內心安住一境就是定; 四念處是定相; 四正勤是定的所需; 不斷修習、常常修習這三樣, 就是定的修習。

男居士: 有幾多種行呢?

法施比丘尼: 有三種: 身行口行心行。

男居士: 什麼是身行口行心行?

法施比丘尼: 出入息是身行, 尋與觀是口行, 想和受是心行。

男居士: 為什麼出入息是身行, 尋與觀是口行, 想和受是心行?

法施比丘尼: 出入息是屬於身體, 依靠身體的活動, 故屬身行。一個人先有尋與觀才說出話, 故屬口行。想和心依靠心的活動, 故是心行。

男居士: 有多少種受?

法施比丘尼: 有三種受, 樂受, 苦受, 不苦不樂受。

男居士: 什麼是樂受, 苦受, 不苦不樂受?

法施比丘尼: 身心所感受的快樂和舒服, 是樂受。身心感到痛苦和不舒服是苦受。身心所感受的既不是舒服也不是不舒服, 就是不苦不樂受。

男居士: 在樂受之中有什麼苦樂? 在苦受之中有什麼苦樂? 在不苦不樂受之中有什麼苦樂?

法施比丘尼: 在樂受之中, 當持續時便有樂, 當變異時便有苦。在苦受之中, 當持續時便有苦, 當改變時便有樂。在不苦不樂之中, 當持續時便有苦, 當改變時便有樂。

~ 中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