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16, 2013

有關中部襌那的經文71-

具有聖者的戒、根律儀、念和覺知, 居住在樹林、樹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曠野、草堆等遠離住處之中。他乞食及食完後, 盤腿坐下來, 豎直腰身, 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
他捨棄世上的貪欲, 超越貪欲; 內心清除了貪欲。 
他捨棄瞋恚, 心中沒有瞋恚; 只有利益和悲憫所有眾生; 內心清除了瞋恚。
他捨棄昏睡, 超越昏睡, 有光明想, 有念和覺知; 內心清除了昏睡。 
他捨棄掉悔, 沒有激盪, 有一個內裡平靜的心; 內心清除了掉悔。
他捨棄疑惑, 超越疑惑, 沒有疑惑; 內心清除了對善法的疑惑。
他捨棄令內心污穢、令智慧無力的五蓋,  內心離開五欲、不善法, 有尋有伺, 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他進入初襌 。
散陀迦, 一位弟子從老師那裡得到這種崇高的境界, 這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生活在梵行之中, 得到正道和善法了。

平息了尋與伺, 內裡平伏, 安住一境, 沒有尋伺, 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 進入二襌。散陀迦, 一位弟子從老師那裡得到這種崇高的境界, 這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生活在梵行之中, 得到正道和善法了。 
保持捨心, 對喜沒有貪著, 有念和覺知, 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 '這人有捨, 念, 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三襌 。散陀迦, 一位弟子從老師那裡得到這種崇高的境界, 這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生活在梵行之中, 得到正道和善法了。  
滅除了苦和樂, 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 沒有苦樂, 有捨念清淨; 他進入四襌。散陀迦, 一位弟子從老師那裡得到這種崇高的境界, 這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生活在梵行之中, 得到正道和善法了。
(中部 76 散陀迦經)

優陀夷, 我為弟子宣說修行的途徑, 我教他們修習四襌, 內心離開五欲、不善法, 有尋有伺, 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他進入初襌 。
 他的身體注滿了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全身沒有任何一處地方不被喜和樂所遍滿。 
平息了尋與伺, 內裡平伏, 安住一境, 沒有尋伺, 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 進入二襌。
他的身體注滿了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全身沒有任何一處地方不被喜和樂所遍滿。 
保持捨心, 對喜沒有貪著, 有念和覺知, 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 '這人有捨, 念, 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三襌 。 
他的身體注滿了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全身沒有任何一處地方不被喜和樂所遍滿。 
滅除了苦和樂, 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 沒有苦樂, 有捨念清淨; 他進入四襌。 
他的身體注滿了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全身沒有任何一處地方不被喜和樂所遍滿。 
優陀夷, 我教他們這樣覺知: 這是自己的身體, 它是物質性、四大組成、父母所生、依賴米飯、需要塗油、按摩、無常、會壞、散滅; 那是自己的心識, 受制於身體, 受身體約束。
(中部 77 善心優陀夷大經)

什麼是惡思維? 貪欲、瞋恚、惱害的思維。
惡思維是怎樣確立呢?
想就是它確立的地方。貪欲想, 瞋恚想, 惱害想就是惡思維確立的地方。
怎樣能把惡思維息滅無餘呢?
一位比丘
內心離開五欲、不善法, 有尋有伺, 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他進入初襌 。 這樣的話, 他便能把惡思維息滅無餘了。
什麼是息滅惡思維的方法?
一位比丘為了不讓那些沒有生起的惡不善法生起, 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 為捨棄惡不善法而精進努力, 有決心, 專注; 為了讓那些沒有生起的善法生起, 他精進努力, 有決心, 專注; 為了讓那些生起了的善法保持下去, 不散失, 增長, 修習圓滿, 他精進努力, 有決心, 專注。
什麼是善思維?
出離的思維, 無惡意的思維, 不惱害的思維。
善思維是怎麼確立?
想就是它
 確立的地方。
怎麼能把善思維息滅善無餘?
一位比丘
平息了尋與伺, 內裡平伏, 安住一境, 沒有尋伺, 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 進入二襌。
什麼是息滅善思維的方法?
一位比丘為了不讓那些沒有生起的惡不善法生起, 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 為捨棄惡不善法而精進努力, 有決心, 專注; 為了讓那些沒有生起的善法生起, 他精進努力, 有決心, 專注; 為了讓那些生起了的善法保持下去, 不散失, 增長, 修習圓滿, 他精進努力, 有決心, 專注。
 
(中部 78 須摩滿提經)
具有聖者的戒、根律儀、念和覺知, 居住在樹林、樹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曠野、草堆等遠離住處之中。他乞食及食完後, 盤腿坐下來, 豎直腰身, 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
他捨棄世上的貪欲, 超越貪欲; 內心清除了貪欲。 
他捨棄瞋恚, 心中沒有瞋恚; 只有利益和悲憫所有眾生; 內心清除了瞋恚。
他捨棄昏睡, 超越昏睡, 有光明想, 有念和覺知; 內心清除了昏睡。 
他捨棄掉悔, 沒有激盪, 有一個內裡平靜的心; 內心清除了掉悔。
他捨棄疑惑, 超越疑惑, 沒有疑惑; 內心清除了對善法的疑惑。
他捨棄令內心污穢、令智慧無力的五蓋,  內心離開五欲、不善法, 有尋有伺, 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他進入初襌 。
優陀夷, 這就是一種更勝、更高的法, 比丘是因為要證到這種法, 而跟我修習梵行的。平息了尋與伺, 內裡平伏, 安住一境, 沒有尋伺, 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 進入二襌。優陀夷, 這就是一種更勝、更高的法, 比丘是因為要證到這種法, 而跟我修習梵行的。
保持捨心, 對喜沒有貪著, 有念和覺知, 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 '這人有捨, 念, 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三襌 。優陀夷, 這就是一種更勝、更高的法, 比丘是因為要證到這種法, 而跟我修習梵行的。  
滅除了苦和樂, 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 沒有苦樂, 有捨念清淨; 他進入四襌。
優陀夷, 這就是一種更勝、更高的法, 比丘是因為要證到這種法, 而跟我修習梵行的。
(中部 79 優陀夷大經)

(佛陀)對菩提王子說: 我吃回粗食物, 得到氣力之後, 
 內心離開五欲、不善法, 有尋有伺, 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他進入初襌 。即使如此, 我的內心亦不會受生起的樂受所動搖。我平息了尋與伺, 內裡平伏, 安住一境, 沒有尋伺, 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 進入二襌。即使如此, 我的內心亦不會受生起的樂受所動搖。我保持捨心, 對喜沒有貪著, 有念和覺知, 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 '這人有捨, 念, 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三襌 。
即使如此, 我的內心亦不會受生起的樂受所動搖。
我滅除了苦和樂, 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 沒有苦樂, 有捨念清淨; 他進入四襌。 
即使如此, 我的內心亦不會受生起的樂受所動搖。
(中部 85 菩提王子經)

(佛陀)對婆羅墮闍種說: 我吃回粗食物, 得到氣力之後,  內心離開五欲、不善法, 有尋有伺, 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他進入初襌 。我平息了尋與伺, 內裡平伏, 安住一境, 沒有尋伺, 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 進入二襌。我保持捨心, 對喜沒有貪著, 有念和覺知, 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 '這人有捨, 念, 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三襌 。
我滅除了苦和樂, 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 沒有苦樂, 有捨念清淨; 他進入四襌。 
(中部 100 傷歌羅經) 

年青婆羅門, 什麼是別於五欲, 別於不善法所生起的善?
內心離開五欲、不善法, 有尋有伺, 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 他進入初襌 。
這就是別於五欲, 別於不善法所生的喜了。
 平息了尋與伺, 內裡平伏, 安住一境, 沒有尋伺, 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 進入二襌。這就是別於五欲, 別於不善法所生的喜了。
(中部 99 須跋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