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10, 2013

各種修行法門技巧及效用

各種法門技巧及效用

念佛法門,淨土宗。稱念佛號或菩薩號,設定每日念一千或三千或五千,行住坐卧都念佛,達至一切時中都念著佛號,念到由口中聲音到口中無聲,心中默念,再到心無念,再達至一心不亂。念佛可以種聽佛生歡喜的因,有些人一聽念佛聲就會感到心很平靜,有些人呢,就會感到心煩煩的,感到心煩者好難學佛。


拜佛或拜經。五體投地,以恭敬心來拜,就是不要有急或快的動作,輕柔慢慢的來拜,全身放鬆,心持正念於每一個動作。拜下去時,可以膝蓋著地先,或以右手支撐來彎腰曲膝。起來時以右手支撐或以腿來支撐。總之整個動作以身心放鬆,尤其感到累時,更要放鬆,久以時日,無論定力念力及健康都會增加。無病拜佛固然能令身體健康,若病了拜佛,更有助血脈暢通。拜佛也可以種無我因,滅我慢心,慢心大的人很難拜佛,也會拜得不舒服,拜佛可增強堅決心及耐力。


誦經,訓練專注力,誦經也能忘我,能增強念力與定力,經文記在心裡,自他煩惱起時,可以拿來用。


觀呼吸的止禪,就將注意力放在呼吸區或人中一點,能達四禪定力。觀呼吸=出入息念=anapanasati=安般念。止禪可以增強對佛法的信心,增強耐性。入禪路徑只是一條身心越來越放鬆的方法,知道方法的,一切時中都可維持定的狀態。有痛有病或痕癢,禪定力都可以令身體轉痛病為舒服。


觀呼吸的觀禪,將注意力放在呼吸區或人中處,覺受風出風入的情況,可提高念力,可以如實見如是。


慈心禪,想像一位有德的人,以「願我無敵意,願我無危險,願我無精神的苦惱,願我無身體的苦惱,願我快樂」由我一直推到十方法界眾生,發放慈心,可以增加慈悲心,也可令自己身心達到三禪的快樂。


內觀,由頭以正念從一點或一個範圍掃描到腳,從表面到穿透式的掃描,念力定力會增強,能斷惡根,要斷三毒根,唯內觀可以斷。可快速如實見如是,證知無常、苦、無我及空性。知道病痛是病痛,與你無關,修習內觀者不會將思想當為自己的心的質素,好多人以為識講法就等同自己的心有法了,內觀者能令人當下看到對境有起心或沒有起心,若起了心,起了什麼心,因什麼而起這心,住於此心多久,此心變異到那一心,此心何時滅去,一切都清清楚楚。內觀的念力增強,能察知他人心的狀態,是平靜心或其他什麼的心。


四界分別觀,正念住於身體,內觀地水火風的生住異滅,能增強念力,亦可以如實見如是。


四念處分南傳與北傳。南傳四念處中的身隨觀念處,即觀身如身,包括觀呼吸、四界分別觀、三十二分身=不淨觀、四威儀(行走、站立、坐著及卧睡)、正知生活禪(吃飯、喝水、穿衣、屈伸肢體、說話或沉默等)及九種墳場觀。


北傳的身念處是觀身不淨,如同不淨觀。


南傳四念處中的受隨觀念處,即觀受如受:感到樂受知道感到樂受;感到苦受知道感到苦受:感到不苦不樂受,知道感到不苦不樂受;感到有愛染的樂受,知道感到有愛染的樂受;感到沒有愛染的樂受,知道感到沒有愛染的樂受。


北傳的受念處是觀受是苦。


南傳四念處中的心隨觀念處,即觀心是心:有貪心知道有貪心;無貪心知道無貪心;有瞋心知道有瞋心;無瞋心知道無瞋心;有痴心知道有痴心;無痴心知道無痴心;生廣大的心,知道這是廣大的心;無生廣大的心,知道無生起廣大的心。


北傳的心念處是觀心無常。


南傳四念處中的法隨觀念處,即觀法如法:五蓋:貪、瞋、昏沈、掉悔及疑


五取蘊、十二處、七覺支、四聖諦。


北傳的法念處是觀法無我。只是一堆的概念法, 無法達到無我的證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