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魔羅請世尊入滅時, 佛陀卻說: "在我的比丘弟子、比丘尼弟子、男居士弟子、女居士弟子沒有智慧、不成熟、沒自信、不多聞、不持法、不法隨法行、不正向、不依法而行;學了老師的教法後, 未能向人解說、宣示、教導、建立、開示、分析、清楚解釋; 未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 在駁斥後, 未能宣說非凡的法義時, 我不會入滅。" (大般涅槃經)
在這經中, 出家人和居士是有責任依法而修, 生起智慧, 成熟, 有自信, 多聞, 持法, 法隨法行, 至少正向入初果, 能向人解說、宣示、教導、建立、開示、分析、清楚解釋佛陀教法, 亦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 在駁斥後, 能夠宣說非凡的法義。
出家人的責任, 在沙門果經中, 佛陀就說在家人從有家到出家, 持守戒律、守護好根門、具有正念與覺知、居住在深山等遠離城市的住處, 在化緣食完後, 就盤腿襌坐, 離五蓋, 證初二三四襌, 具六神通, 證初二三四果。這是出家人的責任, 在轉法輪經中, 佛陀教導五比丘達到四果阿羅漢後, 才叫他們獨自去不同的地方宣說佛法, 讓更多人修習而得大利益。
這是出家人的責任。
而在家居士, 對於未有緣證果的, 佛陀鼓勵多做佈施、持戒、多守八戒, 至心有一定的修持, 佛陀也會為在家人開示四聖諦法, 這可在居士相應及對維沙柯女居士的開示中見到。而聽聞佛法證得初二三果的居士, 供養僧團是隨份隨力的, 維沙柯與給孤獨長者被認為是最大的在家護法, 女居士七歲證初果後, 沒證更高果位, 而一生護持僧團, 給孤獨長者則最後是證三果的。但亦有如耶捨的母親, 在耶捨父親證入初果而請佛陀應供, 在佛陀用餐完後開示佛法, 耶捨的母親證初果, 這之後, 就沒再供養佛陀, 亦沒特地走去那裡做供養。
證了初果的, 若要進修, 就是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二果, 依法而行了。這些初果聖者最多七世就會證阿羅漢果, 初果聖者就具有四不壞淨, 對佛法僧戒有無可摧毀的信心。若有聖僧在, 他們會去作供養與聽法, 但若沒聖僧在, 不見得誰會特地走去鄰近之地而作供養。
現世很多僧人過份強調了居士眾的佈施及護法的功用, 但在佛世, 護法很多是初果聖者居士來護持的, 佛陀在中部是說若出家眾要受在家人供養, 就要精進的達到阿羅漢果。
佛陀也為居士眾而不入滅, 佛陀亦要阿羅漢弟子教導居士證入至少初果。而佛滅後, 很多僧眾自己未證就生起渡眾生的責, 結果僧眾沒證最後果位, 居士更無辜, 沒能從中得佛法的大利益。
阿羅漢是以佛陀的法來傳授的, 三果聖者還好, 已滅貪與瞋, 而初二果那些, 無明還在, 若僧人只證個初二果就急於渡眾, 既看不清眾生的根性, 亦因仍有貪瞋癡而難保不傷及居士對佛法的信心。這所以在轉法輪經中, 當憍陳如證得初果後, 佛陀並沒急於叫他去弘法, 而是教導到五個人都證阿羅漢果, 才叫他們離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