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01, 2013

趣味巴利語七

1. 禮敬, 頂禮佛陀與頂禮法及僧伽的巴利用語是不同的, 頂禮佛陀用abhivaademi, 頂禮法則用namassaami, 頂禮僧伽則用namaami。這個是泰國早課的頂禮佛法僧的用詞, 斯里蘭卡的早課有另一套。abhivaademi是五體投地的頂禮, 而後兩個字則沒那樣隆重。實行上, 也是以恭敬心頂禮啦。

2. loka, 世界或世間。原始佛教的世界, 與修行有關時, 指的是身心, 或這五蘊, 物質與精神, 是經驗的世界。在宇宙觀時, 三界指欲界(kāma-loka)、色界(rūpa-loka) 及無色界(arūpa-loka)的說法。迦葉尊者的兒子也叫Loka。

3. 巴利語的文法, 副格亦可作為位格, 例如Akaalo kho gahapati imam kaalam tam Bhagavantam dassanaaya upasamkamitum (vin.2.155)。imam kaalam 這時間, kaalam (kaala+m) 時間是副格, 但在這裡是以位格來用, 在此時。

4. Akaalo kho gahapati imam kaalam tam Bhagavantam dassanaaya upasamkamitum (vin.2.155). 非時-(沒意思)-在家人-這-時間-那-世尊-看望-趨近。在家人, 這不是時候在這時去看望世尊。亦可譯為: 這非時候在家人此時趨近及看望世尊。亦可譯為:在這個時間, 在家人不是時候接近及看望世尊。

5. Akaalo kho gahapati imam kaalam tam Bhagavantam dassanaaya upasamkamitum (vin.2.155). 與這句相似的句子是akaalo kho bhagavantam dassanaaya (中部.2.23): 非時-(沒意思)-世尊-看望。不是時候看望世尊。

6. akiccakaarii assa兩個詞, 包了很多意思, 文法也很複雜。kicca是經過kr.(t)這個動詞根, 再加ya, kicca是過去分詞, a+kr.(t)+ya, 這是原本的梵文樣子, 轉去巴利語時, r. 可以轉為a, i, u, 這裡轉為i, 成為ki(t)+ya, t+y, 必然轉為cc, 成為kicca 應該做, 而akicca的a, 表示相反, 不該做。

7. akiccakaarii assa: kaarii:kr.+a+ii,是衍生字, kr.是動詞根, 做的意思。akicca+kaarii:不做+做, 意思是做不做? 不是啦, 因為後面有個assa的祈使動詞, 所以這不是疑問句。assa的動詞根是as, 後面的sa原本是ya, as+ya, s+y音變成ss, 祈使詞第三身單數。分析完後, 意思是"做了不該做的"。

8. 正常巴利語句法是動詞放尾, 但巴利語有很多不正常的句法, 可說是雜亂無章的, 有時會見動詞放在頭位: Agamaa kho tvam mahaaraaja yathaapemam. agamaa:a(前置字, 表示非或不的意思) + Gam (動詞根: 去的意思) + aa(過去式第三身單數的接尾字)。agamaa, 不去了。

9. Agamaa kho tvam mahaaraaja yathaapemam. 'yathaapemam'是一個複合詞, 由兩個不同詞類合成,yathaa(不變詞類, '如, 象, 似'等的意思) + pemam(可變化的男性a-尾詞類, 意思:愛), yathaapemam: 如愛。複合詞, 不同詞類可以大雜繪的撈在一起, 唯一的規則是最後的詞是可變化的。

10. Agamaa kho tvam mahaaraaja yathaapemam. mahaaraaja也是複合詞,由兩個不同詞類合成,mahaa是形容詞類, 大的意思; raaja是可變化類, 雖是a-尾, 但有自己的變化式, 國王或天眾的意思。mahaaraaja可以是大王或大天的意思, 但既與愛有關, 是人間才談情說愛的, 天眾只有快樂, 故指大王。

11. Agamaa kho tvam mahaaraaja yathaapemam.在這句裡, kho是個無鬼用的字, 有時有意思如'確實', 是為加強語氣的不變格詞, 但它在大部份句子中都是拿來裝飾, 沒意思的。五個詞: 去了-(沒意思)-你-大王-如愛。如何組合成一句呢? 大王, 你如愛而去了。(表示被愛所推動而去)(長部梵網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