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18, 2013

身念住內觀法 - 阿姜念

佛教大師阿姜念的內觀方法,其特色是不斷地觀察整個身體,直到真正明瞭心為止。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時時保持如理作意,防止貪瞋的生起,進而滅除痛苦。其內容是指出,渴愛(三種貪愛)是苦唯一的因,並且存在一條滅苦之道。而此滅苦之道即是由實踐八正道;亦即中道來成就的。它是從念住的修習四念住下手而體證身心的三法印(無常、苦、無我)。阿姜念所談到的四念住修法,就是以四個基本念住之一為所緣的身念住修法。

  這種修法要觀照個人的身和心,而非觀察個人身外之物。身和心必須被清楚地覺照--包括精進、正念和正知。

  涅槃是斷除煩惱和止息苦痛的法;而涅槃之道,詳述之即十六階智。這十六階智事實上是以上述能照見三法印的實相般若逐步證得的,然後才導致涅槃。然而只有某些階智(第一、三、四、十二階智)才是具有決定性的,而其他的階智僅是伴隨著他們而生的。

  最後,對於要從事這種修法的學生很重要的是,要了解這種修法和其他現今毗婆奢那修法不同之處:
1. 從觀身入手:雖然修行者最後要觀照身心兩者,但他必須從觀身入手,保持觀身直到觀身夠清楚了,心就會顯現(這是因為身是粗顯的,因此較易觀照)。這點是根
 據佛音論師所著的《清淨道論》的指示(第十八品):
  當他對於色身次第澄清、去結,而極清淨之時,則他障礙的煩惱沈落,如無濁泥之水,心得清淨,對於以彼(色),為緣的非色法(心)亦自得明瞭。
  修行者必須不斷地觀身直到真正明瞭心為止,而觀照的智慧改變我見之前,他將無法進至其他階智和達到涅槃。

2.視身心實相:亦即將他們視為四念住之一(身、受、心、法),並以三心:精進、正念和正知來觀照身心。

3.觀身時必須觀照整個色身,而非色身的一部分,如腳、小腹等。

4.正念與正知:這種修法只有念住(正念)是不夠的。正念必須配合正知,正念和正知要一起運作。正知即知道坐的、站的是色身非「你」等等,聽的、看的是心非「
 你」等等。太多念住(正念)而沒有正知,事實上是不好的--導致偏定,而隱蔽了智慧。

5.斷貪瞋:這種修法用以防止生起喜歡(貪)或不喜歡(瞋),而因此可以改變我見(痴)。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如果不能防止喜歡或不喜歡,就不是四念住的修法
 了。舉例來說:以正思惟(如理作意)--觀照改變舊姿勢時不是出於貪欲-而是要對治身苦。「如理作意」也要用於知道吃飯、沐浴、工作等等不是為了享樂,而
 是要對治身苦。我們必須隨時保持如理作意以防止生起喜歡或不喜歡。而且刻意走得很慢或以緩慢的動作做工作都是出自貪欲,因此不適用。所有的動作必須以自然
 的方式運作,而我們只要隨時保持如理作意以防止喜歡或不喜歡生起即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