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01, 2013

趣味巴利語二

1. deva:天人或國王的意思,但四大天王卻不用deva,而用raja,明確指國
王。Catummaharajika:catu(四)+maha(大)+rajika(國王),梵文是
Caturmaharajakayikas,漢譯四大天王,從字面看並沒有'天'的意思,漢譯
轉傳神。catu與maha中間的'm', 有可能從'r'轉為'm'或者只是轉巴利時, 
插入'm'令音讀得好聽點。

2. 八正道,Ariya aṭṭhaṅgika magga: 聖者+八種+道/路/方法, 常見漢譯八
正道,八聖法、八聖道、聖者八法會更貼原意。修習八聖法成為聖者,指
四雙八輩人,從向預流果到四果。這是一條解脫的方法或道路,通往涅槃
解脫道。查 aṭṭhaṅgiko 是查不到的,它從 aṭṭhaṅga(八支)+名詞結合尾ika
合成。

3. 大乘人愛說發菩提心,說小乘沒發菩提心,的確, 小乘是不發菩提心的,
卻是心證覺。菩提即是bodhi, 漢譯以音譯, 原始佛教則不用音譯, 用意
譯, 覺悟, 大乘發菩提心,發來發去證不到;南傳佛教心證覺,不發空願, 實
修實證。其實佛陀覺悟不用bodhi, 而用abhisambuddho,想成佛, 該發阿
比三普陀。

4. nāma 在吠陀語是nāman,拉丁語是nomen,英文是name。巴利語是中
性,有多重意思:1. 名稱-nāmam karoti(賜名)2.名= 精神,專有名詞,包括
受想行識,名色=五蘊 3.名身 = 個人,nāmakāya 4.作為副詞,加強語氣。
它有時是不變化詞,有時是變化詞, 沒規律的, 無常。

5. 佛陀十號之一的sugato,善逝。佛陀在當世時就已經名揚四海, 在生
時, 佛陀自己亦有引說這十號, 如何說佛陀善逝呢?su(善)+gato(去了, 
過去分詞)。有譯者將此理解為「圓滿走過聖道去的人」, 將此譯為善
渡, 就是渡過去了。善渡比善逝更合於佛陀的自覺, 覺他, 圓滿覺悟的質
素。

6. 佛陀有九或十號, 好多人知; 但法也有五號的, 其中之一是
ehipassiko, ehi(來) + passa (看)+ iko (將動詞變名詞的接尾詞)。請親
身來看看, 親身來看法, 才能入法及證法, 故此, 看遍他人對法的分享, 總
要自己親自看看才好。

7. 不同的前置詞值入相同的動詞, 意思會不同, 例如gacchati, 意思是
去。加前置詞'ā',āgacchati (來);加'adhi', adhigacchati(得到); 加'anu', 
anugacchati(跟從);加'apa', apagacchati (遠離); 加'ni', nigacchati(忍受); 
加'vi', vigacchati(離開)。

8. 巴利語善惡同在一詞出現, 是常有的。難做的巴利語是Dukkara: 
Du(難/苦) + kara(做), 易做是Sukkara, Su(容易/樂) + kara。那麼
sudukkara呢? su + du + kara:易難做?或易苦做?做苦易?易做苦? 原來
拆字是su+dukkara, 容易受苦, 即是非常困難。

9. 慈經, Karaṇīyamettasutta, Karaṇīya (應該這樣做) + metta (愛) + 
sutta (線) , "應該做愛線"是字面意思, 譯為慈愛經, 再縮為慈經。metta
的愛是友善那種, 沒有執取在其中。sutta原意是線, 後引伸為經。慈經, 
三護衛經之一, 另兩個是吉祥經及三寶經。

10. 在巴利經中的人名, 常配以花名, 例如<自說經>1.10的主角bāhiyo 
dārucīriyo, 巴希耶‧木條, 巴希耶是名字, 木條是他的花名; 或大般湼槃經
第一誦的純陀‧鐵匠子, 純陀是名稱, 鐵匠子即是鐵匠的兒子。佛世最大
的居士護法:給孤獨長者也是花名, 他的名字是須達多, 沒什麼人稱呼。


趣味巴利語 2 3 5 6 7 8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