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15, 2013

清淨道論的戒學

第一:什麼是戒?
1. 遵守身口意業的戒。
2. 律儀戒是別解脫戒(比丘比丘尼戒),保護六根的律儀,智律儀,忍耐的律 儀,智律儀,精進的律儀。
3. 不犯戒是身口不犯戒。

第二:什麼是戒的語意?
正持身口意業而不雜亂 ,建立一切善法的基礎。

第三:什麼是戒的特點,作用,現狀,近因?
特點是正持三業和確持善法。
作用是摧毀惡行。
現狀是身口意清淨。
近因是慚愧心,有羞恥心。

第四:什麼是戒的益處?
持戒會得大財富,善名遠播。
有尊嚴。
臨終時意識不昏昧,死後升到好地方。
持戒的人受到大眾喜愛和尊敬!

第五:戒有幾種?
1. 一種解釋是自我調整。
2. 二種解釋有七項。
(1)應該作的事及不應作的事。
(2)身口業的正行及初行梵行道。
(3)離殺生等行為及其餘行為。
(4)有條件的戒祈求生天或清淨,無條件的戒是出世間戒 。
(5)暫時的戒是一段時限內持守的戒,終身的戒是一輩子奉持的戒。
(6)有 限制的戒是為求利養,出名,親戚稱讚,身體健康,長壽而持戒,無限制的戒是 即使沒有利養還是持戒。
(7)世間戒是會輪迴的戒,出世間戒是不再輪迴的戒。
3. 分成三種的有五項。
(1)下中上三等。下等為求生命生命享受而持戒,中等 是為求自己解脫,上等是為求一切眾生解脫。
(2)三種增上。我增上是為求自重 而受持,世間增上是尊重世間,法增上是為了恭敬法。
(3)執取,不執取,安息 。執取戒以愛見而執取。不執取戒與聖道相應而持戒,安息戒是與聖果相應的戒。
(4)有疑,不清淨,清淨。有疑是不清楚是否違犯戒的生疑,不清淨是犯了罪而不 懺悔,清淨戒是圓具不犯或如法懺悔所犯。
(5)非學非無學,學,無學。非學非無 學是世俗人的戒,學是與初果至三果相應的戒,無學是與阿羅漢相應的戒。
4. 分成四種的有四項。
(1)退,住,勝進,決擇。退是違反戒,住是以戒自滿 而不進求修定。勝進是為求修定而持戒。決擇是進求解脫。
(2)比丘,比丘尼, 未具足,居士。比丘戒是比丘應受持的戒,比丘尼戒是比丘尼應受持的戒,未具族是 沙彌,沙彌尼戒,居士戒是在家男女的戒。
(3)自然,種族,超俗,宿因。自然戒是 自然而不犯戒,傳統戒是種族,地方,宗教等各自規定的戒,超俗戒是超越一般世俗 人的戒,宿因戒是前世的習氣而持戒。
(4)別解脫律儀,根律儀,活命遍淨,資具依 止。別解脫律儀保護言行的戒,行為端正,不到易招染煩惱的處所,微細的罪過也見 到怖畏;換言之,它維持出家人的水準,是以信而成就的。跟律儀戒是保護六根的戒, 確保眼,耳,鼻,舌,身,意正知外境,而不被牽引隨逐。換言之,他可以遮房邪念, 是以正念而成就的。活命遍戒是以正當方法獲得生活必須品(食,衣,住,醫藥)的戒 ,他是依精進而成就的。資具依止是正當使用生活必需品的戒,它是以智慧成就的。
5. 分成五種解釋的有兩項。
(1)有限制遍淨,無限制遍淨,圓滿遍淨,無執取遍淨, 安息遍淨。有限制遍淨是指未受具足戒者受持有限制的戒,無限制遍淨解是受持一切戒 ,圓滿遍淨戒是指未悟道的善良人盡全力持戒,無執取遍淨戒是有學人的戒,安息戒是 指阿羅漢的戒。
(2)斷,離,思,律儀,不犯。
第六:什麼是戒的雜染?
毀犯破損戒就是雜染。
第七:什麼是戒的淨化?
善持不犯就是清淨。
常思維破戒的過患與具戒的功德,有助成 就淨戒。

持戒之後,得定, 生慧, 解脫
過程:持戒->律儀行->不後悔->愉悅 ->歡喜->輕安->快樂->定->如實知見->捨離->離欲->解脫->解脫知見->涅槃。

頭陀行
頭陀(Dhuta)行。頭陀的字意是抖落,頭陀行也就是抖落煩惱的方法。有助於簡單地生活,少欲知足, 佛陀讚嘆頭陀行,頭陀行比丘若要問法, 可隨時向佛陀問法的。其他比丘是要在特定時間才可問法的。

頭陀行的內容。完整的頭陀行有十三項。
(1)糞掃衣 ,只穿路邊,墳墓,垃圾堆撿回來的衣服。
(2)三衣:只穿出家人的三衣(重複衣,上 衣,下衣)。
(3)常乞食,一定要托缽。
(4)次第乞食,挨家挨戶乞食,不過七家。
(5)一座食 ,在同一座位上食用。
(6)一缽食,用同一缽。
(7)食後不食,食後不再食用其他食 物。
(8)阿蘭若住,住在森林。
(9)樹下住,住在樹下。
(10)露地住,住在沒有遮 蓋的地方。
(11)塚間住,住在墳墓。
(12)隨處住,隨別人所給的處所而住。
(13) 常坐不臥。不躺下去,俗稱不倒單。

現代世修頭陀行的有阿姜曼尊者, 阿姜查尊者, 虛雲長老。都被認為是大成就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