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13, 2013

佛陀鼓勵多多襌坐與經行

當佛陀還是太子時, 童年時代有一次, 在毗砵羅樹下, 雙盤而坐(ekapallanka), 致心一處, 意念呼吸, 當下就證得一心不亂的三摩地。這個童年經驗對他以後體驗覺悟及解脫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出家後跟的兩個老師所修的高級襌定是無色界襌定, 並不能趨於厭離, 苦滅, 寂靜, 智慧, 覺悟和湼槃。當他苦修而不得後, 記起童年經驗, 於是雙盤坐在菩提樹下, 順利修到初襌, 二襌, 三襌, 四襌, 就到四襌, 從四襌轉向前世智, 除了對過去的無知; 轉向天眼通而見眾生的六道輪迴, 消除了對未來的無知, 直接滅盡所有煩惱而完全覺悟。
這三種智即是三明, 由四襌轉向的。
覺悟了的佛陀在覺悟後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渡化眾生, 倒是盤腿禪坐四十九日, 經驗解脫之樂。四聖諦是在覺悟前的襌坐而證通的, 而十二緣起法則及阿毗達摩則在這49日裡深入思維的。
佛陀在下午是教眾比丘襌修方法, 鼓勵比丘精進襌坐及經行。
夜晚的初夜, 佛陀經行, 即是行襌, 中夜睡一小時, 後夜又盤坐經驗湼槃之樂。初早就用大悲心滋潤眾生的心。
佛陀說的第一經"轉法論經"就說趣向滅苦之道須要具備八支正道, 其中一支就是正定。而正定在、及其多諸多經典都詮釋為初襌, 二襌, 三襌及四襌。
"相應部-定經"佛陀叫比丘眾要修習定。
"大般涅槃經"佛陀住在那爛陀波婆迦芒果園時, 常對比丘說有關戒定慧的教法--戒成熟時得定, 是大利益; 定成熟便得慧, 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拔除煩惱根。
"增支部.第三集.第二車匠品.16" 怎樣保持覺醒呢? 在白天, 初夜, 後夜, 以行襌和坐襌來淨化內心, 清除內心的障蓋法。中夜時, 右側獅子卧睡, 心知道什麼時候要起來。
"增支部.第三集.第二車匠品.19" 早上, 中午, 晚上, 把心念放在定相之中, 便能取得之前沒有得到的善法, 能使己經得到的善法增長。
"中部.45.小行法經" 佛陀談及貪瞋癡少的人少煩惱, 他們離開五欲, 不善法, 進入有尋(找尋目標的注意力)有伺(注意力集中在目標)有喜(心喜悅)有樂(身快樂)的初襌, 內住一境; 平息尋伺後, 有喜有樂的二襌; 捨離喜, 有念, 安住身體來體會樂, 進入三襌; 滅除苦樂, 只有捨念清淨, 住於四襌。
"相應部.45.道相應.第一無明品.4.婆羅門" 佛陀說八正道可稱為梵乘或法乘, 無上勝利之道。勤修八正道, 最終會帶來貪瞋癡的滅除。
"相應部.45.道相應.第六建設品.155.空中" 一位勤修八正道的比丘, 能完滿四念處, 四正勤,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覺支的修習。
"相應部.45.道相應.第六建設品.159.客堂" 一位勤修八正道的比丘, 能以特殊智遍知應要遍知的法, 捨棄那些應要捨棄的法, 證得那些應要證得的法, 修習那些應要修習的法。
"相應部.45.道相應.第七尋求品.161.尋求" 佛陀說: 為了得到特殊智, 應要修習八正道。
"自說經.第四彌姬雅品.一.彌姬雅" 佛陀說: 出入息念應被培育, 以中斷思潮; 無常想應被培育, 完全摧毀我慢。當一個人有無常想, 無我想就會建立, 當一個人有無我想, 他戰勝我的概念, 當下見證湼槃。
"自說經.第四彌姬雅品.六.邊道羅巴" 佛陀說: 不誹謗, 不侵害, 嚴持戒律, 飲食知量, 深居森林中, 精勤於修習襌定, 這是佛陀所教導。

"自說經.第四彌姬雅品.七.舍利弗" 一個人擁有高貴的心, 不放逸, 襌修, 在正知的路上訓練自己, 堅定, 平靜及常專注, 他是沒有憂悲的。
"沙門果經" 四襌及內觀被認為是沙門果的其中之一。而內觀則排在四襌之後, 接住就是一堆的神通。
"法句經23" 智者常堅, 勇猛修襌定, 解脫得安穩, 證無上涅槃。
"法句經27" 不放逸習襌。
"法句經110" 若人壽百歲, 破戒無三昧, 不如生一日, 具慧修襌定。
"法句經111" 若人壽百歲, 無慧無三昧, 不如生一日, 具慧修襌定。
"法句經181" 智者修襌定。
"法句經185" 勤修增上定, 是為諸佛教。
"法句經276" 隨襌定行者, 解脫魔系縳。
"法句經301" 喬達摩弟子, 常善自覺醒, 無論日夜, 心常樂襌定。
"法句經362" 心喜於襌, 住於定。
"法句經378" 身靜語靜, 心寂住三昧。
"法句經386" 彼人入襌定, 安住離塵垢。
"法句經387" 梵行者襌定光明, 佛陀光普照日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