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滅二百年, 阿育王派王子摩晒陀等到斯里蘭卡初傳佛教。斯國國王皈依佛教, 為摩晒陀等在Anuraadha城建立大寺Mahaavihaara。
在大寺創建後218年, 西元前一世紀, 第十九代國王Vattagaamani將耆那教寺院改為佛寺, 建無畏山寺, 將此獻給大帝須Mahaatissa長老。無畏山寺徒不守戒律, 貪著世俗, 與嚴守戒律的大寺徒眾意見不合。
後來, 無畏山寺派又分出祗陀林寺 Jetavana-vihaara, 大寺與無畏山寺, 誰得王室皈依, 誰就興盛, 故兩寺爭持激烈。
大寺的比丘固守傳統。
無畏山寺接納大乘派與其他部派者, 教理與比丘的威儀雜亂不如法。
因此信奉純粹佛教的國王尊信大寺派而將無畏山寺的比丘眾驅逐到印度。
西元3000年時的Mahaasena (276-303)王信奉無畏山寺派, 接受他們的建議而嚴罰供養大寺派比丘的市民, 大寺的比丘因此不能生活而逃去他方。
無畏山寺派之徒破壞大寺, 大寺因此而荒廢。法顯到斯里蘭卡時正值此事發生後百年, 他住在無畏山寺二年, 獲得化地部的<五分律>梵本和其餘各部的長阿含、雜阿含梵本。
在五世紀前半, 比法顯稍後的是佛音從印度到斯里蘭卡, 他前往大寺找尋純粹的上座部佛教。
一直到八、九世紀時, 密教等大乘佛教亦在斯里蘭卡興盛, 但王室痛感大寺與無畏山寺之爭, 認為大寺是正統的上座部佛教, 以大寺統一斯里蘭卡佛教。到十二世紀, 大寺派出現名為舍利弗的大師, 其門下人才輩出, 學理與修行都極優異, 得到當時國王 Parakkamabaahu 1的皈依, 將大寺派從荒廢中復興起來, 進行巴利三藏及註釋雙復註的結集, 驅逐無畏山寺派、祗陀林寺派, 及依据它們而成立的各派。
今天的緬甸、泰國、高棉的南傳佛教, 純屬大寺派的系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