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01, 2013

巴利語

巴利語是印歐語係的一種,屬中印度亞利安語系,這語系在印度語言著作中也被稱為Prakrit語。而巴利語是現存最古老的亞利安語系之一。据學者不斷研究所知,巴利語跟摩揭陀地方的Prakrit語比起來,更相似於西印度的Prakrit語。佛陀般涅槃後幾個世紀,著名的印度國王、佛教的領導者阿育王在統一印度後,在不同的地方留下碑文,而這些碑文都是使用各地的方言的字體所寫,巴利語和現代印度Uttarpradesh邦所發現的碑文文字在文法及拼字方面是相當類似的。


巴利語在過去和現在使用許多不同字體,在印度,它用梵寐文字和佉盧虱吒文字等古印度字體寫成。當佛教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時,當地人民會使用原始印度字體,或者會將原始印度字體轉寫成當地文字──例如在斯里蘭卡,巴利語是以錫蘭語改寫;在緬甸是以緬甸語改寫;在泰國是以泰語改寫;而在柬埔寨是以高棉語改寫。最後,當西方學者及修行者開始學習佛教學時,他們使用羅馬字體改寫巴利語。

巴利三藏聖典是佛滅二百年,阿育王派王弟Ven Mahinda將三藏帶往斯里蘭卡。依南傳《島史》記載,公元前一世紀時,比丘們為了便於弘法,首先把巴利語的經典書寫在貝葉上,以免聖典散佚。

而大乘經典在佛滅五百年後,以梵文刻於貝葉上,如《添品妙法蓮華經》序:「遂共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師,於大興善寺,重勘天竺多羅葉本。」此中「多羅葉本」即指《法華經》的貝葉寫本。

梵文是語言之源。但佛陀在摩揭陀說法時,用的是俗語,也沒留下文字。最初的佛經以文字記錄的就是第四次結集後,以僧伽羅語,即是錫蘭語所寫下的。

因此,最貼近佛陀所說的法,還是要看回巴利經。起碼巴利經可對照阿育王的石碑文。事實上,Pali這字的意思就是佛的教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