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月 31, 2013

合十

巴利經裡, 佛教徒是會頂禮佛陀的, 但這裏的佛教徒很多都已是初果聖者以上了, 是得了法益後才會成為佛教徒, 而佛教徒見了佛陀就會行頂禮。而未得法益的在家人, 就未必會向佛陀頂禮了。

是佛教徒見到漢係出家人, 通常是無須行頂禮, 僧俗同是菩薩, 故出家人一般也不接受頂禮。


而南傳這邊, 也很各式各樣的。泰國人很虔誠修福, 而頂禮也作為得福的一種身行, 故泰系出家人會鼓勵信眾向僧眾頂禮。而信眾也熱忱於頂禮, 就算在路邊見到出家人, 也會就地頂禮。甚至僧人在工作中, 泰國人還會站在一邊, 僧眾停下工作, 讓信眾頂禮。

頂禮得福, 這觀念在巴利經上是沒有的。
有些出家人會說頂禮減除我慢, 鼓勵在家人多頂禮。
頂禮可減我慢, 這觀念在巴利經上也是沒有的。

頂禮而要得大利益, 只有持正念借頂禮而修習四念處, 大念處經就有說到身體屈曲知道身體屈曲。正念提高, 觀智發展與增加, 這才能減我慢及得福的。若只是認為頂禮有福, 這個福是阿福的福吧了。若那個出家人見人頂禮多點就教多點, 頂禮少點就教少點, 肯定這出家人未證三四果啦。三四果的聖者是不會因為他人尊敬他多點就教多點, 少尊敬他就少教點的。頂禮要對自己有好處, 就要持正念在頂禮的整個過程中, 初學者可以覺知身體的動作變化, 皮膚與空氣及手掌與外境的接觸生起什麼的受及覺知這些受的變化。正念強一點的, 就可觀察身體動作與呼吸的關係, 正念於呼吸而覺知全身。再強一點的, 就是觀察心身關係, 正念於呼吸, 覺知心念與身體的關係。

曾經有些人常到泰國及馬來西亞頂禮長老及僧團, 卻給一位大長老說要依靠自己, 身體不用常去的, 若老了, 身體去不到了, 到時怎樣呢?

再談頂禮的動作, 漢係是否有教如何頂禮? 我不清楚, 反正那邊是少有頂禮僧眾, 多頂禮佛像或在懺悔時來個頂禮運動, 那身體的動作怎樣也好吧。呀, 不可不知, 頂禮運動對身體是很好的, 有老人家天天拜一零八佛, 身體很是健康。所以頂禮作為運動也是全身性的運動, 很好的。
巴利經裡用三個詞表達頂禮的動作: anjali, vandana, abhivademi。

anjali是雙手合十, vandana是將合十的動作舉高至額頭, abhivademi, 就是彎身的動作, 雙手分開點地, 頭也跟着點地。這裡有點巧妙, 初學者通常是不知道, 襌師見到就會指點。


漢係的頂禮, 雙掌點了地後要反掌握拳再放掌的, 因此雙手會放在頭的兩邊, 而頭則點到座典上。是代表接法。

南傳不行這套, 所以雙手是向頭要下來的位置放, 而頭頂下去是頂在雙手背上, 以保護頭, 如此就隨時隨地都可安心頂禮。居士借頂禮而修福這觀念是佛教後期發展而來的, 它的影響就見於日常生活裡, 居士到寺院或襌修中心等場合作頂禮, 這是正常的。
但很多人, 尤其女性, 女性被灌輸福報不夠, 就借這些頂禮來修福, 於是在馬路邊見到出家人下車就地快速行頂禮; 在人來人往的大酒樓, 比丘尼被居士圍着, 見到比丘要行出去, 就地向比丘頂禮; 在人多擠迫的書展裡, 女居士向出家人就地頂禮, 弄得本已擠迫的一角更寸步離行的。
有些南傳的師父,  會教導居士, 出家人站着, 在行, 用餐時, 是無須行頂禮的。而在人迫擠擁的場合或人來人往的場合, 亦是無須行頂禮的。

所以居士要行頂禮要看場合。男性通常就不會周街頂禮出家人, 初學南傳佛教的男居士, 行頂禮, 有些人都有一定的適應期, 所以就很少如女性般, 一心致誠頂禮, 不看處在什麼地方, 什麼場合。


有些居士硬拉着有病的老人家向師父行頂禮, 這也是不必要的, 師父亦是直接說不用。
這些就是出於居士認為頂禮有福, 而出家人則隨居士緣吧了。

魚肉非葷腥

我是這麼聽說的: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阿瑪甘達的婆羅門行者,他帶著五百名弟子在喜瑪拉雅山上結廬而居,精進修行,而且奉行素食主義。

由於住在深山裡,平時只能吃到一些野果野菜;日子久了,他和他的弟子人人都面黃肌瘦。為了補充營養,他們這個教團每年都會在固定的時期,到山下的村莊裡安居大約四個月,接受村民供養上等的米飯和蔬果。等到體力和精神逐漸好轉,再回到山上。
⋯⋯
村民們對這些婆羅門行者很恭敬,不但用好飯好菜供養他們。每年安居結束時,還準備很多供養品,讓這些修行人帶回山上享用。年復一年,都是如此。

這一年,佛陀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後,帶同剛成立不久的僧團來到舍衛國遊化。這時,佛陀觀察後,認為阿瑪甘達得度的時機已至,於是就前往喜瑪拉雅山下的那個聚落。

當地村民以豐盛的飲食供養佛陀和僧伽,佛陀向村民開示法要,啟發他們的信樂。村民之中有人證得預流果,也有人加入僧團。佛陀在當地沒有久留,一天後就離去了。

在佛陀離去後不久,阿瑪甘達和他的弟子們來到村莊受供養。阿瑪甘達發現村民不像往年那般熱絡,於是向村民詢問:「為何你們不再像往常那樣熱情接待我們?莫非你們開罪了國王,受到王法懲罰?還是你們這裡在鬧飢荒?如果沒有這些原因,難道是你們見到了比我更可敬的大修行人?」

村民回答說:「大德,我們既沒有受國王的懲罰,這裡也沒有鬧飢荒,而是日前有一位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沙門,也就是佛陀,來到我們的村莊,村子裡很多人聞法,深受法益。」

阿瑪甘達一聽佛陀出現在世間,心裡又驚又喜,再三追問確認後,又問村民:「這位據你們說是佛陀的大沙門吃不吃葷腥?」村民不解地問道:「大德,什麼是葷腥?」阿瑪甘達說:「葷腥就是魚和肉啊!」村民回答道:「大德,佛陀與我們一樣,吃魚吃肉。」阿瑪甘達一聽,感到很失望,心想:「吃魚吃肉,還自稱成就正覺!這個佛陀多半是假的。」轉念又想:「佛陀出現在世間畢竟不是一件小事,我還是親自去參訪,當面求證為妥。」

於是,阿瑪甘達帶著他的徒眾,沿路打聽,來到了舍衛國。這時,佛陀正在祇園精舍裡端坐,為弟子們說法。阿瑪甘達和他的徒眾來到精舍,沒有向佛陀行禮問訊,只是默默的觀察著。

這時,佛陀先向阿瑪甘達寒喧致意,請他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坐下來。阿瑪甘達就座後,就直接問道:「喬達摩,我不久前剛到過山下那邊的村子,聽村民說你自稱是圓滿正覺的佛陀,請問你吃不吃葷腥?」佛陀反詰道:「何謂葷腥?」阿瑪甘達說:「葷腥就是魚和肉這些使人不清淨的食物啊!」

聽了阿瑪甘達這麼說,佛陀以溫和的語氣開示道:「婆羅門,魚和肉並不是葷腥,真正的葷腥是從身、口、意所發出的惡行。」佛陀接著說道:「在很久以前,還是迦葉佛住世的時代,那時有一位名叫提舍的修行人,也曾向迦葉佛提出同樣的質疑,那時迦葉佛給他的教導,也就是我所要告訴你的。你要仔細的聽,好好的想。」

於是佛陀向阿瑪甘達說出久遠之前,提舍婆羅門與迦葉佛相遇的往事。佛陀說道:「起初提舍聽迦葉佛表示不沾葷腥時,心裡很高興,後來看見迦葉佛接受國王的供養時,不但喝下整碗用肉湯熬的粥,而且還將肉一片片放入口中,毫無忌諱,他既失望又傷心。提舍以為迦葉佛騙了他,於是用很不客氣的口吻,向迦葉佛提出責難。」

提舍責問道:

「那些食用正當取得的娑摩迦、金古羅迦、支那迦和葉果、根果、藤果的人,他們不會為了感官欲望而說謊。」

「吃別人施捨的、精心製作的精美食物,吃稻米製作的食品,迦葉啊!這樣的人吃葷腥!」

「迦葉你說道:『葷腥對我不適宜。』梵天的親屬啊!而你又吃精心製作的魚、肉、米飯。迦葉啊!我倒要問問看:你說的葷腥是什麼?

對於提舍這番詰責,迦葉佛是這麼回答的:

「毀滅生命,殺、砍、捆、偷盜、說謊、行騙、欺詐、虛偽、與他人之妻同居。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放縱愛欲,貪食美味,沾染污垢,信奉虛無,不公正,難順應。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粗暴,魯莽,背後罵人, 背叛朋友,冷酷,驕傲,吝嗇,不肯向任何人施捨。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忿怒,迷醉,固執,偏頗,欺誑,忌妒,自誇,驕傲自大,與惡人交往。葷腥是這些,而不是肉食。」

「那些卑鄙的人在世上作惡,他們品行惡劣,負債累累,造謠毀謗,弄虛作假。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魚肉。」

「那些人在世上對眾生肆無忌憚,取人之物又傷人之身,邪惡,殘忍,粗暴,無禮。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那些人貪婪,充滿殺機,經常作惡。因此,他們死後走向黑暗,頭朝下墬入地獄。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魚肉。」

「不食魚肉,齋戒,裸體,削髮,束髮,身上塗灰,穿粗皮衣,侍奉祭火,世上許多不朽的苦行、頌詩、供奉、祭祀、順應節氣,所有這些都不能淨化一個沒有擺脫疑惑的人。」

「智者守護感官,控制感官,立足於正法,喜歡正直和溫和。他擺脫束縛,拋卻一切痛苦,不執著所見所聞。」

佛陀接著說道:「那時,迦葉佛以善巧的方式,向提舍闡明魚和肉非葷腥的道理。提舍信受佛說,向迦葉佛致歉並頂禮,同時在迦葉佛的座下出家。」

聽了佛陀這番詳細的開導,阿瑪甘達帶著他的徒眾皈依了三寶,成為佛陀的出家弟子。阿瑪甘達出家後,依著佛陀的教導,精進禪思,不久就自知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後有。就這樣,阿瑪甘達成為一位阿羅漢。



參考資料:Sutta Nipata Verse239-252

【後記】:素食非法非律非佛所教作,吃魚吃肉無礙進德修業,無礙心解脫慧解脫。本篇略去提舍與迦葉佛互動的部分,另偈頌的部分,係採用郭良鋆居士的譯作,並稍加潤飾。
 

太和寺/大埔泰和寺

太和寺在太和火車站向前行, 經過大快活, 直行落幾級樓梯, 直行經過一道橋, 過橋後向右轉, 直行, 經過停車場, 到甲古壟村。向斜路直上去。

太和寺วัดเมฆธรรมวนาราม Wat Mekh-dhammarawnaram, 依巴利文譯是法園寺 , 是本港第一間泰國寺院, 由港人與泰國人在1993年, 由香港律師林國信先生與泰國人蘇龍旺先生共同創立, 把此地供養給法宗派僧團。是香港五間受泰國政府及皇室應許的寺院 (另四間是大棠寺、西華路泰國佛堂、大宗派的觀佛寺及法身寺), 在零八年的新年時, 泰國僧皇送贈舍利子九粒, 封入這佛像裡。
故此寺的這個大佛像是含有佛舍利子的。
首任主持是白加善師父, 白師父識講些少講東話, 與香港南北僧團都有交往。現時(2024年) 是由Phrakru Samumanit Khun Thammamo พระครูสมุห์มานิตย์ คุณธัมโม (帕馬叻)擔任住持。
這個地方一直是舉行南傳短期出家營的主要場地, 白師父亦大力支持。南傳襌修學會在太和寺舉行了三屆的短期出家營。


白師父亦曾邀請贊念長老來港講法。其時協同南傳襌修學會來舉行弘法活動, 包括在理工學院的講座, 在尖沙咀的講座及在石崗蘭若的兩日一夜襌修營。

白師父目前離港了。主持由馬叻師父接任。


臉書上的太和寺群組: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137173742996867/?ref=ts&fref=ts

香港南傳佛教襌修團體及寺院

1. 葛榮禪修同學會, 斯里蘭卡葛榮居士系
不定期出版禪修之友, 在志蓮淨苑四樓及佛哲書店可免費拿到, 不定期有舉行禪修營及佛學講座
志蓮淨苑的禪修課程採用葛榮禪修系統。另外眾多的襌修營與襌修活動, 亦有瑜伽班。
此系居士眾有不少成為襌修導師, 如何國榮, 有極高的止觀經驗。他目前在大埔指導襌修。

2. Wat Mekthumvanaram 太和寺, 法宗派
泰國皇室及僧王認許香港五寺之一
太和石古壟村
食物: 星期一至六是雜食; 星期日主要是素食。
住持原本是白加攝師父, 現在是隆波馬力, 隆波馬力可說英語。此寺從前有泰國佛學三級課程, 以泰語為主, 考試證書由泰國政府發出, 現時不清楚是否仍有。現時有香港比丘阿贊吳, 他是文師父的弟子, 有參加過第四期短期出家營。五年新學期跟馬來西亞慧光師父學習, 後參學在隆波甘哈的寺院五年。回港時則掛單太和寺。
此寺塊地已供給僧團, 連中間的房子也已在眾居士護持下, 業權在僧團中。此寺出了兩位副主持被香港人當寶的出山另立, 一位是影响中港澳人認識泰國森林派的文比丘, 他當年受邀作太和寺副主持, 後在港人護持下, 成立南傳襌修學會; 另一位是觀佛寺的主持龐師父。
太和寺可讓男女信眾親手布施食物給師父。大節時, 僧眾進行內托缽, 信眾可親手把預備好了的食物放進僧眾的缽裡。
此大佛中有佛舍利的, 故此處是個福地。另外元旦及泰國新年的潑水節, 此處也是非常熱鬧, 這邊的泰菜是非常不錯的。水燈節也是全港泰寺中, 獨家的, 故放水燈許個善緣, 也是很不錯的。
每個星期日, 隆波馬叻會在九龍城城南道25號托缽。
5. Wat Dhammaram 大棠寺或稱德瑪倫寺, 法宗派
泰國皇室及僧王認許香港五寺之一。
前主持: 隆波Sukhee (2024年10月20日朝早心藏病發, 往生)
現任主持: 隆波胡。他懂點廣東話。
隆波叔基曾是本港南傳佛教泰國系僧眾中, 有資格剃度的。有港人曾要求短期出家, 由隆波剃度。隆波識講點廣東話。目前男眾若想試短期出家, 可去元朗觀佛寺找龎師父, 他目前是本港南傳泰國系有資格剃度的。
大棠寺這支僧團的法力也很不錯的。有信眾首次入去, 透過泰國居士翻譯家裡情況, 有師父即時聞解, 煩惱即消, 不只, 家裡成員的狀況亦有改善。
新主持隆波胡的法力亦很強勁。難得是此寺的居士, 有佛法正見, 不把寺院私有化, 什麼我的寺你的寺等, 沒有這類私有化言語。這邊的泰國居士也是修得很不錯。隆波Sukee有主動教導泰國居士, 第一次到寺院的泰國居士怕供僧時, 大師父隆波Sukee會主動叫該居士上前親手供僧, 此處是能讓女眾親手供僧的。港人女眾, 修學南傳者, 一生之中該嘗試親手供僧。從前佛世時, 任何人都可以親手供養佛陀及僧團的。

元朗大棠路水蕉新村入面小路直入到尾。
可在元朗乘小巴到大棠, 在老人院落車。或在朗屏站乘K66巴士前往水蕉新村落車。
寺內供僧大約早10:30
另星期一 9:00 東涌逸東邨 黎淑英紀念廣場
星期二 9:00 屯門輕鐵建生站 海麗花園對出
星期三 9:00 天水圍輕鐵天恒站 俊宏軒對出
星期五 9:30 九龍城 城南道
星期六及日 9:30 灣仔石水渠街1號門口+太和街

食物: 雜食。
電話: (852) 2475-1686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Dhammaram/



此寺祖師是龍普考的弟子龍普團在2005年所創立的香港首間分寺, 龍普考是阿姜曼的弟子。而首任主持就是龍波Sukhee, 他是東南亞泰國系法宗派僧伽委員會主席, 更連任三屆。此寺從一兩位師父駐寺, 發展到僧團駐寺, 在幾年前興建了個佛堂。這個佛堂的磁場很適合襌坐。
3. 香港內觀靜坐中心, 葛印卡系, 緬甸內觀系統
大嶼山東灣的倚䯿河谷
26717031

4. 香港慧觀禪修會 Hong Kong 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 緬甸馬哈希系
主要由居士主理, 但部份禪修營有出家禪師帶領。Jessica Mui 是位有法證的居士, 曾在內地、台灣被邀請指導襌修營, 是位有經驗的襌修導師。

5. Wat Buddha Vipassana Dham 觀佛寺, 大宗派
此寺主要是素食。
如有大型活動, 會在九龍城專車接載善信到寺。龐師父曾是太和寺副主持, 後因緣在港建立觀佛寺。日日都會到九龍城托缽的, 故善信亦可到九龍城布施供養及問法。
此寺院已升格為能剃度的寺院, 已得到泰國政府及僧皇認可的証書, 是本港第四間受泰國僧皇𧶽此寺名Wat Phromvajiranayok(梵金剛寺), 但觀佛寺此名已深入港人心, 就不改了。龎師父亦升了僧階為Phra Khru Sangkarat, 新𧶽名為Paññabalo (慧力)。此寺是泰國Korat府的Wat Pha Narai Maharat的分寺。
龎師父懂廣東話, 修頭陀行的。他注意到港人的壓力, 有很多情緒障礙人士, 希望利用寺院的環境及在寺院所做的功德來轉變他們的緣, 使業緣向上提升。對港人有心的師父。
寺院位於元朗崇山新村35A(大樹下東路入, 直上山頂)
不過路途多狗, 怕狗人士誼注意。
另有個由居士運作的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61531340525241

6. 香港聞思修佛法中心 The Dhamma Garden,
主持: 淨法師, 緬甸帕奧系
元朗攸潭尾村西區505號
大量的南傳佛教書藉流通
該中心已結束公司注册, 但上址仍可結緣書籍, 須先透過Whatapp聯絡登記852-98669557, 方便工作人員安排。這裡也可借來作襌修的, 但菜須自備。煮食自己來。




7. 香港南傳襌修學會, 法宗派
文師父往生後, 現時由阿贊耀接續指導。南丫島紅屋。文師父當年指定阿贊耀承接學會指導港人。文師父與阿贊耀所受的訓練亦相當接近, 阿贊耀有佛學碩士學位, 通南北傳佛學理論, 加上其林派的實踐經驗, 當能利益很多人。




網頁: https://www.hktheravada.or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heforestpath
此處誦供僧文, 可看文而自誦。
食物: 素食

8. 觀心襌修佛學社, 法宗派
由太和寺出來的師父眾, 亦有高龍聖寺的僧團。目前有居士邀請師父們住在九龍城, 方便了住九龍區的居士們, 可到九龍城太子道西362號五樓 (無電梯)供僧。
大師父懂蕳單的廣東話, 普通交談廣東話可找阿贊包。
此處供僧儀式, 誦巴利供僧文是親自誦的, 不假手於他人。不懂親自誦巴利語的港人可用中文代替。可讓男女眾親手物施。
星期日會較多人, 大概十一時供僧, 下午三時有誦經及大概半小時的襌坐。但他們誦經是一句巴利語, 一句泰語, 不適合港人。
email: mmbsociety0611@gmail.com

9. 斯里蘭卡佛教文化中心
葵芳葵豐街鐘意恆勝中心 1302A室。
電話: 3481-8117
由港大畢業的斯里蘭卡Ven Sumiththa主持。
在上水有戶外道場, Ceylon Farm Village. 逢星期日有活動。




地址: 530 坑頭道, 古洞, 上水
在上水地鐵小巴站乘坐50K專綫小巴到終點, 然後行十分鐘左右。首次去, 建議星期日去, 可隨蘭卡人前往。因為有些路段有分义, 無人帶路易迷路, 有些路段無人行的。
此道場持素。
全英語。
普通蘭卡居士較泰國居士懂佛法, 在取食物時, 蘭卡人會讓來客取食物先。蘭卡人亦非常歡迎港人到場參加他們的活動, Bhante也是非常的nice。
廿年前, 只有三千蘭卡人, 他們一直想有自己的道場, 既推廣蘭卡文化, 也開示說法及指導止觀。他們也有一堆為信徒舉行的如體檢等健康活動。
蘭卡人在未有自己的道場前, 是到太和寺, 太和寺容納蘭卡人推廣蘭卡文化, 非常之難得。太和寺的那棵菩提樹也是蘭卡人送贈的。蘭卡人有了自己的道場, 也就能聚集共修。

10. 元朗悠潭尾泰國佛堂 Wat Buddhadhamaram, 法宗派
泰國皇室及僧王認許香港五寺之一
主持隆波萬輪隆波林
元朗悠潭尾西華路
供僧時間: 朝早九時半。
電話: 2471-4222

各路僧團或比丘會掛單此寺, 他們的活動與該寺僧團無關。此系僧團是泰國森林派阿姜曼系, 阿姜曼最後的弟子隆普史在港建立的寺院, 最先是在元朗丹桂村, 第一任主持是隆波馬勒, 他曾獨自在印尼的森林遊走七年或九年; 後回泰國, 現時香港有節日, 才回港。
但此寺從丹桂村到西華路, 一直問題多多。這些與僧團無關係, 是此寺管理居士的問題。僧團的佛法知見是能對照巴利聖典, 但此寺的泰國居士的佛法知見則多迷信與缺正法。部份泰國居士用大乘菩薩法名相來指導港人, 求財求福就沒關係; 解脫道則難入門。隆普史的弟子是隆打宴。

供僧時間: 早九時半。
下午六時有誦經及半小時襌坐。誦經多是巴利語, 少部份是巴利語一句, 泰語一句。

此系僧團在幾年前, 得到白泥二塊地, 是借出給僧團而非供養給僧團, 亦非政府注册寺院, 無牌的。並未受到泰國政府及僧王認可。後地主收回其中一塊, 又得到西貢一塊地, 也是由於來源非正路, 亦非供給僧團, 而是供給某比丘, 農地難申請發展, 因此無法發展。
西華路該塊地的租約也剩兩三年時間。



巴利聖典中有關布施的經文: 
物施的對象有十四種: 佛陀世尊、辟支佛、如來的阿羅漢弟子、向阿羅漢、三果不還果、向三果、二果一來果、向二果、初果、向初果、無貪欲外道、具戒凡人、惡戒凡人、畜生。
以上的回報率, 給畜生可得一百倍, 惡戒凡人得一千倍, 無貪外道得十萬倍, 布施給向初果以上, 無量。

對僧團的供養會比對個人的供養所得的果報來得大。(中部142施分別經)

兩種布施: 財施與法施, 法布施最勝。
Dvemāni dānāni: Āmisadānañca dhammadānañca. Etadaggaṃ imesaṃ dvinnaṃ dānānaṃ yadidaṃ dhammadāna’’nti. (增支部第二集布施品)

增支部第五集適時布施經, 記載有五種適時布施的對象: 向客人旅客病人受饑餓者及持戒者。適時布施亦能得善果。

增支部第九集獅孔品維拉瑪經, 世尊對給孤獨長者說, 跟八萬四千個裝滿金銀錢財的樽等等物施如長河般布施出去, 與如此大布施比較, 布施一位初果的飲食能得更大果報, 與布施百位初果的飲食比較, 布施一位二果的飲食得更大果報...布施世尊....布施僧團....布施四方僧團的寺院....皈依三寶得更大果報, 持五戒得更大果報, 以擠牛奶的時間修習慈心, 得更大果報, 以彈指一刻修習無常想, 得更大果報。













龍樹的生死

龍樹是佛滅五至六百年的人物, 年少時, 才氣橫溢, 恃才傲物, 很不可一世的, 各方面都很得意, 年少而無衰老與死亡的影子在腦中。他有三位好朋友, 既享有身為婆羅門的特權意識, 亦有淵博知識, 他們為了貪圖玩樂, 去學習隱身術, 想用此法為所欲為, 盡享生命的快樂。

於是這四個年青人去向一位隱身術師學習, 而術師則看出這四個人內心趾高氣揚, 若據實而教, 他們學成後, 必把師父丟棄。於是, 術師只給他們一些藥物, 謀算他們吃了藥後, 會終身成為他的學生。但被龍樹識破了。

龍樹一聞那些藥香味, 就知道成份、數量與輕重, 含七十種成份, 道術師甚是吃驚, 道術師佩服龍樹, 便將隱身術傳授給他。

龍樹與三位朋友學了隱身術後, 把隱身術作為縱欲的工具, 為非做惡事的。他們經常偷入皇宮, 強暴宮女, 百天後, 這些宮女紛紛懷孕, 只好向國王透露, 求免罪。國王以為是宮裡發生鬼怪事, 與群臣商議, 一位老臣認為有兩種原因: 一是妖鬼作怪, 另一是使用法術。若是用法術, 就可在門前鋪細沙, 自然會呈現腳印。如果是鬼怪, 就沒足跡, 用咒術消滅就可以了。

於是照老臣的話做。

四個無知少年又以隱身術偷入皇宮, 國王一見門前果然出現足跡, 就立刻領數百名衛士進宮, 封閉各個宮門, 下死令殺四個人。龍樹的三位朋友都死於亂刀下, 龍樹則親眼看見朋友們死得很慘, 死亡的恐懼籠罩全身, 驚到震。於是他驚到不敢呼吸, 躲在國王的頭部旁邊, 避過了那些亂刀。

這次的面臨死亡與親見好友死於亂刀下, 龍樹頓感生命的脆弱, 因此件事而改變了他的一生, 他出家去了。

龍樹的年代, 是貴霜王朝與案達羅王朝之間, 貴霜王朝統治北印度, 而案達羅王朝則在南印度。這個時期亦是部派時代及大乘初興的時代。北印度是大小乘部派佛教區, 而南印度是婆羅門教化區, 龍樹逃離傷心地, 放棄婆羅門的家庭和富裕生活, 到處乞食, 向北而走, 來到一所寺院, 就皈依佛門, 繼而出家為僧了。他在佛塔前受戒, 這表示他並非遇到上座部, 而是從小乘各派中出家受戒, 頭三個月, 他遍讀三藏。而四聖諦, 十二因緣等釋迦佛所教的, 對恃才傲物, 不可一世的龍樹是感到太簡單了, 於是他前往雪山, 遇到大乘僧, 他送龍樹摩訶衍的經典, 即是大乘的創作經典。

創作到天馬行空的大乘文學經典, 適合這位恃才傲物, 不可一世的龍樹心意, 他以聰明機智背誦了教理文章, 卻缺乏戒定的基礎, 始終無法貫通其意。於是他開始周遊列國, 找尋其他經典。其間, 他挑戰外道的論師和部派佛教的僧侶, 逐一駁斥他們的論點及教義, 但就是無法貫通經典。龍樹讀遍說一切有部的經藏, 讀誘大乘的方等, 般若及華嚴, 理論上知道"空"的意思, 但無法斷除無明的煩惱。

龍樹只是讀經而沒修行, 就被外道譏笑: "你貴為一切智人, 到底還是佛弟子, 你樣樣精通, 若仍有一點不通, 就不要自稱是一切智人了。"
龍樹當時就自稱一切智人, 足見其不可一世的。而這正好是釋迦佛陀說的愚人。
龍樹啞口無言, 他心感屈辱。此時其心生起邪思維: "全世界的教義裡, 佛經雖妙絶, 但在推理方面尚有不足處, 不如由我來推演, 好讓後學者覺悟, 只要理路不錯, 沒過失的話, 這樣做又有何不可? 那我依然是一切智人, 是為釋迦佛圓滿理路。"
龍樹自以為智慧高於釋迦佛陀, 這是增上慢心。他自創一套僧服, 要自立門戶, 他要擇良辰吉時, 由他來授戒給不曾受過戒律的人, 清掃眾生的迷情。
那個時代, 正法, 邪法一大堆, 故可分成十八至二十部派之多, 既有上座部, 亦有小乘各部派, 亦有自命大乘的部派, 更有又是上座又是大乘的部派, 亂七八糟的。所以龍樹要自立門戶, 總是會吸引一群人給他作弟子。
他自立的戒律與教義, 似是佛教, 但跟原始的釋迦佛教分道揚鑣, 成了魔教。
在《付法藏因緣傳》就有對龍樹成魔的記載: 龍樹逐一降服了外道和不同部派的沙門後, 自稱一切智人; 他心生驕慢, 目空一切, 從釋門出去了。

當他照鏡時, 忽然一念生起: "跟如來一比, 你有什麼智力呢? 你決不是一切智人!"
一念過, 龍樹醒一醒的。
龍樹始終的信念是從經典中找智慧, 而非從釋迦所教的修行中生智慧, 所以他越遍看大乘的創作文學, 離釋迦佛法越遠, 看了法華經後, 龍樹就創作了《大智度論》, 就有一句與釋迦佛教無秘密法相違, 說: 餘經不是秘密, 法華才是秘密。"
龍樹自認為從經典通了諸法實相後, 沒依從釋迦制的戒而行沙門法, 他有自己的一套, 最特出的是他一切空, 不穿衣褲, 成了天體空師, 祼體一切智人。
這樣的一切智人, 是如何死的呢? 自殺!這跟釋迦佛教真是差了天與地, 與阿羅漢也差了天與地, 只與凡人沒什麼分別, 而這樣的一個自殺者居然就成為中國歷朝的祖師大德的祖師, 只可說修大乘者, 愚癡無慧吧了。龍樹因何自殺呢?

《龍樹菩薩傳》載, 一切智人的龍樹曾向一位小乘法師問: "你希望我長留世間嗎?"
對方回答: "不希望。"
於是龍樹就失望地入房自殺了。
這真是兒戲。
《大唐西域記》說龍樹制長生藥, 亦勸國王服用, 但王子開始困擾, 弄得也長時不能登基, 於是請龍樹幫個忙啦, 讓他可以早早登基。於是龍樹就幫了這個忙, 他知道自己一死, 國王亦會死, 這個王子就可登基。於是龍樹就用乾茅葉自刎而死了。
這也是很兒戲。

有八種慧解脫阿羅漢

1. 沒有任何禪,但是他有欲界近行定的定力,基於欲界近行定的定力修觀而證得阿拉漢果的聖者。

2. 只有初禪,依照初禪的定力去修觀證得聖果的。

3. 只有初禪和第二禪。

4. 只有三禪。

5. 只有四禪。

6. 只有空無邊處定

7. 只有識無邊處定

8. 只有無所有處定

一位阿羅漢只有沒有證得非想非非想處定, 證不入滅盡定的, 都叫慧解脫阿羅漢。

(~瑪欣德尊者)

大史

巴利文《大史》是斯里蘭卡的國寶,是以佛教發展史為線索的王朝史,前部分純屬佛教內容,後部分敘述歷代國王對佛教的態度,以及所從事的佛教事業。在斯里蘭卡、泰國、緬甸、老撾、東埔寨等一些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國家中,只有斯里蘭卡有這樣一部完整的歷史,這不能不說是斯里蘭卡人民的一大驕傲,是研究上座部佛教最主要的參考書。它不僅完整地敘述了斯里蘭卡佛教史,也涉及到其他的上座部佛教國家。
大史—斯里蘭卡佛教史 閱讀目錄
第一章如來光臨
  00一我向聖潔家係出身的、非常聖潔的三佛陀致了敬禮,現在就誦讀內容豐富、不乏裨益的《大史》。  00二古人也寫過這樣一部詩篇,但有的部分過於瑣細,有的地方又太簡略,重複的地方也很多。  00三本書避免了這些缺點,便於理解和記憶,能使人產生淨信和情感,上天啟示,流傳至今。  00四在生淨信處,人們會生淨信;在生情感處,人們會生情感。諸位請聽這樣一部詩篇。  00五從前,我們的勝者④見到了成正等覺的燃燈佛⑤後,為救世間痛苦,他發心成佛。  00六然後,他向正覺憍陳如、聖者曼伽羅、須摩那佛、離婆多佛、大聖蘇毘多佛、  00七正覺高見佛、蓮花佛、勝尊那羅陀佛、正覺蓮花上佛、善慧如來佛、  00八善生佛、喜見佛、導師義見佛、法見佛、義成就佛、帝沙佛、勝尊弗沙佛、  00九毘婆屍佛、正覺屍棄佛、遍覺​​毘舍浮佛、拘留孫佛、正覺拘那含佛、  0一0 善逝迦葉佛,向這二十四佛表示敬意之後,大雄⑥從他們那裡得到了他將成佛的授記。  0一一最上尊喬達摩佛⑦,諸波羅蜜⑧皆得圓滿,達到了最上正覺,解救眾生出離苦難。  0一二這位大牟尼⑨,在摩揭陀國優樓頻螺村的菩提樹下,在吠舍佉月⑩滿月之日,達到了最上菩提⑾。  0一三他在這里共住七七四十九天,他心得自在,享受著至上解脫樂,並顯示它的甘美。  0一四然後,他到波羅捺斯城轉法輪⑿,在那裡度過雨季,使六十人成阿羅漢。  0一五他把這些比丘派出說法,以後又使跋陀羅團伙的三十人皈依佛教。  0一六世尊為了度以迦葉波為首的一千名結髻苦行者,冬天他住在優樓頻螺村,使他們成熟起來。  0一七優樓頻螺迦葉舉行大祭的日子臨近了,佛知道自我的願望是不要前去。  0一八這位摧伏敵人的人⒀,從北俱盧洲⒁把食物運來,傍晚時候獨自在阿耨達池⒂畔享用。  0一九在成正覺後的第九個月,在報沙月⒃的滿月日,勝者為了淨化楞伽島而來到。  0二0 因為勝者知道,楞伽島將是他弘教照亮的地方,現在楞伽島上住滿了夜叉⒄,應當趕走他們。  0二一他還知道,在楞伽島中央,在可愛的恒河岸邊,有一座長三由旬⒅寬一由旬的  0二二大龍林園,這是夜叉集會地。此時棲居在楞伽島上的夜叉也許正在舉行大會。  0二三善逝⒆來到夜叉集會地,就在會場中央,他們的頭頂上面。  0二四停在摩喜楊伽納塔所在地的上空,他用雨、風、黑暗等等使他們不安。  0二五那些為恐怖所苦的夜叉們向勝者求救救他們出恐怖,勝者——施無畏者對被恐怖折磨得很厲害的夜叉說:  0二六「夜叉們!我要消除你們的恐怖和痛苦,請你們大家在這兒,先給我一塊坐的地方吧。」  0二七夜叉們對善逝說:「尊者,我們大家可以把整個楞伽島都給你,請您施與我們無畏吧!」  0二八勝者為他們消除了恐懼、寒冷、黑暗之後,把一塊皮子舖在他們給的地面上,在那兒坐了下來。  0二九他把這張皮子一鋪開,四周全是火,站在周圍的夜叉們熱得頂不住,怕得不得了。  0三0 世尊又把可愛的耆利島搬到他們這兒來,等他們進到裡面後,又放到原來的地方。  0三一世尊收起皮子,此時天神羣集,大師為他們說法。  0三二領會佛教正法的有情眾生有好幾千萬,三皈⒇五戒(21)的人不計其數。  0三三住在蘇摩那山頂上的天神之王摩訶蘇摩那,達到須陀洹果(22)以後,就向受尊敬的佛要求供品。  0三四青發無垢、饒益有情的勝者,摸了摸頭,給了他一綹頭髮。  0三五他用珍貴金盒盛了大師的這綹頭髮,置於一堆五顏六色的寶石上,放在佛坐過的地方。  0三六周圍用七寶(23)嚴飾,封在青玉塔中,再行禮拜。  0三七在正覺者般涅槃以後,有一位長老名為沙羅浮,他用神通力從火葬堆中取出了勝者的一塊喉骨。  0三八這位舍利弗長老的弟子,由眾比丘相伴,將這塊喉骨帶來,安放在同一塔中。  0三九又用金色石頭覆蓋其上,這位有大神通力的長老,又建塔十二肘(24),然後離去。  0四0 提婆南毘耶.帝須王兄弟的兒子,名叫優陀週羅.阿跋耶,看到這座奇妙的寶塔以後,  0四一他又加覆蓋,建的塔有三十肘高。住在那兒的國王杜佗伽摩尼,戰勝了泰米爾人。  0四二他建的掩被塔高達八十肘。這座名為摩酰閻伽那的塔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0四三這位受人尊重的國王,把這個島弄得適於人類居住之後,這位大勇猛精進的智者就到優樓頻螺去了。  <來到摩酰閻伽那>終  0四四這位大慈心大悲的師尊,這位樂於為全世界謀福利的勝者,在成佛後的第五年,住於祇陀林。  0四五他看到大腹龍和小腹龍之間、舅舅和外甥之間為了摩尼寶座,  0四六各帶下屬,雙方展開了一場戰鬥,正覺者(佛)在製多月(25)黑半月的布薩日(26)那天,  0四七清晨一早,他帶著高貴的衣缽,心懷對龍族的憐憫,向龍島(27)而來。  0四八那時,有大神通力的大腹龍是王,他的龍國在海裡,有五百由旬。  0四九他的妹妹嫁給了建那伐荼摩那山的龍王為妻,她的兒子是小腹王(28)。  0五0 小腹王的外祖父把珍貴的摩尼寶座給了他母親,以後,這個龍就死了。於是,  0五一舅舅和外甥間的一場鬥爭就要開始了。山里住的龍們都有偉大的神通力。  0五二有位天神叫薩蜜提須摩那,他拿著長在祇陀林的羅阇耶多那樹,這樹是他的美妙住所。  0五三這樹就像勝者頭上的寶傘華蓋一般,在得到佛的允許以後,他拿著它向原來的住所(29)走去。  0五四這個神前生是龍島上的一個人,以後來到長著羅阇耶多那樹的地方,他在這裡看見了  0五五辟支佛(30)們正在吃飯,看見他們後感到很高興,就把樹枝施捨給他們淨​​缽。  0五六因此,他轉生在祇陀園的這棵可愛的樹上,這棵樹長在後樓門旁。  0五七神中之神(31)看到了這個神有繁榮之貌,為了給那塊地方帶來利益,便把他和他的樹一起帶來。
第六章毘阇耶到來  00一從前在梵伽國梵伽城有一個梵伽王,羯陵伽王的女兒是他的王后。
  00二不久,他們生了一個女兒,占卜者預言公主將和獸王同居。  00三公主容貌艷麗,情慾強烈。國王與王后因羞愧故,對她很厭惡。  00四公主想享受獨立行動的樂趣,便獨自一個人悄悄離家,跟前往摩揭陀國去的不相識的商隊一起走了。  00五在羅羅國的森林裡,突然有一頭雄獅凶悍的向商隊撲來,別人都向相反的方向逃跑,只有她衝著獅子來的方向跑去。  00六獅子攫取了獵物,正走著欲停就食,從遠處看見了她,更產生了愛欲之心,搖尾垂耳,向她走去。  00七公主看見了牠,想起了占卜者的預言,竟毫不恐懼,親眤地撫摸著牠的肢體。  00八經她這一摸,獅子的情慾更加強烈了,便把她馱在背上,帶回獅子自己住的洞裡,與她同居。  00九結果,公主為獅子生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  0一0 兒子手腳像獅子,因此為他取名悉訶巴忽①,女兒取名悉訶悉婆莉。  0一一兒子長到十六歲,首次向母親提出疑問:「媽媽!為什麼你和我爸爸不一樣呢?」  0一二她把一切都告訴了他。他再問:「我們為什麼不逃走呢?」「你爸爸用石頭把洞堵住了。」  0一三他把大洞的蓋子扛在肩上,一天功夫往返五十由旬。  0一四趁雄獅出去打食的時候,他把母親放在右肩,把妹妹放在左肩,飛快地跑出石洞逃走了。  0一五他們以樹枝蔽體,來到一個偏僻的山村。那時,公主的表哥正巧也在那兒。  0一六他是梵伽王的將軍,負責邊界事務,他坐在無花果樹下,忙著督察處理公務。  0一七將軍發現了,並問他們,他們答道:「我們是住在森林裡的人。」將軍命人送給他們衣服。  0一八這些衣服頓時都變成了高尚服飾。他又命人用葉子盛飯給他們,也由於他們的美德,飯碗都變成了金器。  0一九將軍看到這些,非常吃驚,便問:「你們到底是什麼人?」公主遂對他講了過去的家系情況。  0二0 將軍帶姑母的女兒進了梵伽城,與她同居。  0二一獅子外出覓食回到洞中,發現三個人不見了。失去了妻子兒女他很悲傷,不食也不喝。  0二二牠為尋找妻兒子女來到那個村莊,牠所到之處,村民都躲開牠。  0二三邊境居民飛奔到王宮報告:「獅子正在騷擾大王的國土,請快派人阻止牠吧!大王啊!」  0二四當他找不到阻擋獅子的適當人時,就把一千金錢放在像背上,在城裡走來走去,邊走邊喊:「獻上獅子的人,請把這一千金錢拿走。」  0二五後來,國王又增加到二千、三千金錢。前兩次,悉訶巴忽的母親都把他勸阻了。  0二六第三次,悉訶巴忽沒有徵求母親的意見,就先收下那三千金錢,然後去殺自己的父親。  0二七人們帶了這個青年去見國王,國王對他說:「如果你真能把獅子抓到,我就把王位讓給你。」  0二八他來到了洞口,老遠就看到獅子。牠由於愛兒前來,並未防範。他向牠只放射一箭,就射中了牠。  0二九由於有愛憐之心,箭碰到獅子的前額又彈回青年的腳下,落在地上。  0三0 如是者三,獸王發怒了。這時,射出的箭刺穿了獅子的身體,獅子倒了下去!  0三一他帶著有鬃毛的獅子頭,回到城中。那時,梵伽王已死去七天了。  0三二因為國王無子,他的行為又使大家很高興,再聽說他是國王的外孫,很多人自然認出了他的母親。  0三三坦率效忠的大臣們集合在一起,對悉訶巴忽王子說:「請你即位當國王吧!」  0三四他把王位接受下來,又把王位讓給了母親的丈夫②,便帶著妹妹悉訶悉婆莉回到自己原出生地去了。  0三五在那兒他重新建立了一座城市,人們稱之為悉訶補羅③。又在一百由旬的森林中建了很多村莊。  0三六在羅羅王國的這座都城中,悉訶巴忽當了國王,他以悉訶悉婆莉為王后統治著這個國家。  0三七隨著日月的流逝,王后接連生了十六次雙胞胎,長子名毘阇耶。  0三八次子叫蘇蜜多羅,一共三十二個兒子。國王適時為毘阇耶灌頂,立為副王。  0三九毘阇耶行為不端,他的部下也如此,他們作了很多令人不能容忍的兇暴行事。  0四0 大眾都被激怒了,禀報國王。國王一面安慰了羣眾,一面把兒子嚴肅地教訓了一頓。  0四一一切照舊,第二次是這樣,第三次還是這樣。憤怒的大眾氣憤的說道:「把您的兒子殺掉吧!」  0四二於是國王下令,把毘阇耶和他的隨從共七百人的頭髮都剃去大半邊。  0四三再把他們連同他們的妻子兒女,置於船上,送到大海去。  0四四男人、女人、兒童都分別送走,他們在不同的島嶼上岸並居住下來。  0四五兒童們去的那個島叫那伽島④,婦女們去的那個島叫摩喜羅島⑤。  0四六毘阇耶在蘇波羅迦港⑥登陸,但怕眾人在此逞兇,他又上了船。  0四七意志堅定的毘阇耶的王子,以如來臥於娑羅雙樹間涅槃的那一天,在楞伽島銅掌國登陸。  為了善人的淨信和情感而作的《大史》第六章,名為〈毘阇耶到來〉,至此終。
  【註釋】
  ①悉訶巴忽(Sihabahu),意譯獅臂。  ②母親的丈夫,參見本章第二0節,應指戍邊將軍。  ③悉訶補羅(Sinapura),意譯獅子城。  ④邪伽島(Naggadipa),意譯童子島。  ⑤摩喜羅島(Mahiladipaka)意譯女人島。  ⑥蘇波羅迦港(Supparaka),位於印度西部的一個港口,今名蘇巴羅(Sobara),在孟買北部的塔那(Thana)地區。
  第七章毘阇耶即位
  00一世間導師為全世界造福後,達到至高安靜剎那有恆之境,躺在般涅槃①的床上。  00二在眾多諸天神聚集處,最優秀的說法者大牟尼對站在身旁的帝釋天②說道:  00三「悉訶巴忽王的兒子毘阇耶,帶著七百隨從從羅羅國到達楞伽島。  00四天神之王啊!我的教法將在楞伽牢牢地樹立起來。因此,請你很好地保護他和他的隨從,保護楞伽。  00五天神之王聽瞭如來的話,深表恭敬,便把保護楞伽島的重任託付給蓮花色神③。  00六他一聽到帝釋的命令,便飛快地來到楞伽,以遊方僧的裝束坐在樹下。  00七以毘阇耶為首的這批人,全都來到他跟前,問道:「朋友,這是什麼島?」「楞伽島。」他說。  00八「這兒沒有其他人,你們也不會有危險。」說了這話以後,用缽盛水向他們身上灑。  00九他在他們身上系上聖線,就回天上去了​​。這時,來了一個夜叉侍女,她化作母狗形。  0一0 儘管王子阻攔,還是有個人在後面跟著她。他想:「有村落才會有狗。」  0一一她的主人是個夜叉女,名叫拘婆那,正坐在樹下紡織,就像一個女苦行者一樣。  0一二他看見蓮花池和在那兒坐著的女苦行者,他便下水沐浴、喝水、取下蓮莖。  0一三用荷葉裝上水就出來了。她對他說:「你是我的食物,站住!」這個人就像被捆住一樣站住了。  0一四由於起保護作用的聖線之力,她不能吃掉他。即使夜叉乞求,這個人也不能把聖線給她。  0一五夜叉女把他提起來,他喊叫著,把他扔進坑里。就這樣,她把七百人一個一個地都扔了進去。

(隨阿贊平)智慧與神通

下午茶前, 我跟碧枝談了些法, 但她不願我寫上網, 故不寫了。
我跟她談我對阿贊的不滿, 昨日不想去又去了的情況, 煮飯的情況, 我的一些修行情況......她認為我該去問阿贊關於去又不去的情況, 但我覺得見到阿贊後, 就無需要問, 反正也就是如此, 我沒事想問。

接著我們下午茶時間。這段時間, 我就跟阿贊談我不想來, 早七時半決定不來, 但一直到八時半, 心臟感到不舒服, 身體還是去換了衣服, 但依然是不想去。但就來了。
阿贊說身體要食三餐, 心亦要, 身體不食飯, 會肚子痛, 心不食飯, 亦會抗議, 心要佛法, 心習慣了每星期四來襌修。
我聽完也沒再問什麼。
阿贊問阿枝睡得到嗎? 枝答還可以。阿贊叫她典膠布、再舖膠塊。接著問我怎樣? 我問阿贊, 能否在那邊睡? Leisly笑, 阿贊說危險, 並說那是師父透氣的。
啊, 即是有危險, 不拿吊傘在那裡, 那我跟阿枝睡啦, 我吊傘。
到早餐, 阿贊說: "緬甸跟泰國不同, 泰國是要依靠自己, 緬甸帕奧, 不自然。"
我問阿枝, 你修過帕奧嗎? 她答是。

(隨阿贊平)谷埔襌修五日

見過一次面的泰國人約我9月10日上去住一日, 我答應了, 我連她的名字也不知道, 反正到時通過Sandra來聯絡吧。至9月6日在中心遇見時, 才將電話給她。
9月10日, 泰國人早七時半就在小巴站等了。
到達谷埔, 見到+0及+寶。
枱上好多預備煮的菜, 她們兩人用石油氣抄菜。米落幾多呢? 三個人一言一語, 就由個無煮過飯的avery落了三碗半米去煮。+0說她們可以出去食。臨開飯時, 阿榮及Remus落來。見到Remus時, 我以為是阿龍, 後他說是Remus, 我才知認錯人。
阿贊下來居士屋, 大家頂禮後誦供養文, 由+0誦巴利文, 大家跟着誦, 到念中文時, 大家不是很熟悉, 誦完後, +0說:"係咪咁?" 我忍不住笑, 並說: "你代表我地啦。"阿贊這時叫泰國人開泰文書, 叫大家跟泰國人誦泰文供養文。我是覺得好好笑的, 忍住笑, 因為泰文, 大家都約略的念吧了。念完後, 泰國人及我上前供花。
第一日, Flora與我一張枱的食飯, +0+寶, 阿榮及Remus在另一張枱食飯。
食完飯後, 他們四個人就離開。我與泰國人就去行一行, 行去瀑布那邊, 沒過狗處, 就回來。
回來後, 見到花花與Ivan來了。
花花叫泰國人原放於現時洗菜處的盤及桶等般到另一處, 我也幫手般, 洗碗處就不用太晒, 用者就不用太熱。花花弄那個木枱腳的四粒石頭也弄了半小時的, 看那一塊石較好。
後來, 花花叫泰國女人般一堆什麼, 泰國女人沒般了。
花花在般什麼時, 我出去行一行, 掃出面路的樹葉。有兩組蟻在吃東西, 我掃了一組蟻, 另一組沒去掃了。
差不多時間, 就去準備下午茶。花花將各種可食物都放到盤中, 有芝士, 紫菜, 一個有各種零食的樽, 三合一咖啡, 黑朱古力。
我見到她倒是感到好笑的, 一邊做一邊怨這怨那, 我沒理她。一直說這裡有好多大少爺大小姐, 我想自己是不是花花口中的大小姐呢? 呵呵, 或許是啊。所求的福不同嘛, 她儲世間福, 我儲出世間福。她要做就做咯, 我不太會做就做佛陀的工咯。生起一念: 做事就去做, 不要怨, 否則漏清光世間福。做了不得人歡喜, 就是如此啦。
重的事, 我又做到時, 就我來, 若我不夠力, 我不會免強啦。其實呢, 正念若夠強, 力收放適時, 就不會感到累的, 一直用硬力, 會很快累, 累了再硬用力, 會很傷的。有些可卸力就卸力, 用最少的力, 就不宜勞損。在阿贊間屋飲下午茶, 泰國人與阿贊講泰文, 花花要求去瀑布那邊。我見阿贊將芝士包芥辣味紫菜食, 叫泰國人學阿贊, 我也學, 超好味道啊。
食完下午茶, 我們出發到瀑布那裡。這日什麼都沒預備, 只帶席舖地下。
我怕狗, 故這日我們沒行正路, 行了另一條路, 有點難度, 阿贊說: "怕狗就行這一邊。"
到達後, 大家就襌坐, 我與Flora面對瀑布, 她在右邊, 我在左邊, 花花在我們後面, 阿贊在左手的斜石上。
我都幾皺眉頭的, 阿贊個力量好大, 對正我時, 身體好多時頂不順, 我驚震落河。坐到差不多時, 突然有個什麼動物在旁邊竄過, 嚇到我大叫。阿贊此時也出定, 大家都醒了, 好多蚊, 阿贊話夠了。大家就回去。決定第二晚來這裡掃清樹葉, 坐到半夜。
誦完晚課後, 在阿贊間屋襌坐。阿贊叫Flora念buddho buddho, 並試範快速的念buddho buddho buddho。接著說世間事是做不完的, 要做佛陀的工作, 世間事留給其他人做, 多點襌修。(我心想這是對花花說的)接著說要繼續做佛陀的工作。(好明顯是對我說啦)
星期一晚, 我發夢, 生日, 親戚比利是, 幾億幾億的, 表弟則將錢轉成硬幣, 存到銀行裡。我同媽咪去銀行攪野的。突然聽到Flora叫我起身, 夢碎了。
星期二無做早課, 卦住整早餐給阿贊, 早餐有白面包, 芝士, 不同的nuts及提子乾, 不同的粉溝在一起, 乳酪, 茶。我見到阿贊有不同的溝粉, 乳酪及茶, 就問花花, 阿贊咁食法, 個肚頂得順? 花花說分開飲, 無事的, 叫我問阿贊。我問阿贊這樣溝, 胃可以嗎? 阿贊反問是否太多了? 我答不是, 因為這樣溝在一起, 我們的肚子會痛的。阿贊只笑一笑。
阿贊說無做早課, 我說食完早餐做。
早餐我們與阿贊一起食, 食完後, 花花與flora要清潔居士屋, 我說要做早課先。於是三個人做早課。做完早課, 她們兩人去清潔居士屋, 我拿了個掃把出去掃樹葉。就見到兩群蟻在食野, 我掃了一群卻覺得不該阻礙另一群食野, 就行開了, 但生起疑問。
這日三個人, 平平安安又開開心心的, 就弄了個味道很好的午餐, 又多樣化, 又食得舒服。
花花被Flora說她要穿整齊, 她下個午餐就穿得整整齊齊。
午餐就與阿贊一起吃, 泰國人一直跟阿贊說話, 阿贊亦一直在講。
食完飯, 這日三時就準備所有蚊帳及掃把, 過去瀑布那邊掃樹葉。兩個人掃樹葉, 阿贊與花花點火煲水。
飲下午茶時, 阿贊叫花花坐在石頭上, 我提議花花坐在另一邊石, 對着河流, 一昏沈就跌落水, 阿贊見到後, 也大笑。花花將蚊帳般到那裡, 大家都在笑, 梗係吾得啦, 舊石咁細, 個蚊帳點放在那裡呢!她攪了一輪, 吾得, 放棄蚊帳。
我係提議花花坐我坐那塊的, 但花花吾得, 選了旁邊那塊, 亦無面向河流, 背對瀑布。我坐那塊就真係好斜, 雙盤不到, 散盤都有點滑, 但好舒服的。花花坐不久就離開石頭開蚊帳, 我就轉去坐那塊石, 面對河流, 超舒服的。阿贊夜晚亦是坐這舊石而面對河流, 能量散發到整個林的。
要誦晚課時, Flora似乎入了定, 她厲害, 阿贊教她念Buddho, 頭一次這樣坐, 就坐了很久, 連我們的說話, 她亦聽不到, 叫她誦晚課, 她亦聽不到。阿贊說等她出來。都等了十幾分鐘至半小時的, 她才出來。
我們一齊誦晚課, 誦完再襌坐到近半夜。
入夜都幾涼的, 面對河流是幾涼, 背對河流, 則背涼面熱的, 當阿贊坐在石頭上後, 正面背面都很溫暖的, 但我就狂震, 入面不是很舒服, 始終頂不順要開眼。
近半夜, 就夠啦, 回去。
Flora腳痺, 阿贊叫她燒腳。
第一晚回去時, 阿贊在前面, 因那裡有狗, 他站在屋前擋堆狗, 我們行先, 行到差不多才等他行前。這一晚他沒行這條路, 行了另一條路, 我們三個行正路, 兩隻狗出來, 吠, 我有點驚, 但費事叫花花, 由它了。到分叉路, 與阿贊會合。這一晚在河中見到長蛇, 好大條, 阿贊拿電筒照給我們看, 我看了很久才看見, 牠卻好快的游走了。向前行, 阿贊又見到一舊圓轆轆的東西, 阿贊用棍將它拿起, 花花問是否拿來叠著洗缽, 阿贊說是。
轆野對花花來說都幾重, 我拿咯, 我拿就不很重。
回去洗澡後, 一覺又睡到天光。

第三日, 六時起身, 誦早課。六時半整早餐, 食粥。花花怕麻煩, 不肯將整個電飯煲般去阿贊那邊。於是我們就不與阿贊一齊食早餐了。食完早餐, 阿贊帶我們出去行襌, 介紹野菜。也採了兩個柚。泰國人要整沙律。花花採艾草一堆。

臨食飯時, +寶進來, 喘氣, 阿贊叫她坐襌。
花花, Flora及我與阿贊一起食, 其他人在外食。
這餐飯菜, 阿贊不是食很多, 很多捨了出來給Flora, 我則食得很辛苦的。食野菜還好, 食那些煮的菜就好難食, 連東菰都好硬的。阿贊食好多野菜, 捨出好多熟菜, Flora食了它們。
食完飯, 洗完碗, 去水池那邊, 好難行的山路, 我要拖住Flora, 後面+寶推我, 才上到去。
行到半路, 阿贊與Flora停下, 兩個人講泰語, 吾識聽。又繼續行山路。阿贊話這是苦行, 我說我現在就好苦了, 他們笑。我越行越怕, 越累, 一直問到未, 阿贊話差不多了。
終於就到了, 他們上去, 我不上了。

ivan與mark更般條鐵水管上來, 真是辛苦啊, 大家都sadhu sadhu的。
他們看了水管後, 認為要多點男丁時才能做這工程。Ivan襌坐, Mark回去。
到下午, 花花與Ivan回去, 帶我回去, 花花用樹幹, 她拿頭, 我拿尾的落去, 有些很斜的地方, ivan按實我拿的木棍, 我就可安心下去。過一會差不多到, +寶及Flora也下來了。
花花說, 這樣用棍好過拖手啦。我話兩樣都好。
回來, 花花說有好多靚柚, 要有工具採摘, ivan話佢吾駛工具, 就咁可以摘, 於是叫ivan去厠所那邊摘幾個柚回來。就有幾個柚啦。

回來就準備下午茶, 都是零食樽, 有山楂, 有芝士, 紫菜, 三合一咖啡, 熱水。

夜晩的晚課在阿贊那邊誦, 亦準備去墓地襌坐。
我就問路邊掃樹葉掃了一群食野蟻, 另一群蟻也在食野, 我就無掃, 應不應該掃?
阿贊答是可以的, 不掃, 就沒打擾牠們吃東西, 是有慈悲心。有時你不打擾牠們, 牠們來打擾我們, 在襌坐時, 有蚊有蟻弄得身體很癢, 要弄走牠們。要看情況, 不一樣的。
阿贊問+寶有沒有力, +寶說可以。
於是我們就去墓地啦。黑暗暗都看不到什麼墓地, 一片大草源的。阿贊首先放下花花, 我以為我在花花旁邊, 在起蚊帳。花花也說都不是很遠啦。阿贊接着放下+寶及Flora, 兩個距離不是很遠。阿贊叫avery, 上來。我才知不是那個地方, 跟了阿贊上去, 我在較入的位置, 但可見到+寶及Flora的, 見不到花花。阿贊則更入, 但我可以見到的。我個心呢, 是不想同阿贊太近的, 因為他的力場令我好震, 一過份震就不舒服, 頂不順。
頂不順時就開眼, 開眼就想睡覺, 想睡覺就襌坐, 又震, 又無人出去襌行, 我亦無出, 但有起一起身。我覺得很不舒服的。不知坐了多久, 阿贊首先叫花花, 後叫+寶及Flora, 最後才叫我。收拾後回去。
回到去, Mona來了, 開了帳。+寶怕一個人, 故我般了去與+寶睡, 她開風扇, 我不要, 她直吹自己。

第四日, 六時起身, 忘了有無做早課。+寶不舒服, 想嘔。Flora幫她按摩肚子。Mona預備早餐, 花花也是, 我好像都是。在阿贊那裡吃早餐。現在不坐師父面前啦, 頂不順, 坐旁邊。
阿贊叫+寶飲乳酪。叫花花清理上面的雜物及掃塵。
食完早餐後, Mona清潔居士屋, 我, 花花及Flora出去採野菜, Flora採花。Flora 想留多一日, 但又想染頭髮, 我叫她留多一日, 明早陪她出去。
回來後, 她去問阿贊, 阿贊叫她叫我們幫她染, 但無顏料, 我再叫她留多一晚, 明早離開。清理阿贊上面的居所, 阿贊說做一小時就好了。我又上去, 阿贊說:"你那麼怕高, 也上去?"我答是。他人可以爬那個梯很快, 幾十秒, 我要分幾鐘逐步爬, 總是爬到上去。阿贊一直說慢慢上。
花花想剩清理阿贊住的那格, Mona上了來後, 就說般最後那格, 她一個人在那格, Flora於是處理中間那格, 我就拿了掃把在掃阿贊那格, 花花也在掃這格, 各有各掃, 但那個剷在我手中, 她要剷時, 叫我放在地下, 但她又沒拿, 故我拿了去, 幫她剷她掃的泥塵。到要抹地時, 花花叫我下去拿地拖, 我話我不落去了, 於是她自己落去, 拿了幾把地拖, 我拿上去拖地。地拖無水後, 她叫我掉下去, 我不喜歡太嘈吵, 故沒掉下去, 還是輕放梯級。
接著Flora弄了中間那格後, 過來這裡再掃泥, 我在拖地, 她則在掃泥, 於是我說我在拖地, 你又掃。她沒理我, 故我也沒理她, 她有她掃, 我有我拖, Mona又再掃中間的格的泥, 當我要拖中間那格時, Mona說吾駛啦, 剩攪阿贊住的地方就得啦, 如果吾係整極都未完。我當然樂意啦, 就笑說係呀係呀。Flora掃完後又拖地, 拖完阿贊那格後, 她又要拖中間那格, 又被Mona擋住話吾駛。
Mona話一齊整就好快過, Flora說她話一個人整更好? 我話一人整一格, 但一齊做。大家都同意而哈哈笑的。整完, 她們兩個從後面條梯落去, 我就吾得啦, 我依然要用前面條梯慢慢落去。
落到去, 花花在洗地, 那我將泥頭及垃圾推車到垃圾桶那邊。回來時, 花花同我去洗地拖, 我去拖水候, 洗完就回去。
攪完, Sandra來到, +寶好吾舒服, 就離開。
接著Michelle來到。Michelle問我是否在這間屋睡, 我答係。

Mona整柚肉, 一直問食吾食得, 我話食得, 幾好味的。Sandra不知在整什麼, 後都加入整柚肉。整了兩個吧。我整木耳。講講笑笑不知時間過, 還是花花提醒剩二十分鐘, 才快速的弄完及抹淨張枱。Flora叫花花幫她抄菜。
這日都幾多菜。
這日無人嘈交, 雖然好多菜, 但食剩不多, 大家都好開胃的, 阿贊亦食了不少。
下午節目, 去瀑布襌坐及飲下午茶。我們六個人去先, 阿贊稍後才來。
我同Michelle行最後, 談談襌經。
這日狗主回來, 沒有狗出來吠了, 與村長閑談。
到步後, 花花與Michelle去起火。各有各修了。呵呵呵。
我們三人, Mona, Sandra, 及我就浸腳涼浸浸的。又講吓笑話啦。我一哈哈笑就會失念的, 就吾多記得講乜啦。
還有一位在掃樹葉。
及後各人找個位置襌坐, 我就不想坐, 睡覺。阿贊來到前, 我是坐着的, 但阿贊說我睡覺。
飲完下午茶就回去, 夜晚寶珠及鳯平會到。
兩人到來後, 煮面食, Michelle亦食, 七時半到阿贊那裡做晚課。
夜晚節目是行襌, 行一個細圈, 脫鞋行, 這也是苦行。行了一圈後, 阿贊問鳯平累不累, 鳯平答不累, 阿贊說去襌坐, 大家都說好。就帶蚊帳。阿贊對我說去墓地坐, 我說好。但行到半路的一間屋, 阿贊說三個人在那裡, 阿贊叫鳯平及寶珠一齊在那裡, 一直說三個人在那裡。剩下的四個人, Michelle, Flora, Mona及我都不願留下來。阿贊說了幾次三個人在那裡, 但四個人沒一個願留下, 於是阿贊點名啦: "Avery, 你在這裡。"我啊的一聲, 就留下來, 個心又無乜。Mona卻說: "她不怕鬼的。"阿贊說: "走山難行。"
留下來都一樣啦, 一樣的震, 坐吾掂, 開眼, 好蓋睡, 襌坐好震, 個心好悶。
寶珠與鳯平初在外襌坐, 後鳯平入蚊帳坐, 寶珠在外坐, 後兩人行襌。再後, 鳯平對我說要回去, 我都想回去睡大覺啦。就回去了。+寶離開了, 我般回隔離屋陪Flora睡。

第五日朝, 六時起來, 這日無做早課啦。阿贊亦無說無做早課, 即是阿贊叫人做早課是有針對性的, 居士或不會誦巴利文時, 就不一定要做早課啦。Mona好早就離開了。
公仔面, 似乎不合阿贊的身體, 他沒有食, 捨了出來, 我就食了三碗。阿贊剩食蛋糕及點牛奶來食。
我們都是與阿贊同食, 連湯亦般去。我心想, 般得那個湯就可般粥啦, 但有人怕麻煩就不願做吧了。阿贊與泰國人有講有笑, 其實一邊講一邊食都是可以的。
食完早餐, Flora又整碟花比我供給阿贊, 她自己一碟, 她誦懺悔文, 我合十聽, 她講完, 就Sadhu sadhu sadhu啦。
接着與Michelle一齊離開。
路上見到Celia, 哈哈, 她對我說: 我入來, 你就走。我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