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06, 2023

佛前供花

人類供花給往生者已有六萬年的歷史, 最早是埃及人對死者紀念的一個儀式, 這個儀式留存至今。然後是猶太人獻花敬神, 這個儀式也保留至今。接著到印度人神像前供花、佛像前供花, 直到今天, 供花已不限對死者、什麼場合都適合供花。

猶太人供花從安息日餐桌置花到猶太教的節日花展。猶太人的花供起源於在西奈山接受妥拉起。

婆羅門教的敬花傳統也甚久遠, 也是重要的宗教實踐。他們認為花香是神所喜歡的, 而花本身是象徵幸福、繁榮及完成人生目標。

佛前供花是大乘菩薩教興起後的事, 歷史人物的佛陀對供花這回事, 並不認為是對如來的禮敬。在<<大般涅槃經>>裡, 天神散花敬佛, 佛陀即說: 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居士眾對如來的最高禮敬、供養、尊重與恭敬是依正法修行證入流。

Yo kho, ānanda, bhikkhu vā bhikkhunī vā upāsako vā upāsikā vā dhammānudhammappaṭipanno viharati sāmīcippaṭipanno anudhammacārī, so tathāgataṃ sakkaroti garuṃ karoti māneti pūjeti apaciyati , paramāya pūjāya.

佛世時, 無人供花的。入了流的居士也沒有供花, 倒是給孤獨長者在一段時間破産時, 從家裡拿了些泥入寺。

除了在<<大般涅槃經>>的天神散花外, 有小部法句的花品, 花品中有一句是把花象徵魔羅的箭mārassa papupphakāni, 須斬斷的。鮮花本身代表的是死亡, 花會凋謝, 但開花結的果則是重要的, 法句54說明花香不及戒香, 所以供花不如持戒。持好善戒, 即是開花, 澆上水及加上陽光等, 即是修止觀, 會結果。所以戒香是無上的sīlagandho anuttaro, 有戒香, 在天上是最上等的。

佛陀不認同供花獻佛是對佛陀的最高禮敬, 看來含有否決佛是神的觀念, 側面的否決敬佛如同敬神, <<大般涅槃經>>的天神散花敬佛, 這一段已是反神權觀了, 因為從來都是作為人類來供花敬神的, 但這一段卻是天神散花敬佛, 還被佛陀認為不夠恭敬的, 也就把天神的神聖拉下來, 天神不及佛教的入流聖者。若是入流的天神, 是不會佛前供花的, 而是向佛合十行禮的。

佛前供花, 更正確的說是佛像前供花。印度人不及猶太人對宗教的虔誠, 猶太人認為神不能造像, 故耶神教至今, 仍是用大自然的一切來代表神。印度人發展大乘菩薩教後, 狂造佛像, 用花裝飾, 如同裝飾婆羅門教的萬神, 也用花、香、燈、果、珠寶、寶蓋、幢旗、衣、樂、合掌, 就是婆羅門教敬萬神的所供物唄, 移到大乘菩薩教, 也如此教人供一堆不能得正法利益的物施。

當印度教把佛陀收皈入萬神中的一個化身神時, 大乘菩薩教即收皈入印度教了。

佛說物施不及法施, 施的法又非佛說的, 會有利益嗎? 若有, 整個大乘就不會在所到處一直處於衰落。

現代的佛寺已少了供珠寶、寶蓋、幢旗、音樂了, 在環保觀念下, 香供也被代替用心香了。佛前十供就不究竟, 不實際。古代寺院, 在印度的佛寺在戰火下, 沒幾間佛寺能保存下來, 整個大乘菩薩教在印度被催毁。

至於供這十種物品的功德, 也全是佛滅後的創作文學, 創作文學的原典被消失, 殘留下來的漢譯本, 心靈安慰吧了。想找寺院供香的, 也還得找間傳統寺院吧, 現代寺院已改為心香供佛像了。這十種供佛物品, 不如用持戒修止觀取代, 若然入流才是對佛陀的最大供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