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11, 2014

古印度摩揭陀國

古印度摩揭陀(公元前493 年)

大約從公元前6 世紀初,古代印度就進入了列國爭戰的時代。此時有16 個大國:鴦伽Anga、摩竭陀Magadha、迦斯Kasi、拘薩羅Kosala、跋祗Vajjī、馬拉Malla、支提Cetiya、拔沙Vamsa、拘樓Kuru、鍵陀羅Gandhāra、阿濕波Assaka、阿般提Avanti、馬蹉Maccha、蘇羅婆Sūrasena、般查羅Pañcāla、甘波宅Kampoja。此外還有一些小國如迦毗羅衛等。事實上,當時大大小小的國家總共約有20 多個。這些國家的政治體制主要是君主制與共和制兩種。16 國中,有14 個是君主制,只有跋祗和馬拉及一些小國是共和制。而共和國又分由單一部落組成,如釋迦國及由部落聯盟組成,例如跋祗就由九個部落聯盟組成。共和國沒有世襲的王,其首領稱“羅阇”r āja,由選舉產生,國家內政、外交、軍事、司法等大事,都由公民大會及長老會議討論決定。而君主專制內,則強調王權。
及後,印度的政治中心逐漸東移。因為鐵器的使用,令人民開發東面的肥沃土地耕種,另外就是波斯帝國的入侵,迫使 人民移往東部。公元前6 世紀末(前518 年)波斯征服了鍵陀羅,其國被列入波斯帝國的第七個州。從此,西方對印度有了初步了解,流行於西亞的阿拉米亞字母也傳入印度。波斯的建築風格及藝術也影響了印度。

公元前6 世紀以後,在北印度列國中最先興起的是迦斯。它與拘薩羅南北相對,經常發生衝突。一度還兼併了拘薩羅。摩揭陀和鴦伽則為奪取恒河下游而兵戎相見。對摩揭陀也常有敵對行動。跋祗也來爭奪。迦斯地處上述幾個重要國家之間,便於與鄰國爭衡,也易於受到鄰國的威脅。後來拘薩羅強盛起來,又轉而兼併了迦斯,並將包括佛陀故鄉迦毘羅衛城在內的一些小國納入自己範圍之內。
摩揭陀位於現代印度比哈爾邦的南部,土地肥沃,農業發達,水陸交通便利,又有豐富的金、鐵等礦藏。公元前6 世紀中期,為頻婆梳羅王(約公元前544 ~前493 年)所統治,是摩揭陀歷史上第一個著名的國王。頻婆梳羅王建都於王舍舊城,為五山所環抱,形成自然屏障。玄奘在《大唐西遊記》中稱之為矩奢揭羅補羅,或日上茅宮城,因這裡" 多出勝上吉祥香茅". 王舍舊城有內外兩重衛城圍繞,還有豎立在各山丘之上的瞭望台和瞭望塔。內衛城則位於群山腳下谷地的四周。
王舍舊城大約建於公元前6 世紀,而舊城以北不遠的地方還建有王舍新城。新城的修建,據玄奘的記載是為了防禦來自吠舍厘( 跋祇)的北方邊患。" 以王( 指頻婆梳羅)先舍於此,故稱王舍城也。"  在《法顯傳》中說:" 新城者,是阿闍世王所造。"
摩揭陀在頻婆梳羅王統治時代國勢漸強。國王是最高統治者,下設大批官吏分掌行政、司法和軍事。國王對他手下的高級官員實行嚴格的控制。在國內,他一方面熱衷於佛教,另一方面卻實行嚴刑苛法。其刑罰包括監禁、鞭笞、烙印、斬首、割舌、肢解等。頻婆梳羅王晚年為其子阿闍世所殺。

佛陀出生後,十六國混戰下,只剩四大強國:阿般提Avanti、拔沙Vamsa、拘薩羅Kosala、摩竭陀Magadha。四國之中,最強大的還是摩竭陀國,而由於國王的護持,對佛教的擴張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頻婆梳羅王和當時的許多強國保持著友好關係。他與鍵陀羅通好,該國曾派遣使者到摩揭陀。他還選派五位醫生為阿般提國王治病。他與拘薩羅等國聯姻,其拘薩羅籍夫人以一個收益豐厚的迦斯田莊作陪嫁。同時,他也侍機對外擴張,以武力吞併了近鄰鴦伽國。

摩竭陀同北鄰跋祗共和國,只有恒河一水之隔。為了爭奪水源,雙方進行了長達16 年的戰爭。戰前雙方都積極備戰。跋祗共和國為了對抗摩竭陀,同馬羅共和國和迦斯—拘薩羅王國結成了同盟。阿闍世也在積極籌劃。 阿闍世曾派大臣雨果前去問佛陀有沒有勝利的把握,這是大般涅槃經的背景。戰爭已呈不可避免之勢,最後終於爆發。由於印度人不重歷史,因此這場戰爭的詳情很少被記錄,結果以跋祗為首的東印度聯盟被擊潰。阿闍世王勝利後,成為東印度的霸主。他對內實行嚴刑峻法,同時又支持佛教的傳播,收攬人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