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月 31, 2013

風雨中走過來的巴蓬寺主持

一說到巴蓬寺,大家就會想到Ajahn Chah尊者。但是我們卻忘了另一位很重要的人物。 阿姜查(Ajahn Chah,隆波查)尊者是開發這間寺院的創辦人,但始終Ajahn Chah尊者已經圓寂了。話說“創業容易守業難”,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巴蓬寺的狀況。當這個組織越來越大,就會有越來越多修行有成就的比庫。雖然大家都照著戒律,以禮相待,但是層次不一樣,多少都會產生一點磨擦。在這種情況下,Ajahn Chah尊者是如何選擇下一任住持的呢?當組織裡都是猛虎、雄獅,處處臥虎藏龍時,要怎麼找一個能夠降伏所有人的人選呢?所以,以Ajahn Chah尊者的獨到眼光,他選了隆波Liam。 一般人的印像中,作為一個大寺院,大派系的第一把交椅的人物,大概是很會說法,有很強的攝受力,善於攝受眾生;或者,在泰國佛教界的氛圍裡,他可能有一些神通之類的,有過什麼飛天遁地,炫人耳目的神通事蹟;或者至少,要能製作一些有神異加持力的佛牌等等的。 可是,現實裡的情況剛好相反。相比起隆波查的幽默風趣,機鋒頻現的教導方式;隆波連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修行者。從他身上所體現的,是一位默默耕耘,老實修行的修行人典範。 在隆波查癱瘓之前,有一年的僧伽大會裡,隆波查向大眾提到說,他的日子不久了,身體也不方便,需要委任一位代主持。Ajahn Chah尊者就問大眾道:你們哪個人認為自己有能力做住持的,你們舉手,自己推薦自己。整個僧團裡沒有人敢推薦自己。Ajahn Chah尊者就說,那麼你們認為有那一位師兄弟是你們最敬重的?哪一位能夠勝任住持的,你們把他推薦出來。這次,也是沒有人敢推薦。最後,Ajahn Chah尊者就說,既然你們不推薦自己,又不推薦別人,那麼就由我來推薦;由我來推薦的話,你們就不准反對。大家也就欣然答應了。Ajahn Chah尊者就說道:我推薦Ajahn Liam做巴蓬寺的住持。 雖然這次的僧伽大會後,事情就這樣解決了;但是私底下有很多長老心裡都不怎麼服氣,心裡都是說著同一句話:為什麼是他?他只是一個默默不知名,只會做工、只會勞動的人,難道巴蓬寺沒人了嗎?某某比庫是多少級(佛學,巴利文會考)的Maha(頭銜),又是Ajahn Chah尊者的左右手;這麼多人才,為什麼選他?很多人都懷著這種心態。(這是後來一位長老親口說的。) 不久過後,Ajahn Chah尊者就癱瘓了,既不能說話也不能動,像植物人一樣長達九年。隆波查癱瘓的那段時間是巴蓬寺最艱難的時期。患難的時候,一個人的品質才能夠真正顯現出來。這段時期,那些內心不服氣的分院長老就開始藉故不來巴蓬寺了;也是在這段時期,大家可以看到哪些是真正愛護隆波查的弟子;他們會常常回來服侍隆波查,幫他抹身、按摩,服侍他的飲食、大小便等等。 這個時期,身為主持的隆波Liam實在很不容易。每年兩次的僧伽大會裡,隆波Liam都不斷受到批評。巴蓬寺作為巴蓬系統的主院,各種大事小事,種種細節,都成為被人責難的理由之一。而所有的指責,自然也都來到主持隆波連一人身上。所以,每一次的僧伽大會,到最後,都是隆波Liam對大家說:對,是我錯,我不應該。可是也就這樣把問題解決了。 這段時期,一直不斷有人指責隆波Liam這不對、那不對。甚至有比庫到曼谷的僧王處告狀,說隆波Liam沒有資格當巴蓬寺的住持;說出了種種原因來證明隆波Liam不適合,又說出種種原因證明自己才是合適的人選。後來,連這種理由都出來了,說巴蓬寺是在Pan Gok Noh,應該由Pan Gok Noh的人當住持(那位比庫在Pan Gok Noh出生,是當地人),然後就叫Pan Gok Noh附近的居民支持他當主持。甚至還有更離譜的,誣告隆波Liam私用公款;政府當局派人來調查時,隆波Liam也是靜靜的不吭聲,沒有為自己辨別還是什麼的,最後什麼也沒查到,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種種的委屈,種種的風風雨雨,隆波連都默默地走過了。 我想,大概也只有隆波查這樣的智慧,知道誰能擔起這幅重任。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隆波查把職位交給Ajahn Liam的時候,隆波連也沒有推辭。他說:這是師父給我的任務,我就做。他不推辭,因為這是僧伽的事情,對大家有利益的事情他就做。鑽進溝渠撿垃圾的主持 前面有提過“祖師系”的寺院。雖然寺院本身不會打出招牌說自己是祖師系的,可是要看出一間寺院的風格也不太難。只要看看老師的作風,看看老師有多少位侍者,看看老師和弟子們的互動就知道了。 先說說典型祖師系的風格。在祖師系的寺院裡,一個很常見的狀況就是過分的服務老師;比如說,一個住持會有三、四個侍者,一個負責幫師父按摩腳,一個是負責幫師父搬椅子(師父不管走到哪裡都可以隨時坐下),一個是拿風扇或扇子的,幫忙扇掉蚊子,或是天氣熱的話他就慢慢搧著師父,還有一個是拿著飲料,隨時侍候。不管師父走到哪裡,都是這副陣容。至於在做事方面,則是師父動口,弟子動手;師父拿著拐杖指一指這裡骯髒,你就要趕快跑到這裡打掃,指一指那裡有垃圾,你就要跑到哪裡去清理;而師父自己則坐在他的交椅上讓侍者搧風,按摩。(這些都是真人真事。) 再回來看看隆波Liam的風格,隆波Liam以前只有一個侍者在他身邊;雖然有很多人想要親近隆波Liam,要在他身邊給予服務,他都拒絕了。一直到隆波Liam開刀動過心臟手術後,身邊的侍者才增加到現在的兩位。隆波Liam的教導風格就是“以身作則”,以身教代替言教。“你教一百次,不如你做一次給他看。”隆波Liam是這麼說的。一直到今天,雖然他已經貴為昭坤了(Chao Kun,泰國僧伽系統裡的頭銜,由僧王賜封。),但他還是自己掃地,親自動手打理寺院環境。在泰國,你大概很難會看到一個昭坤是自己掃地、自己鑽進溝渠裡把垃圾撿起來、推著手車收集垃圾、倒垃圾、爬到屋頂上去修理瓦片;而這些就是隆波連每天的生活。雖然他已經六十多歲了,但他還是堅持以身作則,給大家做榜樣。所以,當老師這樣做了,弟子就沒有藉口可以偷懶了。 隆波連之所以會建立起這種“做給你看”的教導方式,也是有原因的。過去,隆波Liam的教導風格就像早期的隆波查一樣,非常嚴格。比庫們必須常常不到單,白天則必須幫忙寺院建築之類的粗活;若比庫們沒有做好分內的事情,是會受到呵斥的。在這種訓練之下,每幾年就會有一個比庫發瘋。漸漸,隆波連發現這種猛烈的修行方式不太適應用在現代人身上。後來,隆波Liam放棄了這種教導方式。取而代之的就是現在這種“做給你看”的方式。隆波Liam是這麼說的:“我不指責你們,我做給你們看。你們能做的話就做。”所以,雖然他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還是很精進。每一個在隆波Liam身邊的人都會感到很法喜;跟著隆波Liam修行,內心也會感覺很穩當。隆波Liam從來不誇耀自己,你不會從他口中聽到一句他誇耀自己的話。有時人們想知道他曾經如何艱苦的修行,他也不說出來,他只是不想炫耀自己的能力。 在隆波Liam動過心臟手術後,從休養期到現在,大眾已經讓師父免掉早晚課;只有在重要的日子師父才回來帶早晚課。師父會在他的Kuti解決弟子們的禪修問題。基本上,在巴蓬系統裡,不過是哪一個分院的比庫,甚至是外面其他寺院的比庫,只要有什麼問題,大家都會來請問隆波Liam的意見。如果你是牛,你吃草,你就住得下來 基本上,到巴蓬寺來出家的,我們可以看到兩種人。第一種是認真來出家,可以長久待下去的人;另一種則是不久後就會自動消失的人,怎麼說呢? 通常,認真來出家的人,師父做事,他也會自動自發跟著做,不需要師父強迫。這種人就能夠在這裡住下來。還有另一種是來混飯吃的,尤其現在巴蓬系統在泰國乃至全世界的名氣都很響亮;很多人以為來到巴蓬寺,就可以藉著巴蓬寺的名譽“找吃” 。但是,當他們真正進入巴蓬寺後,就會感到很失望了。因為巴蓬寺的戒律很嚴格,比丘不能拿錢、不能叫別人代為積蓄金錢、也不能向人開口討東西(除非信徒自行開口要求供養)。通常,這種人來混的人,即使你不趕他,他也很難待下去。因為當別人在做早晚課,出坡工作(就連師父也在工作),他自己卻躲起來偷懶。雖然不會有人會指責他,可是誰認真,誰混日子,大家都心知肚明。慢慢的,來自於同儕之間的眼光和壓力,就會讓他們羞愧得無地自容;不久後,這些來渾水摸魚的人就會自動消失了。隆波查說過,他開了一個農場,如果你是牛的話,你吃草,你就會住得下來。你若不是牛的話,你就住不下來,就是這個意思。他開了一個道場給修行人修行,不是修行人的話就住不下來。 而在那些認真來出家的比庫裡,我們又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是以禪修為主的,第二類則是以勞動為主的。怎麼說的出家來做勞動呢?雖然說出家是要通過禪修來了脫生死,但並不是所有人的根性都是適合禪修的;所以那些不適合長時間禪修的比庫就必須通過其他的方法來實踐自己的修行。 隆波Liam這樣說過:“能夠禪修的人,他 ​​必須回去禪修,做早晚課,在自己的Kuti徑行、禪修。不能禪修的人,你可以出來幫忙,給寺院的服務;來出坡,跟我一樣,我來帶領他們。”例如,當Ajahn Dtun住在巴蓬寺的時,他的行持就是一禪修為主的。隆波Liam對他說:“你是可以修行的,就回你的Kuti修行。”雖然隆波Liam平時都不怎麼作聲,可是弟子們的根器如何,他是瞭如指掌的。巴蓬寺,“老傢伙”的地方? 很多認為巴蓬寺是“老傢伙”的地方,其實是不對的,巴蓬寺裡全部都是年輕人,只有一兩位老和尚。因為只有年輕人才忍受得了長時間的工作。“老傢伙”們出家了很多年,都變成長老了,都去別的分院變成“老大”了,不用工作那麼辛苦,慢慢禪修,自由自在。若是在巴蓬寺,即使是長老也都有責任,也需要出坡。所以巴蓬寺的長老沒有幾位。隆波查癱瘓了九年多才圓寂。葬禮時,每一天都有隆波查老一輩的弟子來說法,好幾位長老都提到同樣的東西:“早期的時候隆波查讓隆波Liam來做住持,我很不服。有師兄弟這麼說,隆波Liam有什麼能力把巴蓬寺搞得好呢?但是到了今天,師父去世了,整整一百萬的人來參加喪禮,連國王也來了,整個場面都很有次序,井井有條,如果我是住持的話,我做不到。我很慚愧我以前有過的想法。”這樣說的不只一位,而是好幾位。
http://bbs.sutta.org/thread-5774-1-1.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