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文...羅馬体...中文...梵/巴
ฤ reu = 梵 r.
ฦ leu = 梵巴 ḷ
ษ sor = 梵 s.
ญ yor = 梵巴 ñ
1 สวัสดิ sa-wa-di 你好 svasti (幸福)/sotthi=su+asti
2 อักษร àk-sŏn 字母 akṣara
3 ภาษา pha-să 語言 भाषा/bhāṣā bhāsa
4 ภัย phai 危險 bhaya 懼怕
5 เทวี the-wi 女神 devi
6 ฑีฆายุ thi-kha yú 長壽 dīrghāyu
7 ครู Khru 老師 guru
8 กบาล ka-ban 頭 kapāla
9 มหา má-hă 大 mahā
10 มนุษย์ má-nút 人類 manuṣya
11 นรก narók 地獄 naraka
12 ราชา ra-cha 王 rājā
13 รส rót 味道 rasa
14 รูป rúp 色 rūpa
15 โอก lok 世界 loka
16 ปุญ puñ 福/功德 puñña
17 สีล siin 戒 siila
18 สมบูรณ์ sŏm-bun 完成 sampūrṇa purnama
19 ศัตรู sàt-tru 敵人 śatru
20 สิงห์ sĭng 獅子 singha
21 สวรรค์ sà-wăn 天界 svarga
22 สุข sùk 快樂 sukha
23 สุริยา sù-rí-ya 太陽 sūrya
24 อุดร u-don 北方 uttara
25 ประถม pra-thǒm 第一 prathama pathama
26 คชา kha-cha 象 gaja
27 ประเทศ pra-thet 國家 pradesh
28 นคร ná-khon 城市 nagara
29 สันติ sǎn-ti 平靜 śānti
30 ชัย chai 勝利 jaya
31 ภูมิ phum 泥 bhūmi
32 วาจา wa-ca 語言vācā
33 ภาวะ pha-wá 條件(condition) bhava
34 กษัตริย์ kasàt 王 (king) kṣatriya
35 วิจารณ์ wi-chan 審查 vicāra
36 พายุ pha-yú 雷 vayu
37 สัตว์ sàt 動物 satva
38 พินาศ phí-nât 破壞 vināśa
39 วิหาร wi-hǎn 寺 vihāra
40 เวลา we-la 時間 velā
41 อาสา a-sǎ 欲望 asha
42 กระดาษ kra-dàt 紙 kagada
43 เภตรา phe-tra 船 vahitra
44 อากาศ a-kàt 空氣 ākāśa
45 ทุกข์ thǔk 苦 duḥkha dukkha
46 โทษ thôt 責備 doṣa
47 จิตร chit 設計 citra
48 ทุน tun 財富 dhana
49 จันทร์ chan 月 chandra
50 จักรวาล chàk-kra-wan 世界 chakravala
51 คุณ khun 你, 有用 ghuna
52 สตรี sà-tri 女人 strī
53 อาคาร a-khan 大廈 āgāra
54 นาม nam 名 nama
55 ชีวา chi-wa 生活 jīva
56 กระจก kra-chòk 鏡, 玻璃 casaka
57 กรุณา ka-ru-na 悲心, 請 karuṇa
58 พิเศษ phi-set 特別 viśeṣa
59 พุทธิ phu-tthi 智 buddhi
60 หิมะ hi-ma 雪 hima
61 เมฆ mek 雲 megha
62 วิทยา wi-thyā 科學 vidyā = 知識
63 สัปดาห์ sap-dā 星期 saptāha
64 ชีวิต chi-wit 生活 jīvita
65 อาหาร a-hān 食物 āhāra
66. ญาญ yaay 智慧 ñānā
67 มฌี manii 珠寶 maṇi
68 ภ้นเต bhante
星期五, 12月 27, 2019
星期一, 12月 09, 2019
梵語巴利語的源頭語
語言是個長時間演變的事情。從人類一開始的發音起, 語言與意思一直在演變。
梵語與巴利語, 接觸佛教的, 都知道這兩種語言關係密切, 西方對這兩種語言亦有大量的研究, 集中在梵語演變成巴利語。
但是歷史資料顯示古印度並不是只有這兩種語言, 而且記錄梵巴语的是婆羅米文與佉盧文, 后者發展為僧伽羅文, 即是僧伽羅文的源頭語文。而婆羅米文從哪裡來呢? 這文字源於阿拉馬文(Aramaic), 這文字的另一譯法是亞蘭文。佉盧文字母亦是源於亞蘭文字母, 無論婆羅米文或佉盧文都是從右到左書寫的。
亞蘭文對佛教徒來說是極陌生, 因為這文字是聖經原典的原文之一。亞蘭文的文字分枝是印度字母、阿拉伯字母與希伯來字母。這裡的印度字母指的是婆羅米文字母系統, 而非梵文的天城體, 梵文的天城體要到公元七世紀后才較廣使用, 從公元四世紀的芨多王朝開始發展。
古史記錄最早跟印度人通商的有亞蘭人。亞蘭人即是現在的敍利亞及兩河流域。歷史上有名的是大馬士革(Damascus), 亞蘭文曾是波斯帝國的官方語言之一, 亦是從埃及到印度的商路上的通用語言, 印度的梵巴語被亞蘭文影响很多。
與印度文字系統並排而又源於亞蘭文的另一支, 希伯來文。亞蘭文都有機構提供學習, 但好似不夠學生。在港巴利語都是极少人學習。
梵語的五組子音+四個半子音+三個 s + 二個 h = 34 子音
巴利語的五組子音+四個半子音+一個 s + 一個 h = 31 子音
亞蘭文與希伯來文只有22個子音。
梵語與亞希語共有的, 有18 個, 其中 's s. h. 就是舌音的子母下加一點, 亦承繼下來, 而巴利語減少了兩個特別的 s 及 h.
梵巴亞希語都有共同的子音, 尤其是舌音。
梵巴語的 b 為什么可以等於 v 呢?
就要從源頭語中的符號說起了。
亞希語的bet .ב及 vet ב是屬於同一字母, 只不過一個是重音, 一個屬於輕音, 符号中的bet是有一點, 而vet 則沒有。有點與沒點則會影响到發音及詞語的變音。亞希語中的字母表, 說是22個, 但流傳下來的語言則分開子母数, 如這個, bet, vet 屬於同一子音的不同音量, 一個重一個輕, 所以在分枝語言裡分開了子母數, 但在源頭語裡, 是同一子母而有二種形式。因此在梵巴語裡, 多一條文法規則, 就是 b = v, v =b , 查字典時, 就要把一些詞語轉換一下字母, 例如abyaya, 查字典只見緬文字典, 把當中的 b 轉為 v, 才會找到意思。經文裡有大量這樣的詞。
在亞希語裡有些字母其實是同一子音, 而在元音處亦有這情況, 常見的是 y=i , 文字學上, 這y=i 來自巴比倫系統, 歷史久遠, 為什麼會如此呢?
可以看看亞希語中的長元音系統。亞蘭文與希伯來文亦有長元音及短元音之別, 還多了中間的不長不短音。在亞希文裡, yod 既作 y 亦作元音 i 的長音符號, 因此流傳到梵巴語時, 可互換。
在亞希語的文法裡, 動詞加前綴與後綴形成不同時態。梵巴語亦是如此。
梵語被說成是人工語, 好像一直被說成是印度人自行創造的, 但是從梵語承繼亞蘭語的幾個子音與元音來看, 梵語是把婆羅米文加工減料而成的, 巴利語則是簡化版。巴利語的源頭語並非梵語, 梵語雖然古老, 但怎也不及婆羅米文, 希伯來文與亞蘭文的古老。
語言文字是承載意思, 梵巴語承繼了些亞希語的文法規則, 那麼有多少觀念是從敍利亞或那個區域傳到印度而影响到巴利語與巴利佛教呢?
很多觀念是從中東流傳到印度的, 天堂地獄觀即是其中之一; 另外都說巴利聖典在古印度時是依靠背誦的, 這個聖典依背誦的傳統並非來自婆羅門教, 而是猶太教, 亞蘭文與希伯來文聖經的保存正是靠背誦而流傳下來的, 到文字工具較發達後才印制。
亞蘭文跟印度人早有商業往來。舍衛城是當年的商業要道。亞蘭人必然有移居至印度, 否則如何溝通?
無論什么的宗教, 其實都該驗證於歷史真實。
從前佛教書籍與法師們都說經典靠背誦是因為印度沒有文字, 那是他們沒有掌握到知識。現時要查什么都可從不同的渠道去查。古印度沒有文字, 這樣的說法顯得無知。梵語是被梵天創造, 這樣的說法也很滑稽。
越深入的了解巴利語時, 越發現很多的為什么。大部份的老師都建議去讀梵語, 好像是巴利語的源頭語, 但是在梵語中, 那些問題也依然存在, 梵語只是比巴利語有更古老的形式, 但梵語並非巴利語的源頭語, 而只是在當世互相有影响吧了。印度語的源頭語是亞蘭文。
梵語與巴利語, 接觸佛教的, 都知道這兩種語言關係密切, 西方對這兩種語言亦有大量的研究, 集中在梵語演變成巴利語。
但是歷史資料顯示古印度並不是只有這兩種語言, 而且記錄梵巴语的是婆羅米文與佉盧文, 后者發展為僧伽羅文, 即是僧伽羅文的源頭語文。而婆羅米文從哪裡來呢? 這文字源於阿拉馬文(Aramaic), 這文字的另一譯法是亞蘭文。佉盧文字母亦是源於亞蘭文字母, 無論婆羅米文或佉盧文都是從右到左書寫的。
亞蘭文對佛教徒來說是極陌生, 因為這文字是聖經原典的原文之一。亞蘭文的文字分枝是印度字母、阿拉伯字母與希伯來字母。這裡的印度字母指的是婆羅米文字母系統, 而非梵文的天城體, 梵文的天城體要到公元七世紀后才較廣使用, 從公元四世紀的芨多王朝開始發展。
古史記錄最早跟印度人通商的有亞蘭人。亞蘭人即是現在的敍利亞及兩河流域。歷史上有名的是大馬士革(Damascus), 亞蘭文曾是波斯帝國的官方語言之一, 亦是從埃及到印度的商路上的通用語言, 印度的梵巴語被亞蘭文影响很多。
與印度文字系統並排而又源於亞蘭文的另一支, 希伯來文。亞蘭文都有機構提供學習, 但好似不夠學生。在港巴利語都是极少人學習。
梵語的五組子音+四個半子音+三個 s + 二個 h = 34 子音
巴利語的五組子音+四個半子音+一個 s + 一個 h = 31 子音
亞蘭文與希伯來文只有22個子音。
梵語與亞希語共有的, 有18 個, 其中 's s. h. 就是舌音的子母下加一點, 亦承繼下來, 而巴利語減少了兩個特別的 s 及 h.
梵巴亞希語都有共同的子音, 尤其是舌音。
梵巴語的 b 為什么可以等於 v 呢?
就要從源頭語中的符號說起了。
亞希語的bet .ב及 vet ב是屬於同一字母, 只不過一個是重音, 一個屬於輕音, 符号中的bet是有一點, 而vet 則沒有。有點與沒點則會影响到發音及詞語的變音。亞希語中的字母表, 說是22個, 但流傳下來的語言則分開子母数, 如這個, bet, vet 屬於同一子音的不同音量, 一個重一個輕, 所以在分枝語言裡分開了子母數, 但在源頭語裡, 是同一子母而有二種形式。因此在梵巴語裡, 多一條文法規則, 就是 b = v, v =b , 查字典時, 就要把一些詞語轉換一下字母, 例如abyaya, 查字典只見緬文字典, 把當中的 b 轉為 v, 才會找到意思。經文裡有大量這樣的詞。
在亞希語裡有些字母其實是同一子音, 而在元音處亦有這情況, 常見的是 y=i , 文字學上, 這y=i 來自巴比倫系統, 歷史久遠, 為什麼會如此呢?
可以看看亞希語中的長元音系統。亞蘭文與希伯來文亦有長元音及短元音之別, 還多了中間的不長不短音。在亞希文裡, yod 既作 y 亦作元音 i 的長音符號, 因此流傳到梵巴語時, 可互換。
在亞希語的文法裡, 動詞加前綴與後綴形成不同時態。梵巴語亦是如此。
梵語被說成是人工語, 好像一直被說成是印度人自行創造的, 但是從梵語承繼亞蘭語的幾個子音與元音來看, 梵語是把婆羅米文加工減料而成的, 巴利語則是簡化版。巴利語的源頭語並非梵語, 梵語雖然古老, 但怎也不及婆羅米文, 希伯來文與亞蘭文的古老。
語言文字是承載意思, 梵巴語承繼了些亞希語的文法規則, 那麼有多少觀念是從敍利亞或那個區域傳到印度而影响到巴利語與巴利佛教呢?
很多觀念是從中東流傳到印度的, 天堂地獄觀即是其中之一; 另外都說巴利聖典在古印度時是依靠背誦的, 這個聖典依背誦的傳統並非來自婆羅門教, 而是猶太教, 亞蘭文與希伯來文聖經的保存正是靠背誦而流傳下來的, 到文字工具較發達後才印制。
亞蘭文跟印度人早有商業往來。舍衛城是當年的商業要道。亞蘭人必然有移居至印度, 否則如何溝通?
無論什么的宗教, 其實都該驗證於歷史真實。
從前佛教書籍與法師們都說經典靠背誦是因為印度沒有文字, 那是他們沒有掌握到知識。現時要查什么都可從不同的渠道去查。古印度沒有文字, 這樣的說法顯得無知。梵語是被梵天創造, 這樣的說法也很滑稽。
越深入的了解巴利語時, 越發現很多的為什么。大部份的老師都建議去讀梵語, 好像是巴利語的源頭語, 但是在梵語中, 那些問題也依然存在, 梵語只是比巴利語有更古老的形式, 但梵語並非巴利語的源頭語, 而只是在當世互相有影响吧了。印度語的源頭語是亞蘭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