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16, 2015

冬夜襌坐, 夏夜誦經

無論在牛潭尾或下白泥泰國廟修過夜, 每次總有點新鮮事的。
襌修是多麼的好玩與滿是樂趣的。

那日早沒去供僧, 黃昏才到庙, 因為就是準備修過夜, 巴利語的教學要找經文什麼的, 就不要浪費時間的在庙裡行行坐坐談談話了。

隆波到了牛潭尾廟誦經及開會, 晚間沒回來, 故也沒誦經了。但隆波沒回來, 常師則叫我在古巴滅的襌坐處修, 而我則想在四面通風的樹下木牀修的。

但用蚊帳又不很想, 那蚊帳像焗爐的, 進去準滿頭滿身滴水的, 所以就想什麼都不用, 就像在石崗时般吧, 帶冒算了。

但常師卻力推我在那邊修, 又用另一牀蚊帳, 就弄到好麻煩的。第一就是要綁繩, 那個蚊帳用來睡覺就好, 用來坐呢, 因為那間屋實況不大, 開不盡, 中間布就墮下來貼著頭的。氣就不能從頭頂出, 積住, 身體就更熱的。越坐越熱, 如焗爐的。

坐不下去, 就唱誦慈經, 這一誦, 又奇了, 身生風, 涼涼的, 噢, 誦經生清涼, 呵呵, 結果誦慈經加其他經文, 直至半夜。

誦得較多的是慈經, 一直唱誦, 不誦慈經, 就誦吉祥偈 sumangalam, 或者佛隨念, 或法句經1、2、183 、184, 總之就是我熟悉的經典。

一誦經就有涼風的, 但外边的樹葉卻不動的啊, 因此, 就有點奇妙的。

原來誦經有很多益處啊。凡人心靜自然涼, 但襌修到某階段, 心靜暖氣生, 在炎炎夏日的晚上, 暖氣生加上震動, 大汗淋灕, 最敝是頭頂的蚊帳頂著頭, 氣不能散, 內積著, 太熱了。

誦經為什麼會生清涼呢? 聲波震動加身體震動引起空間離子震動吧, 空氣震動帶動涼風生起。





星期二, 6月 09, 2015

隆波的教港人方法

廟上有幾位港人跟隆波林學習襌修, 有班港人常到廟供僧, 他們透過一位泰國居士跟隆波學習, 有时未到生起問題, 隆波已在閑談間暗示, 進而令他們直接問, 再由隆波直接答。

或者他們上到廟, 隆波見到他們若不急著離開, 就会叫他們去襌坐, 由隆波親自監督, 於此他們想昏沉也難。

我沒跟那班人一起。

在这廟裡, 我一年也只問了三條問題, 分別問三位隆波, 隆波林, 隆波震達, 阿贊祖。三條問題都得到適宜的答案, 令襌修進步了。

三條問題分別是:
1 當光與震動同时發生时, 該怎樣?
這條問題問隆波林, 他的答案就改變了一点的習慣, 但帶來很大的效果。

2. 關於驚的問題, 有些現象, 心感到驚, 該如何?
這條問題問隆波震達, 他的答案也改變了一点的習慣, 也是帶來很大的效果。
另外, 他有超視能力, 就直接看見我的生活, 直接要求改變習慣, 所以生活裏就改變了些習慣, 果然帶來進步。

3. 關於心臟停止的狀態。
這條問阿贊祖, 透過阿贊滅的翻譯。答案非常的實用。还不止, 阿贊祖也主動地教了些法對治瞋心的生起,  那當然是針對紅衣事件而說的。

襌修不是只有坐在那裏修, 而是涉及整個生活, 生活上做人處事做得好, 得到福, 得福帶來快樂, 快樂帶來身心輕鬆, 身心輕鬆帶來定, 有定生慧, 有慧用於生活人事做得更好, 能令襌修向前進步。生活習慣與人事處理若做不好, 惡業累積, 帶來不快樂及身體病痛或缺憾, 若心的推動力不夠, 五蓋只帶來障礙, 另外一些惡習也帶來業障, 那整世修個身心輕鬆就是目標了。

在修行的廟裡, 不是見他人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的, 這隨時就會撞板積些無明業。

第一次到廟的人, 最好有人叫做什麼才去做什麼, 因為那些物品都是常住物, 沒問而亂移動就隨時犯偷盜戒, 沒問而亂入地方也是隨時中招, 沒問而亂拿東西更是大誋。
廟裏有執事居士自感業障深重, 每次去廟掃地, 掃那个範圍都問準主持先的。有些是常住眾, 掃乾淨自己的地方吧了。有些是常到廟的人, 幫寺廟處理事務的, 是師父們或常住眾不夠人手而特地叫去廟的, 有些是常去修行的人, 是師父們許可及教導的。
有次有人在佛堂前空地掃地, 只掃大塊的樹葉, 隆波震達從后走出來, 既掃大塊樹葉, 也掃碎屑, 掃到乾乾淨淨的。於是那人就知大大小小的, 都要掃乾淨, 大煩惱小煩惱都要掃個乾乾淨淨的。
又有次, 有人在師父的屋旁經行處掃地, 將所掃樹葉就掃到一角。
下次, 卻見到那一角的樹葉全被掃到草堆處, 這才令那人知道不是掃到那一角, 而是要掃到草堆裡。

而第一次到廟的人, 見他人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 所積的不是福, 而是無明。因為在掃地的, 各有不同的動機, 不知道而只跟著他人做, 心積的是無明因, 做無明的業生無明果, 襌修上就狂遇五蓋及其他障礙了。

有些人整個生活都在做無明業的, 心無明, 身作惡, 襌修遇昏沉蓋這些, 師父們能說什麼呢?

愚人積來積去是無明時, 師父們那些難教啦。
所以有些人到廟, 師父就坐在那裏等着, 对这些人, 師父会叫他們多上廟。有些人到廟, 給人供僧積福也祝福這些人; 有些人到廟沒見到師父, 要等師父做他自己事时才見得着問法; 更有些師父們明明就在那裏, 卻不出來, 就是不見。

是師父叫多到廟修, 還是由居士叫多到廟, 這就有著很大的差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