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的袈裟節, 大師父隆波馬勒都來港一至兩日來給信眾修大褔。此年的泰國廟, 師父們在佛堂側門起了大頂給信眾避風雨的。
由於有大師父及泰國高僧到, 所以每年的袈裟節, 此佛堂都人山人海的, 坐滿佛堂亦佔了前面的一大塊空地。但事前佈置的居士卻謬謬可數, 前一星期, 大概就是每日幾個人吧了, 是前一日的準備才稍為多點人吧了。
晒地席也是一或兩個人吧了, 弄菜那些也是三至四個吧了。
這衣車平時收起, 節日前才拿出來。
泰國居士弄的龍, 有頭有尾的。泰國廟的泰國居士非常有心思, 這若大的一個節日, 事實上也沒誰在弄什麼的統籌, 都是各人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 只是食物方面, 那些麵檔或水檔等, 有人作協調吧了, 協調的意思也只是誰有錢的就出錢, 沒錢又想做的, 就給他們來做, 自己找些朋友一起幫忙, 所以這個做法, 是人人開開心心的啦。
其他的佈置, 則可說各有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 有人放水果掛樹幹, 有人弄些結緣品掛樹枝, 有人弄這些龍頭與尾放門口。有人負責拿飯給信眾去供養托鉢僧團。
這些法工是常到廟幫手的, 有大節要開檔就來幫忙, 水檔看似很簡單, 實況是前一天要準備很多東西的, 六個大筒裝水, 要洗筒, 要煲水, 要準備各式飲品, 至少也要準備一天的。
廚房當天的人忙個不停, 男居士就幫忙煮大獲菜及大獲湯, 女居士弄細碟菜, 出出入入的。在大節日, 所有大煲全出動, 大碟也是用得七七八八的, 這廟的碗碟倒也是夠多, 大大小小幾百至過千吧。這些是居士用的, 僧團用的則另有小房間儲存。供僧團用的東西則在供僧團物的小房處理, 不撈亂的。這是此處廟規, 若是獨行僧那些, 這些通常就不太分別了, 實際運作也是難作分別, 所以這些, 各僧團各例, 各僧各處各種例, 居士還是聽從指示。
在此廟, 就算是洗水果也是在供僧儲物房處理而不在這個廚房處理的, 供僧碟那些當然也是如此, 但對於不知道的居士, 無知也是沒什麼啦, 或者供僧房的杯碟不夠而拿居士廚房的杯碟來裝菜, 也是沒什麼啦, 反正佛教說的是隨緣, 什麼東西也是法的啦.
袈裟節當然就是有袈裟給人請啦, 這些袈裟沒人看檔, 即是自便, 喜歡捐幾多就捐幾多, 實情已有人全包了, 其他人就自便的。實況是供養袈裟是幾時都可做的事, 有時有些信眾上廟供一大堆物品時, 也順便連袈裟一起供, 佛陀有兩個筒及袈裟, 就是給要供養的信眾物品連袈裟一起供僧團, 感覺功德大一點吧。
而袈裟節的由來則是雨安居三個月後, 讓居士們以供養袈裟來給精進修行的僧人。巴利經上的記載是有團僧團要拜訪佛陀, 但因進入雨安居而要停留三個月不得前行, 故他們精進襌修三個月後, 再出發往訪佛陀, 佛陀見到他們個個袈裟都爛了, 有些如破布的, 剛巧有居士供養了一塊布給佛陀, 佛陀把這塊布改做了兩三件袈裟轉給最破爛的兩三位僧眾, 往後就成了袈裟節, 讓居士這邊種大福。
而一個僧團中誰可得袈裟, 誰不可得, 則由僧團會議決定。
此廟九時半開始供僧。
泰國居士的虔誠在這些小節上可見一斑, 就是連放上預備供僧的枱上, 泰國居士也是樽下雙手舉高至額頭後, 才放到枱上的。
滿枱是飯與菜。節日嘛, 通常好難食到僧團捨出來的泰國各式菜的, 若要食僧團捨出來的泰國菜, 就要是平時或星期六或非節日的星期日吧。有時星期日, 此廟也不會太多人的。
此廟的隆波林是說過, 捐大量物質或錢財到廟中, 也不在平日修修身口意, 所得功德是非常少的, 而且若想捐大量物質給廟後, 師父加持祝福了, 就會得大福, 這是沒有的事, 個人自己也要修一修才能與師父的加持相應的, 這才能得到大福。
排頭位的那位師父肯定也是大果者, 第一次來港的。排第二位的就是此廟的大師父, 佛使尊者的第一代弟子吧, 現時管理佛使尊者的全球五百多個道場, 超勁的一位師父。慈心亦是超勁。
這些大師父實在就是不用說什麼的佛法, 單單存在就已令人生起對佛法的信心, 何況做些小事, 更顯出那份對信眾的慈悲心。
一到供飯給托鉢團, 整個寺廟就被人群包圍, 僧團由大師父帶領也走了兩個圈才回到佛堂。
第一位供袈裟的, 通常是給泰國領事代表泰國政府及皇室來供養的。泰國領事首先唱誦泰國國歌, 接著進佛堂供袈裟, 接著頂禮佛陀及僧團, 離開後, 才到信眾供養袈裟。
供袈裟時, 也真是水洩不通的, 外邊也開始信眾食飯, 各据一處, 有些小組開餐, 有些邊行邊食, 有些在找位子, 也有些人陸續離開。
要見聖僧, 可在袈裟節來此廟。事實上, 修行遇樽頸位的, 你不說, 那些大僧也會自動來幫你的, 言語不是障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