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月 12, 2014

算師目犍連經

世尊對婆羅門算師目犍連開示:
在法和律之中修學要循序漸進。要具有戒行、安住在大戒之中;修習戒律儀, 即使細小的過錯也不會忽視。

當那位比丘具有戒行時, 如來便進一步指導他要守護根門, 在眼看到色後、耳聽到聲後、鼻嗅到香後、舌嚐到味後、身感到觸後、意想到法後, 不執取形與相。若不約束根門, 貪執、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心。

當那位比丘守護根門後, 如來便進一步指導他要飲食知量, 受用食物不是為了享樂、滿足自我、得到美麗身材與美貎, 而是為了延續身體、平息身體的苦, 有助修行。受用食物是要驅除舊病及不讓新病生起, 能平安地生活。

當那位比丘飲食知量後, 如來便進一步指導他要保持覺醒, 在白天、初夜及後夜, 以行襌和坐襌來淨化心, 清除障礙法;在中夜則右睡獅子卧, 有念和覺知, 知道何時該起來。

當那位比丘保持覺醒後, 如來便進一步指導他要具有念和覺知,覺察知道前行或返回; 前望或環視視; 身體屈伸; 穿衣持缽; 飲食、咀嚼、嚐味、大小便、行站坐卧、清醒、說話或沉默時。

當那位比丘具有念和覺知後, 如來便進一步指導他要居住在叢林、樹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曠夜、草堆等遠離住處之中。在乞食過食物後, 返回住處, 盤腿坐直,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

他捨棄貪、瞋、昏睡、掉悔、疑惑的五蓋, 離開五欲、不善法,有尋有祠, 生起喜和樂, 進入初襌。平息了尋祠, 內身平伏、內心安住一境, 不貪喜, 有念和覺知, 通過身體來體會樂, 進入三襌。滅除苦和樂, 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 只有捨、念、清淨,進入四襌。

婆羅門問: 喬達摩賢者對弟子作出教誡, 當中所有人還是只有一些人能夠達至究境湼槃呢?

佛陀答只有一些人能夠達至究竟湼槃。因為如來只是講解道路的人。

中部107 算師目犍連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