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梵天王 Brahmana Sahampati。
"梵"是婆羅門教的創造神及毁滅神, 梵語就是大梵天王的語言。三藏法數: 梵即是清淨。
在佛教, 大梵天王是啓請剛覺悟而無意宣說法的佛陀對世間說法的大功德主, 若非大梵天王說服佛陀, 世間則無佛法。
此事記載於律藏大品梵乞說中。
佛陀在印度教成為聖者之一, 而印度教的創造神則是佛教的大護法之一, 互相雙得益章。
佛陀的第一位聽法者並非五比丘, 而是這大梵天王, 又因此天王能有他心通, 知道佛陀所想, 故在佛陀無意宣說法時, 出現勸請佛陀對塵沙少的人說法, 讓眾生得益。
這個神話可看作佛陀的思想鬥爭, 不想說法與說法之間的取捨, 結果就來一個天王勸請的好戲, 即是天意勝於人意。天意如此, 人意隨緣, 最終大梵王歡喜雀躍, 心想他終成功地請得佛陀對世人說法, 這功德墈受人天景仰。
在泰國佛教就有大梵天王四面佛, 明明是大梵天王, 是印度教的創造神, 一變又成了"佛", 眾人崇拜的靈驗神。
人從來就沒勝過天, 天意不可違, 因緣要隨順, 連佛陀說不說法也要看天意, 只是大梵天王還得輪迴六道, 佛經沒說牠斷輪迴, 而佛陀則拜拜了, 故何妨聽了天意做後, 娑婆訶。
天在佛教是善道, 人間苦, 天道樂, 離人間上天是為大福, 但天道也有衰敗時, 而對天人而言, 要墮落的善道卻又是人間, 真是諷刺的。
既然在佛教, 天道與人道都同是善道, 那聖者的去處不是人道就是天道, 初果聖者不入三惡道, 只往生天道與人道, 其他聖者也在天道般湼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