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15, 2024

泰國佛堂的故事: 頂禮PB, 修行好的泰國居士

 大學時遇的泰國人, 無乜好感。就是那種什麼都不懂又要充大頭那種。同期學英文, 泰國人喜歡吹, 我入大一, 那些泰國同學, 有碩士學位的, 都還是在讀英語, 那吹什麼呢? 

不過隨文師修時, 有泰國居士貼姐, 就很不錯的。她隨文師修, 都修到有定有神通, 不確定有沒有觀智了。隨文師修時, 都是師父叫做乜做乜的, 我們所做的, 與弘法相關, 南傳佛教初興, 師父會引其他法師到港弘法或指導不同的襌法, 另外太和寺請的僧團過來, 要接觸港人的話, 也是要在外搞講座, 搞襌修營, 半日襌一日襌之類, 我們去幫手。

有堆事就不用叫啦, 去道場鋪座典與排課誦本, 清潔, 收納這些就不用叫啦,喜歡做就做。

誰到先就排咯, 課誦本放右邊, 因為要頂禮, 放在右邊就不會阻住頂禮啦。另外呢, 右邊是被視為有福的, 佛經右繞三圈, 所以課誦本就是放右邊。有泰國女居士對我說行襌轉灣要繞右邊, 她聽師父咁講, 她照講, 但不知原因。我當然知啦, 非常熟悉巴利三藏。觀念來自哪裡, 全知道, 但我不會返向教回她, 不好為人師啦。這格局是中後期的, 看回相片, 原來當時有西華路泰國佛堂的隆波振輪在啊。
 

師父叫的, 是做什麼呢? 講座之類要大量人手去set 場, 須要有接線的去接收報名之類, 般運物資等, 通告海報之類都要到不同地方去貼啦, 一個講座若在大禮堂那些搞, 百幾至幾百人是有的。大部份廚房事都是由泰國居士來弄的, 他們的強項, 港人不懂做, 亦無興趣去做, 亦無時間, 最多就是買現成, 若然買現成, 也需要大量義工般運的, 亦需要有人去聯絡供應商。文師在太和寺時, 教到貼姊襌定有通, 所以她也叫了堆泰國居士來護持文師父。


港人呢, 通常又跟大乘寺院有些聯繫, 大乘寺院也是有很多法會要人手的, 若然居士跟大乘那邊有聯繫, 有時亦會上內地去幫手, 我會上去的。佛教徒, 有修有證的, 會遇好多有需要協助人士, 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這些也須要時間的啦。 還有自己的工作呢? 

我這邊會接觸到斯里蘭卡的僧眾,  所以四面八方事, 超忙的。

到泰國佛堂, 教隆波中文這件事, 入多了泰寺, 第一次入寺, 即被住持叫教中文, 是有趣啦。我信阿Bell當時被隆波馬勒叫她跟上寺院的人士分享她的修行, 因為若非如此, 我這類不喜歡與人交流的人, 外邊事又忙的, 首先不會跟泰國居士有交流, 其次性格亦不喜與人交談。肯定不會再來第二次。間寺又細, 到處見到人, 無興趣。


我們去做法會的工作人員 就是一大間寺院過千人的。和尚幾十至過百人。好少去迷你寺院。就算是香港的寺院, 地方也是很大的, 而且有師父帶領一齊做的。



泰國佛堂, 迷你寺院有幾多人呢? 裡面居士爭管理權, 真是搞笑。

隆波林叫教中文這事, 新鮮事一件, 但一上課, 即知表面事一件。不可能太久的, 接著就是另一件事, 但如果無下面的樹林, 我肯定無興趣入這間迷你寺啊, 有大僧又如何? 能帶女眾到森山野嶺襌修嗎? 能帶的才是大僧, 無能力的, 是大僧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們這些跟文師及平師的, 沒誰有興趣入泰寺,  尤其經過平師的帶入山林野嶺獨自坐墓地過夜, 熄電筒行山, 行幾日幾夜如此, 或者山林野岭的修行, 由怕黑訓練到不怕黑, 怕鬼到不怕鬼, 由畏高修到不畏高, 平師能按每人的習性不同而個別指導, 文師也是如此的, 使到我們向前行。泰國寺的比丘有這能力嗎? 大師有, 細師法力有限, 吾識教, 亦教不了。看不到那個人卡在哪裡及如何改變一些緣, 細師父那些觀不到。大師父又不是常來, 來了, 我們未修到又未得。 

我們從前都甚少供僧, 一直的觀念都是法布施最勝的, 所做的功德較寺院那煮飯執嘢為大啦, 始終利益多人啦, 是那些修不到的, 才去供僧積福。泰國人好多就修不到, 識煮菜有鬼用咩? 定又無觀又無, 行個襌都又講電話又分心的, 老來病痛又一大堆, 都無法靠定與觀來過啊。大量的泰國居士眾既不能善逝, 財也是一場空, 去向亦不明。原本是狗的, 在寺院護持, 反得人身; 原本是人的, 去處不明。佛世時的大護法, 某位皇后, 無證果, 最後一念不幸, 惡業相現起, 落地獄受苦七日, 佛陀也不敢明說, 避開了七日, 等皇后升天才敢說。

而我已覺得可以停修的了, 是還有一個定關卡著, 觀智那些不搞第二次了。不入深定也沒相干。隆波馬勒叫阿Bell跟上寺院的人士分享她的修行, 她主動走過來談她與其師的互動, 帶我落去下面的樹林, 整間寺院最吸引的地方就是這個樹林。

PB的修行, 因為說話語氣有趣, 這個吸引吧, 換其他人, 無吸引力, 我又未必聽了。當然, 她有她的驕傲, 這個驕傲及演嘢好多人頂不順, 她的師父是隆波馬勒, 她自己也是個勤修的人, 亦有些法證到, 又有錢, 改習性又改到啊, 當心從低層次提升到時, 這個人的修行, 就非常好的。泰國人的某種執著,雖然她也是有的。例如: 切水果一定要怎樣怎樣切啦, 最好個個以她為榜樣啦, 給人的感覺就是她有演嘢那種感覺。另些泰國人連吊水果也要怎樣怎樣啦, 。我無咁執著, 照做, 費事講咁多。菜那些, 泰國人特別執著, 其他事, PB 就無太執著。

我們就不會如此的, 那𥖢菜誰弄的, 弄成怎樣都是個人的業, 一是跟手的就弄得好點, 例如𥖢邊有汁的, 跟手就弄乾淨, 但不會要整的人點點點, 始終是別人的一份心意。就算別人問要整成點, 答的都是: 你喜歡。供碟菜最重要是心歡喜嘛, 心無歡喜, 供來福就細了。我們不干預的。

我的助教們改出家眾的作業, 我也不干預, 那各自的福慧就大啦。搞廚房的, 多數好執著, 除了一位, 現在出家了。

看來就是泰國人的文化習慣的一種執著, 認為他們的師父, 他們的供養, "他們的", 超級"有我"的執著。此寺泰國人要點要點, 咁幫忙做的是在幫泰國居士做, 就不是供僧的歡喜做, 供僧的做法是按自己認為最好的嘛, 不是他人認為最好而叫你做到跟他一樣, 如此做法, 大家都福細無謂。所以點解那個廚房那麼少人幫手呢? 這是其中一個原因。 

阿Bell鐘意講, 我鐘意聽, 剛好。但我肯定不會跟她學, 無咩想修的。那年跟她及隆波林說的是又光又振, 光就光了好幾年了, 跟文師修二年至三年, 已起光啦, 現在修定有時也有光的, 振也是振了很久啦, Ajhan Paen幫我過啦。通常分開, 只不過那一次兩樣一齊。觀智那邊無勤力修, 但一樣起取蘊upādānakkhandha。Pi Tim都有起取蘊的, 聽到我想笑, 她那種....😂, 阿Bell似乎沒有。所以觀智可能未上到去, 少了耐性khanti聽人講嘢,  缺了, 上不到去的。

大師父適時制止了她向我指導的, 講得太多, 我這邊會怕, 怕襌定見骨頭, 一怕就不修的啦。這寺院夠耐性聽人講嘢的, 是Pi Tim, 這位有定力有觀智有通, 被認為證果的, 她是真的有耐性, 證明定力的確夠的。而且她倒是其中一位無泰國人執著點弄菜法, 所以修到有修到的因緣。

修觀智一定要有耐性的, 這跟定力有關係, 襌定修到見什麼都不及平時的耐性, 對生對滅的現象是在平時起貪瞋痴時發生的, 就是要有足夠的耐性, 對撞爆炸熄滅那種更加要有耐性, 缺的話, 就是無啦。

阿Bell識帶人, 當然泰國人在寺院識做各種事啦, 尤其煮菜這些, 差在做或不做。撇開她那種性格, 她是此寺識帶新人的一位, 若然頂得順她那種性格, 遇到她也是很不錯的。


這是2014年七月入雨安居吧, 她叫我來幫手。好呀。對我來說, 人在寺院, 做什麼都一樣的, 沒所謂, 般又好, 抬又好, 切菜洗碗之類都無所謂的。要快那些, 就不一定能的。快的事做不來, 慢慢來的事就可以, 最好般嘢, 行來行去, 又可試受無常, vedana anicca, 也避開過分集中就入定的。搞菜那些又多數要快的, 所以有人接過去做, 也很好。

第二次來幫手是帶AH來的, 她比較適合啦。我就四通八達好多事情, 有時三四件同一時間起, 選擇利益最大處來做。幫手的話, 除非有人叫, 或者特別因緣, 否則就不去。

然後就是上次去西華路幫手, 這個是為感恩僧團的, 母親善逝, 感念這支僧團, 如此而已。唸來唸去點多謝僧團呢, 有人建議去幫手做嘢, 所以就出現咯, 跟各路人馬都不熟的, 也不想行去AH哪邊, 所以若然無人需要幫的話, 我就唸掃一掃下面樹林的地, 多多少少做些少, 就完的啦, 就走的。幫到一日一晚也很不錯啦, 意料之外。又不用睡覺, 精力充沛的。從前搞法會, 兩三日沒睡也如此的啦。漢傳寺院都是有些法會是做過夜的。斬雞扒, 好新鮮的, 感恩那位泰國師姊, 原來她有跟過貼姊的。都感恩幾位泰國居士。我有回禮, 送回小禮品。幫完啦, 感恩完僧團了。

又講我們怎樣的做法呢? 有人問到我要不要幫手的話, 我就一定會分嘢做給人的, 若然就快做完的事, 剩下就給人去做。功德分享嘛, 𩉝住當下的事干嘛呢? 別人要就給人啦。泰國人, 講過啦, 好執著, 手邊事不願分給他人做, 分也似乎找順眼的人或朋友來分, 形成埋堆文化, 一堆一堆的。有部分更是在這裡弄權, 那份業與業報, 他們不怕啦。由於不願分享功德, 功德也積不到, 做了的功德漏了去, 當然影响修證啦。我一直都是處在帶人做事的, 帶幾百人也如此啦, 一看此寺的居士眾如此, 誰比嘢我做的, 該回禮多謝。 

頂禮了阿Bell,  多謝她幾件事:

1. 帶我落樹林。

2. 招呼我媽咪, 她帶我媽咪入佛堂坐, 如此我媽咪有緣在佛堂接受大僧及僧團的托缽, 無須在外邊跟人迫, 有幾次都如此。

3. 有好幾次是遇到她, 叫我來參加法會啦。無人叫就無那個緣, 來干嘛呢? 當然我也有帶過人過來參加法會。帶位博士來看看這間寺院, 帶媽咪來啦。有緣才會來, 無緣就不來的。我自己來到參加的話, 人是來到, 多數入樹林, 那邊最舒服, 無人。有一次半次連食都費事食, 夠鐘就離開。用襌修供養僧團。這個樹林對我較重要。

阿Bell聽說有頂禮過美棋常, 就是聽到美棋常說阿Bell都頂禮她, 所以我都頂吧。頂禮了又如何呢? 貪他人頂禮都無乜慧。這稱為詭詐語, 律藏記載有段時間比丘難乞食, 互相說對方是阿羅漢有神通等來騙飯食, 佛陀是因此制戒, 禁比丘為飯食而妄稱有上人法。清淨道論稱此為詭詐語。美棋常當時自以為證得四果, 若有觀智該看到此心非善, 執著了他人的頂禮。

這是第二次頂禮她的, 第一次是2014年的泰王誕。前一晚, 她沒落樹林, 我與H 在樹林空地襌坐, 當晚襌定有戲看。多謝她不在現場, 若在現場, 磁場有變, 未必有嘢看。什麼人在與不在, 有影响。

頂禮, 我第一次受人頂禮是接觸佛教幾個月吧, 在大嶼山。因為照顧朋友的母親一日, 另外把其母與文師的對話一字不留的寫出來, 正念強到如同攝錄機吧。回想起, 其母在醫院得我照顧一日, 也得以善逝, 有用到襌定一些方法, 那時還是初修吧了。照顧婆婆那一日我背誦梵語心經給婆婆聽, 當時未學巴利語經。

文師叫我教巴利語時, 是與學員互相頂禮的, 後來的護法課程裡有一節就是向人頂禮, 減低我慢。

不知此寺院的幾位大神居士有向過普通人頂禮嗎? 有向過你們的母親頂禮嗎? 大神之間能互相頂禮嗎? 互相不順眼較多。不過阿Bell的確是修得很不錯。三十年, 上不到觀智, 就可惜了。十年前我聽她說時, 已在修觀了, 她其實該請教Pi Tim, 該學Pi Tim的, PT的觀智深。她降低那種要演野比人睇的那份心, 減少做福細事, 煮飯炒菜這些, 福細, 多點到下面樹林或其師在泰國的寺院裡的樹林修觀, 寺院事外判給其他人去做, 耐性, 在此寺院又有大師父在, 她又常去泰國寺院修, 若上不到觀智至苦滅, 也太可惜了。

原本都有唸住跟她學學此寺的寺院規矩, 不過我真是無興趣, 亦無時間。教好我班學生, 比較有利, 南傳佛法需要在華人地區發展, 做件無人能做到的事, 比去細寺學一寺的規矩, 更有利。法供養幾時都最勝啦。

這幾位該互相分享修行經驗, 互相學習, 一起提高。 

白泥輪姊有向過我媽咪頂禮的。所以有次頂禮回她。

要頂禮多謝的人, 頂禮完啦。幫此寺僧團做嘢, 做完啦。























 




星期六, 10月 12, 2024

泰國佛堂的故事: 隆普史的佛牌


 在教隆波林中文的其中一日, 佛堂只有我, A及PB三個人吧了, 廚房是有位阿姊在的。其他地方好像沒其他人。隆普馬輪從office向這邊走來, A及PB非常湧躍的從右邊窗口笑著迎向隆普, 我不知她們干什麼, 只見隆普手裡拿著些佛牌, 見她們兩人去接過, 我也去接一個, 所以就有隆普史的佛牌。

我家是有堆大師的佛牌, 贊念長老的, 全球公認的阿羅漢, 那一年去幫手做些少事而得到的。隆波間哈給的紀念品, 這個活動的: 

捐的是第一個項目。因此得到紀念品。

我對於泰國佛牌並不熱忱, 都是因緣而得到的, 從來沒有去要的, 而且得到後, 放在一邊, 誰有需要就給與, 所以也送出些少。其中一單事是兩個都是虔誠佛教徒, 朋友的太太在醫院睡不了, 感覺有東西弄管子, 他們有誦經的。我得知後即送了兩個佛牌給朋友, 拿到醫院放在櫃子裡, 當晚他太太即可安睡, 再沒感到有東西弄管子了。
大師的佛牌有這樣的功能, 寺院出品的佛牌屬陽牌, 有正能量。

隆普史的小型佛牌, 我給母親帶著, 母親要走前兩三個月, 該鏈斷了, 即知母親要走了。斷了也找不到什麼可接續, 所以也沒再帶。母親走前三日, 我把隆普史的佛牌放進醫院, 母親當晚即見到去處與自知時至, 所以這個佛牌或者我自己的修行, 或母親的善福, 加在一起, 有善感應吧。母親愉快地離開, 單一的心臟衰竭, 安祥離開, 無其他病的。走前還跟親戚講笑。
由於母親的善逝, 感念這支僧團, 好明顯隆普史的那個佛牌有感應啊。這個佛牌, 隆普馬輪當時是給在佛堂的我們三個人, 廚房那個阿姊是想要的, 但派送完了。

後來我跟隆波林頂禮後, 他指示入office跟隆波振達拿佛牌, 我搖頭。自己去拿就無謂的, 因緣而得就是因緣事。
去頂禮隆打宴及捐些少錢, 也得到隆打的佛牌。
我自己從來都不帶佛牌的, 有修行就無須用外物啦, 有修行還貪這些佛牌, 不知干嘛。
加持那些還是自己做善加持更實際。

或許我也不是常去此寺, 修行又不是一定要入寺, 就沒見過此寺有造佛牌, 但有人見過, 也不意外, 泰國寺院造佛牌, 有份參與的居士在積福。
若非當年隆波林叫找教他中文, 肯定不會常去此寺。然後到我決定在此寺過最後的襌定關, 過完, 其實我覺得就完了, 此寺的事, 不感到跟我有關, 也不想理會, 也不想做什麼, 最多就是掃地, 其他不想搞。借個地方修一修吧了。唸住修完就完的啦。母親善逝, 該感恩這間寺, 幫手做完嘢啦, 就完啦。要感恩的人, 也頂禮完啦。
個人非常忙, 入寺講是非無謂啦, 弄權管這管那也是無謂的, 又無乜嘢好做。吾同人講嘢梗系有吾同人講嘢嘅原因啦, 平時都在講嘢的, 入寺當然想靜靜地啦。而且泰國人乜都吾識, 有乜好講呢? 問些隆波佢哋點樣修行? 個個都唔知, 剩講有意外之財。度度都有啦, 我幫一日襌營, 進賬一小時四位數啦。比五十蚊, 萬倍回來, 吾係這間寺先有啦。  自己做善事, 錢就自動有的啦, 吾駛求的。

現在不錯的,  我又吾係這間寺教出來的, 這間寺教出來的, 又妄語, 又趕人走啊, 又騙錢, 真係大開眼界。我又唔係跟邊個隆波學乜法, 這些隆波有乜法? 有神通又點呢? 三吋煙都戒不了, 觀智欠缺啊, 又吾係在森山野領要驅蚊蟲,  隆打宴有食煙嗎? 隆波馬勒有食煙嗎? 三吋煙都戒不了, 教乜人? 教食煙那堆, 教得掂嗎? 難怪那處無牌寺院咁多事啦。下白泥隆波比佛牌港人, 港人是要證法證果的, 能教到嗎? 現在不用去, 次次去都好煩的, 去了無左成日時間, 或者留個兩三日, 大眾事就積住, 煩惱就來自入寺院浪費好多時間。
薩度阿雲同阿款, 這間寺教出來的啊。兩位都話自己管寺的啊。妄語惡報, 時晨未到, 總會到的。掛大大個的隆普史佛牌的一大堆泰國居士眾, 隆普史都保不住啦。我沒有入寺浪費時間的煩惱啦, 絶對要薩度這兩位。現在有時間分享這間佛堂的故事。未得閑弄視頻出油管, 該要整的, 十年人事幾翻新。
 
由於隆普史的佛牌來自於隆普馬輪的派送, 他當時可以不在哪個時間派的啊, 他是特地走過來的啊, 所以在修定前, 也會把襌修功德供養他。襌修功德的供養點都大過物施啦。
見到他, 無論在何處, 我都會就地頂禮的, 見到這位隆波, 他也總是微微笑, 雖然這些隆波有笑無笑對我都無影响, 不過三藏法師Ven Anuruddha講過, 微笑是佛教徒的標誌。這間寺院實際夠資格管的, 是阿Bell, 雖然好多人不喜歡她啦, 不過她是真夠資格的, 有修有證有笑容。火起時就無啦, 係人都無啦, 不像阿雲阿款阿蟻這些, 幾時見都面黑黑的, 由頭黑到落腳, 穿件白衣都黑暗暗的。趕人走多, 不知鬼趕走人多, 還是這兩人趕走人多, 有得比較。
點解隆波規定不能趕入寺院的人走呢? 此是大惡業的。既阻修證, 報也重的。生前重, 死後重。
間間寺院都有這規定的, 係佛教徒都知道的。這間寺院的泰國居士似乎唔知道。
 
隆普史入滅了, 其威力仍在。該有不少人有他的佛牌, 這些佛牌若不配合正法正律的修行, 救得一時, 救不了一世。大量的泰國居士, 在此寺院的, 三十年啊, 施主不得善終, 錢來一場空。死前諸多病痛, 個個剩識求, 求到嗎? 雲母, 朗婆婆, 不知是否從洪水橋過來的? 雲這些該也從細入寺院吧? 那又如何呢? 就學得弄權, 不順眼即叫隆波及其他人趕人走。隆波那些無講到周梨般陀迦的故事嗎? 大佬趕細佬走, 被佛陀截住吾比走。有學識的, 不知道大僧不會趕人走嗎? 佢地會用法力駛人來, 趕人走趕的是親戚走的。通常親戚持住大僧的勢而弄權或做惡業,  如下白泥那位, 止惡報下就會趕親戚走的, 免他們落地獄。大僧若然趕善人走, 那豈非顯得太無能了嗎? 未修到的, 趕善人走, 回來的業力隨時阻修證的。此寺現在要趕人走可去找阿雲阿款。

隆打宴的確吾夠隆波間哈勁啊, 自己度的弟子不見了, 隆打不知道啊。我以為隆打不關心的, show出來, 也有關心的, 只是不知道還俗了。高僧法力也有高低, 難怪隆普瑪哈布瓦找隆波間哈去救泰國人啦。

泰國居士, 不要以為他們有佛法, 盲的, 什麼都不懂的, 又愛教港人, 搞笑。目前泰國佛教也在衰落中, 年輕人少出家了, 過萬座寺院無人承繼。
無牌寺院與西華路那間迷你寺院, 有乜好管? 食煙管寺, 哈, 搞笑。迷你寺, 人無幾個, 全西華路的鬼都去找你們來管理吧。那麼喜歡管理。

西華路的一大堆鬼從何而來呢? 求修行居士比功德, 生前做乜不做好功德呢? 幾多泰國人因為做惡業而化了鬼留在寺院呢? 化了鬼反而容易度。夠苦才容易度。未夠苦的, 在寺院講妄語做大惡業積苦因。

持有隆普史、隆打宴及各大師的佛牌一大堆, 做惡業, 這些佛牌保不住的, 那些有神通的隆波眾也保不了, 神通不敵業力, 惡報未起, 是時晨未到, 時晨到, 趕走過人的, 記得要唸起其中一件大惡事係趕人離開寺院或他人因為你而離開。佛陀都截住一個超蠢的人, 不讓他離開。愚人做惡業不知是惡的, 當惡報起時也想不起做了什麼惡業。此寺一堆的惡人記得病痛起時及生活不如意事起, 跟你們做的惡業大有關係的。有一堆泰國人啊, 不是只有那兩位。有人避仇家避到來無牌寺院來, 避得了嗎? 

pāpopi passati bhadraṃ, 惡視為善
yāva pāpaṃ na paccati, 惡報未成熟
yadā ca paccati pāpaṃ, 當惡報成熟
atha pāpo pāpāni passati.惡者見諸惡。
Bālā kataṃ pāpā, 愚眾作諸惡, 
attajaṃ attasambhavaṃ 自己生, 自己起, 
abhimanthanti bālā 諸惡催毁愚眾, 
dukkhaṃ te tiṭṭhanti.他們住在痛苦中


隆波眾搲空心思留人, 傻人趕走人。😀

西華路泰國佛堂不是下白泥那邊無牌的, 在這邊樣樣要行得正的, 行不正就是有惡報的。
個個都有佛牌, 惡業起, 這些佛牌止得一時, 止不到時時的。
母親自己的善業啦, 幫助諸親友, 平師也說母親有福, 母親有親手供平師, 也有供這支僧團, 亦有供大棠的僧團, 我照顧到母親善逝啦。隆普史佛牌的感應啦, 總之母親善逝, 自見善處, 去了個好地方。











星期五, 10月 11, 2024

泰國佛堂的故事: 隆普史僧團在西華路的初始僧眾

 


泰國人不重歷史, 大概好多人根本不知道, 也不關心, 總之可以在廟弄權講是非傳是非, 有意外之財就得啦, 不要太多人入廟分了權分了和尚的法力聚財。泰國人好多乜都唔識的, 用漢傳那套, "和尚", 修學南傳佛教者根本唔會用"和尚"稱呼南傳佛教的比丘, 用"比丘" bhikkhu或僧人來稱呼的。
香港人比較重歷史及僧團的傳承。
這間泰國佛堂是阿姜曼最後的弟子, 隆普史所建立的, 初十年在洪水橋丹桂花園, 大約二千年左右般到西華路。
西華路泰國佛堂在建寺時期, 隆普史已入滅, 他的承繼弟子是隆打宴, 現在是隆波馬勒, 不過僧團也不是單僧能話事, 總是要經僧團會議的。

這張相片顯示大僧有三位: 中間是隆打宴, 右邊是隆波馬勒, 左邊那位不知誰。
後邊有九位比丘, 從左到右: 黃師父, 隆波振達, 不知道, 隆波馬輪, 隆波振輪(隆波馬勒的弟弟), 旁邊四個都不知道。

到此寺後常見到的隆波林, 阿贊祖, 阿贊華達那及箍霸滅並不在此相中。
到了西華路後, 隆波馬勒回泰國吧, 由兩位比丘分担住持位。

文師父與開照師曾經到過此寺一次。文師父有帶過弚子到聞思修那邊建設, 此寺的一些居士亦有到聞思修幫手建寺, 但此寺在草建時期, 就他們自己的泰國居士建設, 港人似乎無乜人參與。文師父去了此寺一次後, 並沒有帶過弟子到此寺, 港人這邊, 除非有在洪水橋供過僧, 否則並不很知道西華路這邊的。而且修止觀的, 對泰寺也並不很感興趣, 主要是溝通問題, 溝通不到, 修止觀大打折扣, 所以這班僧團有幾勁, 都與港人無關係。

這支僧團似乎也選擇性地選取何人留寺修行, 何人閑時供供僧就好了, 何人到寺院做事止惡報, 可能會落惡道那些, 讓他們在寺院幫幫手, 修善止惡趣, 也是有的; 不過好像也救不了多少人, 大量泰國人在此寺行惡, 大惡業無法減免, 好多泰國居士布施一生, 一場空的。病痛在此寺的入寺者中, 有些人上寺院做點事即減少至消除, 另些人呢, 由於在寺院做大惡業, 病痛不斷, 由於病痛不斷, 能做的事只有微善, 心又不正啊, 止不到惡, 結果也是一場空的, 病痛轉增轉密, 也是有的。得罪錯了人, 不單病痛還有超多不如意事。有些平時做大善業, 有病入寺院再加重善業, 病痛轉輕, 有人要切腳, 入寺院幫手, 腳好了, 也是有的。

這支僧團的戒律甚嚴, 有比丘貪教人, 到處參觀參學, 不慎與泰國女居士同處一室, 犯戒, 結局是還俗。所以此寺僧眾教人比較被動, 不願主動教人, 泰國居士眾尤其女眾好多是文盲法盲, 自以為是, 就喜教港人, 聽了隆波的教導, 自己都無法無修證, 敢去教港人, 搞笑的。形成此寺大僧用法力去教, 用言語被動指導, 有人問有事發生, 才教導, 無人問, 事情發生也未必理會, 這寺的大量泰國居士眾處在無明狀態, 騙錢的有, 餓鬼搶食的有, 好為人師教港人的有, 常住居士眾弄權的有, 不知是否此寺獨家: 趕人走又有, 以為間廟是她們的, 還不只一個泰人啊, 想叫隆波眾趕人走又有, 就是無佛法啦, 無被教導啦, 無業報觀。多奇妙的事。

一個正法正律有聖果的僧團, 與一大班無法無戒無修無證的無明泰國居士眾, 形成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

有一大班的泰國人回了泰國, 或往生了, 間間泰國寺的信眾也在減少中。港人在間間泰寺的人數多了些少, 但佛法欠缺, 也難吸引港人啦, 港人自己有泰系港僧, 既懂巴利語三藏, 亦懂指導, 何須到泰寺? 港人的襌師也有一堆, 港人要學南傳襌法, 還是誼找港人指導。

此寺在港三十年, 比丘至少一位初創期者還俗。隆打自己收的八戒尼, 最終因為泰國居士眾不如法的行為及比丘眾沒有適當的支持, 最終還俗。隆打宴自己都不知道其弟子去向, 其弟子亦無向其師報告, 也實在夠出奇。  




星期五, 9月 27, 2024

泰國佛堂的故事: 元朗洪水橋起始

 泰國佛堂在西華路的寺院是從元朗洪水橋丹桂路丹桂花園遷入的。遷入西華路後, 丹桂花園那一座即發生命案。

此寺在港三十年, 有十年是在洪水橋的。

當年隆普史是有來過香港視察過環境。對大部份港人來說都是陌生的, 最多就是去太和寺供僧, 供僧容易過修行。因為太和寺的那個大佛像是有佛舍利, 他們開光儀式時, 南北傳僧眾一起開光, 對港人來說, 地點也容易到達。其他細寺, 港人好少去。

元朗洪水橋丹桂花園時期, 大概是1990年代, 是由隆波馬勒做主持的, 當年隆波馬勒從印尼森林回到泰國, 被派來港任主持。很多泰國人並不太理會主持或長老的修行過程, 修行的只有極少數, 大部份都是供僧求利多或治病多。


修到, 大部份會轉好的病都會因止觀力量而痊癒的, 但是在修觀時, 無病又會起病的, 此時就看對三寶信心有幾多。病痛是觀智必經之路, 有些比丘在寺院會捱不過病痛, 而私自逃離寺院, 這樣的比丘其實與證果無緣, 點吹都吹不過業力的。居士若有病, 可以到南北傳寺院做大眾事, 北傳寺院這功能會比南傳寺院更勝, 因為出入北傳寺院的人多過南傳寺院好多。或者學緬甸四果那位, 請整條村的人吃飯, 就是多布施。過觀智那些, 則誼找到合適襌師指導。




此僧團能留港是由三位泰國女居士, 請求隆普史在港建立寺院。隆普史是阿姜曼最後的弟子, 所以泰國森林派的祖宗阿姜曼系的僧團在港是有寺院及僧團的。而且這支僧團的戒律與佛法, 非常不錯的。法力也強, 戒律是嚴謹。尤其新學沙彌或新學比丘, 跟那些無被教導的比丘, 行為差遠了, 其中一個行為是無被教導的比丘去到其他寺院都當自己是主人, 亂使居士, 此等客座比丘是不懂戒律也沒被教導的。這支僧團的新學比丘與沙彌有被教導, 首先不輕易走去廚房, 也不亂使泰國居士。

三位泰國女大功德施主之一, 是德姨。她當年在泰國跪請隆普史甚久, 不過, 像很多泰國居士啦, 熱忱於供僧, 修行欠缺, 並無修到止襌與觀智, 這一代的泰國居士, 似乎只有PB較修得好。其他到老都依然只有求財得財那種。法, 從出家眾至在家眾, 輸不出亦入不到。比較離奇。

般出洪水橋後, 該住址發生一宗命案。命案死者是泰國華僑。

該泰國華僑是否那三位泰國女居士之一呢? 不知道。

三位泰國女大功德主之另一位, 撞車死。

所以三位請这支僧團來港的, 居然無一個善逝, 又無一個修到。

由於到洪水橋供僧的泰國居士, 很多現在都老了, 也甚少到西華路泰寺, 不少也走了, 所以這件事並不很多人知道。港人通常也不太理會寺院與僧團的由來, 多得雲啦, 一查, 原來此寺在第一代及第二代都有嚴重事故發生, 上了報紙, 這比較離奇, 其他泰國寺院並沒那間會如此多新聞的。

話說洪水橋時代, 隆波馬勒初來港, 並任首位主持, 為什麼有些泰國人認為他未得呢? 其中一個原因, 差測是大家講是非多, 講比丘修行模式就少。林派證得四果的, 大都有獨游森林幾年的經歷, 不容易的啊, 能被派來任首位主持, 該是有法及有法力的。隆波馬勒也懂得教人, 非常高的耐性, 四果聖者的一個特質吧, 不急, 但有善巧使修行人達到能達到的高度。有善巧這回事, 通常四果的特性, 與那些充四果或被吹成四果的, 極不同。

他們有些泰國人怕隆波馬勒, 又有些被他稱讚就好開心的。

德姨何只被隆波馬勒稱讚過呢? 她也被隆普史讚過啊, 有塊大大的隆普史佛牌啊。但那又如何? 入下白泥的泰國居士眾對她沒恭敬啊, 這班人都會有報應的。又有一位客住比丘也是亂使德姨啊, 這位客住比丘無大師教, 是肯定的, 隆打宴的沙彌及隆普史的新學比丘, 並沒出現亂使泰國居士的行為。

被稱讚, 修行的, 就要小心; 普通人喜歡被稱讚, 有稱讚就會好開心的。

隆波馬勒, 作為洪水橋時代的首任主持, 並般往西華路後, 也有每年來港, 勁尊者一個啦。

但也保不了只修佈施卻沒同時修心的泰國居士, 變成此寺院的一大堆泰國居士, 這邊佈施, 那邊做惡業, 惡大善小, 不得善終, 所求的財, 也是一場空。部份人病苦一大堆。正常是入寺院做了功德後, 病痛減少的, 尤其隆打宴在啊, 若然越做越多病痛, 就是惡業大過善業。

遷至西華路後, 隆波馬勒就回泰國, 由隆普馬倫與隆波林分担主持。

另一個世代。









星期五, 9月 06, 2024

泰國佛堂的故事: 一些泰國人要瞞什麼?

無明泰國居士若不搞這人搞那人的, 都不知這間泰國佛堂有咁多事。

他們要瞞什麼呢? 泰國人靜靜地, 不亂搞香港人, 就無事的。吾係我吾去, 事就完架? 我吾去, 多了時間講啊。你們咁厲害, 還怕人寫怕人講? 泰國人好喜歡當面比說話人聽, 又當面做, 咁就引起好奇, 有乜事吾比得人知呢? 除了這班無知泰國人搞的一堆事, 一陣沒得隆波同意搞填Form事, 一陣又趕泰國人及香港人走, 一陣又騙錢, 一陣吾識又教人, 一陣邊個同邊個嘈交, 還有些什麼事要瞞人呀? 

花時間去查什麼事要瞞? 

出到報紙有新聞的, 一單是洪水橋, 一單就是西華路。

洪水橋那單, 首批泰國人好多都老了, 往生了, 仍健在的, 好少對港人說及洪水橋時代的十年事。大概現在好多人首次就是上西華路, 六十歲以上那些才有幾會去洪水橋的。

泰國人一邊虔誠供僧, 但五戒都守不住, 尤其妄語戒, 權力欲非常強, 連個供僧位, 都可以弄權, 真是大開眼界。阿款那種, 也是使人大開眼界的。泰國人喜歡亂點港人, 港人自己被人老點, 活該啊, 香港到處都有佛學讀, 也有巴利語讀, 華人地區的巴利語是開放給在家人讀的, 不像泰國九級巴利語, 只限出家眾, 給在家人讀的, 只有泰語佛學三級。泰國人這邊做善事, 那邊做惡事, 惡業大過善業, 惡果當然也大過善果啦。

洪水橋單新聞可看油管: 香港奇案

這單事該要多多說啊, 該泰國女居士, 我不知是否德姨說的三位女施主之一, 德姨有講過另兩位, 一個被斬死, 一個被車死。不過該地圵曾是隆波馬勒及僧團所在處。命案發生前, 已轉移到西華路。泰國居士熱忱供僧但另一邊又做不如法事, 例如妄語啦, 結果招引不善緣。這單事不只上了報紙, 油管都有。該泰國居士常到西華路泰國佛堂供僧的。那邊整個僧團, 從隆打到小師父的庫把, 都狂講正法與持戒。泰國居士眾極少人聽, 當然也沒做啦。連管寺都有人妄語啊, 完全不怕業報的。大家持住僧團保佑, 保得誰呢? 請隆普史僧團駐港的三大泰國施主, 供養了一生啊, 無個有善終。錢搞到尾, 就沒有了, 橫死。中間供僧有各種錢財來, 上上落落, 無錢時, 泰國人無修行的心, 亦無法力, 剩求錢財積累, 各種手段, 結果搞到尾, 一場空。這件事泰國班人該多多去講的, 邊個在寺院做pun, 弄權妄語, 就係咁啦。

德姨也是啊, 走前不也給隆波馬勒讚嗎? 讚她的那件事, 勁事一件來的, 她有隆普史的大大個佛牌, 當然也有隆打的佛牌吧, 大節時就show出來, 就是向人講是此寺的大施主大護法啦, 咁又點呢? 剩修福, 止觀上不去, 妄語也是有啦, 騙錯了人, 報起, 整個僧團誰保得了呢? 被騙的當事人無嬲的。但報一樣的起啊, 舉頭三尺有神明, 神明就保護修法者。無修剩求神明, 神明邊幫得咁多求神拜佛又在另一邊做惡業者呢? 西華路與下白泥, 下白泥是少點眾生啦, 西華路多眾生。積小惡成大惡, 一大班泰國居士啊。 

泰國人肯定好多像雲款般啦, 正面地比說話人聽啦, 搞到住寺與入寺的一大班人, 不論泰國人港人都中招。這裡痛那裡痛, 周身痛時, 該多多做事的。 妄語的, 吾知這單事與一干泰國大施主的事吧?  一大堆妄語者, 報來時, 可有想過弄權妄語及做了些什麼惡業呢? 下白泥不是寺院, 出了什麼事也不是很一回事, 但在西華路泰國佛堂就不是啦, 在該寺妄語的, 嘿嘿。

文字版:  山寨探案實錄 

這件事, 那班泰國人及港人該好少人知, 都已過二三十年了, 早期的事, 般了去西華路後, 好多泰國居士也老了, 那條長命斜也障了很多泰國老居士啊。是隆波馬勒來港時, 才上寺院的, 棒隆波馬勒場的。早期這支僧團的首任住持就是隆波馬勒, 有些人只供僧, 大概也沒被叫修行吧, 或者那個因緣不夠, 這些師父似乎也選擇性的選取某些人來指導, 那是當然的啦, 佛陀當年都吾想教多塵沙在家人啦。他們較關心出家眾的修行, 泰國在家人變相只有供僧, 止觀進展不了。僧團師父眾也沒有運用某些法力啊, 有定該可運用一些法力使人知因果的。即時知道咪可以有教育作用嗎? 僧團只給那些有修到觀的居士行使, 其他人則供供僧, 做點善事, 積點福就算了, 保住啲命又算, 命前命後就吾理。

另一件事, 他們想瞞的是西華路泰寺那個大佛處潛建, 樹林潛建近廿間小屋及霸佔官地。此事只過了十年啊。

東方探射燈有報導: 泰廟霸官地

現時都未解決。地已大啦, 人又少, 還霸什麼官地搞種菜呢? 有款雲及一班無知泰國人在, 專趕人走的, 比邊個食呢? 邊有咁多人食呀? 泰國人又話廚房泰姊煮得吾好食, 泰國人食泰國菜, 去煮得好食又無趕人走, 又無話人食得慢, 又無趕住收枱的寺院啦。

都無乜人修行, 起咁多間小屋又做乜呢? 都是大節時, 僧團來到, 班供僧泰國人才來聚集, 平時班泰國人就是上寺院講是講非, 講妄語一大堆, 又喜弄權, 咁結局就是自己埋單。

這兩單事上了報紙。

下白泥要瞞什麼呢?

之吾係該塊地吾係供給僧團, 而是借出給師父的。因此僧團無實質擁有權, 僧團都無實質擁有權, 在家眾, 有乜權去管?  也並非西華路的分院, 下白泥掛泰國佛堂的牌就屬於無牌寺院, 不能公開慕款的。所以泰國人自己都無公開叫泰國人去下白泥的。隆打及隆波不就是沒有設立功德箱嗎? 此事泰國人該好多人知道吧? 剩港人吾知。從前有幾多港人去呢? 又遠又住著非善男信女的, 三四丁人都超多事的。現在多了阿雲阿款及一班愛管人管事眾, 還有福吾多夠的比丘, 無其他正牌寺院收留, 又無有力居士收留嗎? 貪舒服的爛尼貪無人管。 

 難怪文師父從來沒有帶過學生到下白泥啊, 他的學生裡有督察級及普通警員, 也有不少公仆的, 若然帶去就搞笑了。他自己有在下白泥休息過但完全無向人提及。米雪(前學會懂事) 也沒提及啊。當然也沒叫學生去啦。

塊地本身有問題, 不能𧶠也不能租, 地主借出來。成塊地不是泰國人的, 那班泰國人又管咩呢? 該管的那些無牌潛建小屋, 該全部拆的, 自稱管廟的那幾位, 敢管嗎? 建屋那位也是無牌的, 香港建屋是要領牌的。 建咁多屋又做乜呢?  收錢建屋就是黑工啊! 犯法的啊! 農地亦不可以明火煮食, 不能非法斬樹的。說管理的, 有去管嗎? 敢管嗎? 

隆波振達提起下白泥, 用的是"哩度"、"嗰度", 佢無用"新廟舊廟"稱呼, 我就無聽過。

泰國居士做乜又吾學隆波呢? 不知道, 不構成妄語。不過該跟上去啲人講明, 吾係西華路的分寺, 至於供養與否, 個人選擇。不過就是大施主的德姨都無乜善果啊, 連走咗去邊, 隆波振達都吾知道, 法力有限, 保得了誰? 佢剩係知道邊個快死, 邊個吾留嗰度修行的, 出去就病會轉重, 留係嗰度, 病就會轉輕。

寺院保命, 這是南北傳寺院的一個功能, 有止觀的, 可以自修; 有止無觀及無止無觀, 入寺院做功德。下白泥有些傻人, 他人病了, 叫人走。完全對三寶無信心的, 但又鐘意教港人。搞笑到顛的。

下白泥那間, 不是泰國佛堂的分寺, 不能公開𦸫款, 泰國人那邊並沒有公開叫人去的, 就是私下叫去的, 私人party, 就可以。

有高僧指點與護法團護持的那師, 回港就般出去了, 修學期借住下白泥, 亦是低調的, 無叫人去下白泥, 亦無搞慕款事或搞什麼襌營。無福想儲徒眾的, 小心成為第三位還俗者。前兩位就是想積徒眾, 以為自己是大僧大尼, 想教人。結果, 逆緣起, 最終還俗。

有人以為幫那光頭女有福, 她無被泱及都算佢有福啦。佢聽隆波馬勒勸, 無再理。不過當年, 三至四位師父叫佢吾好理, 佢都無聽, 係都要去跟隆波馬勒講, 搞笑。

要趕乜人走, 吾係去跟隆波振達或隆波馬勒講啦, 跟阿款講, 即可趕人走, 阿款勁過晒僧團啊。阿雲都得的, 要趕泰國人走, 找阿雲, 想趕港人走, 找阿款。港人呢, 曾經把某寺的比丘告上泰國宗教局, 使該比丘不能留港兼還俗。港人也有試過趕走泰國比丘, 收回借出的地方。 也有港人試過當街打泰國比丘, 這件事影响甚巨。也曾經有過大駡某緬僧, 影响也甚巨; 又有趕走緬僧。

下白泥原本地主借出另一塊地, 較細塊, 交通也不太方便。根本就無人去, 後來地主想收回其中一塊, 就退回細塊的。當年有美棋常獨住該塊地的, 食飯落下白泥食。該地又拿來種香茅, 種嘢。下白泥的地都夠大啦, 又無人去, 種咁多嘢做乜呢? 

洪水橋時代的十年, 該沒有什麼港人去的, 大概就是丹桂花園左右鄰居吧, 就出嚴重事故。隆波馬勒做主持, 都保吾住虔敬供僧布施的泰國居士啦。

般到西華路後, 多了港人去, 2013年時, 有人去地政處投訴吧, 或者又係吾知邊個泰國人得罪了港人, 就去投訴咯。

還有一單事啊, 那班泰國人大概也不知道西貢那塊地的由來啊。

當年是阿贊華達拿移出西華路泰國佛堂, 去了西貢那間寺, 隆打及僧團等都有去開光吧, 想發展該塊地, 但呢......中間遇障礙, 隆波林有叫他回去, 他沒有回去。

這塊地首先是合法的, 只不過農地吧, 發展要經審批, 前寺院沒得發展吧, 就因為某人的親戚關係, 就搭了條路給阿贊。阿贊接受。由來是某光頭女叫人供給阿贊華達拿的。 注意的是, 不是供給僧團, 而是供給指定比丘, 阿贊有否貪塊地做主持呢? 要問阿贊自己了。是否如法, 見人見智。不過阿贊拿了塊地, 發展受阻, 是事實。由於這件事, 下白泥就出現了一件不如戒律的事, 泰國人吾識巴利律啦, 喜歡管人管事的那堆, 就無去管。愛管事班人好似未來到。此事發生時, 下白泥就得幾丁人及三隻大狗。

前寺若能發展, 有水入的, 就吾會無端端供比阿贊啦, 發展不了轉比阿贊, 阿贊接受。改寺名, 再入紙伸請發展, 審批不通過, 所以無法發展。不過可以見到阿贊起碼行條正路, 該有人教路的, 不像下白泥, 地有事, 大概連入紙申請都不能啦。

西貢塊地, 無得發展。 蘇必達當年跟泰國人到處講妄語, 大概她識的泰國人少啦, 款雲那班泰國人都吾知。這件事, 都會講的啦。這件事該很有教育作用的啊。 

想借泰寺名聲來抬高身價, 從前至今, 都有不同的爛比丘及不同級別的爛尼及護持爛僧尼的無知施主搞不同的事, 超多的。  

隆波什麼都說得, 因為與他無關, 地又不是他的, 事又與他無關。誰搞誰的業, 誰的事, 他的定力的確就是高強, 什麼都不理。咁高定力, 三吋煙卻戒不了, 又搞笑的。 

護持爛僧尼的, 也不會有福的, 禍事就一大堆。起碼下白泥出了一僧一尼還俗, 十年間, 第三個會是誰呢? 前兩位都是貪徒眾啊, 想教人, 尤其教港人, 但修行欠德欠力, 到尾一場空。

依巴利律, 認同及隨喜提婆達多僧團的, 也要落地獄。所以護持爛僧尼的, 有其因, 有其緣, 有其果亦有其報。




 










星期二, 8月 27, 2024

泰國佛堂的故事: 晚間的佛堂

 

2016攝
泰國林派祖師阿姜曼的最後弟子隆普史的僧團在港的分寺: 西華路泰國佛堂, 日夜都無人襌坐, 真是出奇到顛的。是節日大師父連同僧團過來時, 泰國人忙於招待, 佛堂才人山人海。僧團無來, 或者僧眾去第二處受供時, 這間寺院則拍烏蠅, 得廚房幾個阿姊在。

是, 有眾生在, 以前比較猛, 但有僧眾在, 怕乜呢? PT說這處小兒科, 是呀, 全港最猛的那處不是在這裡的, 在鎖鑼盤, 粉嶺那邊, 我們跟平師在哪邊雨安居了三個月。所以這裡根本就是小兒科。

這邊眾生其實也可成護法的, PT與各大師父渡走了不少啦, 我去到, 眾生該感到舒服的, 我都好舒服, 互相影响吧。
日夜無人, 適合我吧。決定在此寺院修埋那個由定引起的境, 有段時間勤修, 夜晚也過來襌坐一小時。大概六七時過來, 八九時左右離開。多數不開燈, 開了燈有人熄燈, 我也不理的。熄燈有個好處, 夜視時, 知有夜視, 內有光亦特別的光。有時僧俗在門外閑談, 我也無理, 亦無影响的, 對聲音無障礙, 除了狗聲會比較敏感。其他聲音則沒影响的。
有時會聽到堂外有女人同細路講野聲, 不清不楚的, 亦吾知講乜。有時僧俗在堂外閑談時, 我覺得是種保護吧, 有人聲就無那種似人非人的模糊聲音, 無人聲就會有, 女人與細路聲, 夜晚, 那來的細路? 就是眾生聲。

後來到下白泥時, 有問過隆波振達一條問題: 能否請鬼入佛堂襌坐? 他答吾得, 只能回向功德。
我們以前在荒山野岭時, 就是回向功德, 就算在我面前, 有腳步聲行來行去, 都是自修無理, 又無唸到叫鬼坐啊。

一間寺院有些眾生在, 其實很不錯的, 幫忙襌修人過一些心理關, 跟你有緣, 也是給善緣我們造福與積慧。不過若攞債的, 也是要還的。
有本書專講西方研究神鬼的, 十之七八是磁場效應, 十之一二是神經系統所起的幻覺, 最後才是鬼道現起, 西方研究並沒否定有鬼。所以應對上,  從觀首先分別究竟是幻覺? 磁場效應還是有緣遇到, 真是遇到, 說法是首選, 渡其放下執取, 轉世; 回向功德是其二, 誦經都得, 說不了法的, 又無止觀功德, 可以誦經。上到觀智的, 就有另一種應對方法, 增加內觀知識。若然驚的, 就念buddho或念四果那些師父名啦, 或者就是一個不理會。大師的佛牌也有驅鬼功能, 佛堂內有神在吧, 也有法力在, 鬼入不到佛堂。
有止襌有光的話, 這些光能使這些眾生感到溫暖, 埋不到身的, 自利利他, 就是這種, 眾生也會成為護法。

這間寺院在平時晚間, 超級的寧靜。

去了下白泥修後, 就少上了西華路。





星期六, 8月 24, 2024

東平洲的萬年沉積岩適合襌坐

 


從襌修中得益的, 就可獨自前往無人處襌坐, 反正修行是一個人的事, 襌坐也是一個人的事。
東平洲的萬年沉積岩適合襌坐, 因為天然斜, 日間可能比較熱, 下午至晚間則會非常的舒服。

海浪、風與空曠處, 這本身就推動空氣流動, 所以大念處經住身觀身開首就是前往森林, 樹下(arañña rukkhamūla), 日間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 産生大量的自然氧氣, 有技巧的襌修者不容易昏沉, 天然的氧氣能促進細胞的活躍, 在身心放松下, 入定入觀會較容易。另外空地(abbhokāsa), 正是因為空氣流動, 磁場適合襌修吧。

入襌修營若有試過在室內襌坐與在樹下或空地襌坐, 感受到磁場不同, 就會知道室內與室外的分別。

若能雙盤的, 東平洲的天然斜石是非常適合, 會坐得非常舒服的。

世尊說法四十五年, 後廿五年才長住寺院, 前廿年都是游走在各處, 多數也在森林中, 超多的阿羅漢也是在森林中修行而證果。這所以泰國林派祖師阿姜曼正正就是見到經典如此說, 因此也照經典而實踐, 林派也不只泰國有啦, 蘭卡及緬甸亦有林僧的, 只不過泰國林派比較出名。
阿姜曼的最後弟子隆普史, 在港已有三十年, 近十年才為港人認識吧。但利益港人的是阿姜查系的文比丘, 他當年般到尖沙咀後半年, 即帶我們去實踐頭陀營, 除了他外, 至今無人搞到。


三日兩夜, 第一晚落大雨, 非常好的體驗。當年開這把傘, 我就無力的, 連那個網都要兩個人一起搞的。但隨文師父修三四年吧, 到平師時代, 我已有力自己開傘與蚊網, 再到下白泥時, 從阿贊祖接過這把傘與網, 較蚊帳方便到處去。當然有些地方像東平洲這些石頭就不用開什麼傘啦。

隆波振達見到米雪把學會送的一大堆傘, 就說無用。鬼咩, 他自己那把都搞到長開, 給了AH, 也不用開關的, AH無去一排就拆了。PT就從隆打宴處接了一把。

東平洲亦沒有什麼蚊, 極少。就算是坡上的綠色地帶, 行過去另一邊, 沿路也沒什麼蚊。


這邊也有堆原住民的墓地, 甚是適合林派襌修的, 當然, 定力要夠。

在長部沙門果經、須婆經、大典尊經及優曇巴域經都提及獨修者在森林樹下山嶺石洞山巖、墓地、樹林、空地、稻田堆修行。
araññaṃ rukkhamūlaṃ pabbataṃ kandaraṃ giriguhaṃ susānaṃ vanapatthaṃ abbhokāsaṃ palālapuñjaṃ.

除了墓地修有特別的作用外, 其他地方都是因為空氣流通及較多氧氣, 不易昏沉, 身心亦容易放松的。墓地修, 主要對治心畏懼, 怕鬼是主要的, 多數人不怕變成鬼, 但就怕鬼。如何面對鬼, 隆打宴是有教的, PT是有正式學過的。隆波振達都有教的。下白泥都有的, 比較少, 西華路那邊較多, 但也已走了不少啦。有位泰國居士, 曾說其師勁過隆打宴, 但該居士在面對鬼道眾生時, 不懂處理。誰位師勁無用的, 法要傳給居士, 居士又修到, 並能用上, 這才有用啊。
阿贊平就有教的。不境我們在全港最猛鬼的地方過了三個月雨安居。


星期一, 8月 19, 2024

泰國佛堂的故事: 晚間的微林

 

修林派, 當然就是喜歡那大自然feel啦, 大自然其實有很多不同的聲音, 不是絶對靜止的。與下白泥那處比較, 個人較喜歡泰國佛堂的微林, 當然, 不能跟石崗阿蘭若比較啦, 那邊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地方, 泰國佛堂的微林, 對我來說是不熟悉的, 就有新鮮感。新鮮感來自寺院裡的樹林, 有被整理過的痕跡, 但又維持著原始樹林的狀態。

聽說當年是由隆普帶港泰居士眾一起整理的, 整理後, PT 被隆打叫修行後, 就每星期落這樹林裡襌修, 她也在此證法的, 這邊的樹林, 是呀, 有很多眾生, 但也有護法的, 那些眾生也會護法的, 護法那些也會護修行人, 這個地方有點特別, 磁場很不同, 天然形成。下白泥那處, 太過乾淨吧, 沒甚特別的, 或者適合初學者, 最大的障礙是人, 初學者若遇那班人, 也是麻煩, 初學者適宜去找耀師修學啦, 耀師無論如何較正派, 難得的是他的學生也有被教導及有學習到。下白泥是順風順水, 港人喜歡在哪邊住, 從前至今亦如是, 借僧地無王管, 隆波管不了, 塊地不是僧團的, 借出的。無明居士喜歡管人管事, 好多事。僧眾理不到。於是非常多的不如法不如律事也在那邊發生, 從前至今, 無個入到觀智, 襌定的幻象倒是有一堆。僧團修習的結果, 這個結果對一些有病人士或許有利。

西華路泰國佛堂的這個微林, 適合修行人借住的, 有寺院有僧眾, 有眾生, 有護法, 有野豬, 聽說夏季有蛇, 有附近的狗, 周邊附近有墓地, 現在比十年前加多了, 甚是適合修習泰國林派的居士借來修行。


除非入到四襌, 內外聲音止息, 否則總是有聲音啦, 對初學者來說, 除了眾生外, 由於微林處在馬路邊, 有車經過, 對聲音敏感人士, 這裡是比較嘈吧。但若不敏感, 正念覺知強的, 這些聲音是不會擾亂心的。




晚間的泰國佛堂很是寧靜, 那個微林更是安靜, 這處磁場特別嘛, 就會有些物理現象出現, 如某處的樹葉在打轉, 其他靜止不動, 有野豬出沒, 聽說有蛇, 不過在此寺的微林裡行行坐坐近十年, 我只見過一次蛇尾走入樓梯旁的樹叢裡。在下白泥倒是見過整條蛇, 連狗狗都怕到跟在我腳後, 而我難得見到條靚蛇, 當然追著牠影相啦。修行廿年, 常在山林野岭修行, 就只在石崗見過一條青竹蛇, 然後就是下白泥近樹林處。現在那一片樹林被斬清光。在鹿頸的雨安居時, 反而沒有見到蛇。

這個微林與下白泥那處比較, 這個微林是較勝的, 首先是合法寺院, 微林未必屬寺院合法範圍, 屬外圍, 但近寺院。起碼PT在此證過法, PB在此過了個心理關, AH在此首次過夜, 即有夜視。磁場就是不同啦, 適合有基础的人修行。

下白泥又遠, 當時有三隻大狗啊, 我聽到都驚, 更莫說去下白泥。因緣的事, 我這等止觀皮毛的, 難知。
隆波林有一次不批准我在下面樹林過夜。另一件無里頭事發生, 我去了下白泥。
下白泥與西華路這個微林比較, 不是只有三隻狗, 還有這邊較多人啊。微林, 我行來行去不會遇到人, 但下白泥則不是, 行來行去就會見到人, 有些人又多口。環境就是不同。
所以大迦葉尊者在老年時, 佛陀都叫他出市區住, 大迦葉仍選擇在森林住。人多, 除了向多人開示說法外, 修習林派的僧俗, 多數不願往多人處。佛陀在兩派比丘爭吵時, 都選擇離開而獨自往森林處啦。
隆波林這個拒絕, 都要負因果的。從此就不再問他能否在此微林過夜啦。也沒再此微林過夜啦。從此也少去西華路, 因為財物供僧這回事, 無興趣。話之什麼僧團, 無興趣物施供僧, 就是無興趣。
這物施供僧無興趣, 倒成就法施供僧的。也不單單是一念過的, 實質的法施也是有的。
港人在南傳佛法初興時, 有支持內地法布施的活動, 持續甚久。另外個別居士亦支持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法施, 有一堆法施因緣就在某時期進行。
隆波林拒絶讓我在下面微林過夜, 如是因緣, 加另一件無里頭事, 就去了下白泥。在去之前呢, 這支僧團倒幫我過了怕狗的心理關。當然要過這個關, 才有往後到下白泥修行這回事的。




星期一, 7月 29, 2024

泰國佛堂的故事: 學隆波林, 三日兩夜剩飲水

 

(下載自FB)

居士修學泰國林派, 那個頭陀十三支, 居士其實也可依據條件來修習的。開始時, 出家人帶領在家眾到荒山野嶺行幾日, 或者泰國或馬來西亞的一些短期出家營, 有行腳幾日至幾個月的活動, 男眾可以跟去, 能帶上女眾的僧團, 這樣的僧團或僧眾的法力較高。

文師父當年就在我隨其修行半年左右, 就帶了我們去南山過吊傘三日兩夜。接著就是隨阿贊炳的三日兩夜行山。隨僧眾頭陀行, 食一餐, 就地取材, 山野墓地襌修。帶領過後, 在家人修得止觀的, 就可以去試試個心有無力, 有無法, 勝過去寺院講是講非又傳是是非非或有意無意做惡業。

西華路泰國佛堂, 二邊是山坡, 佛堂後邊是樹林。平時除了常住眾外, 就得PT在週末入寺在下邊小屋過一夜。PT屬宿世因緣而來此寺, 這間寺似乎都聚着一班宿世因緣的。

教隆波林中文教到中途, 就決定在此寺修一修由定引起的心臟問題。決定在此寺修行後, 無論是泰國人或什麼人, 我傾向少跟任何人溝通。事實上, 只不過就是多襌坐修定吧了, 自己知自己事。

隆波林有一次獨自去荒山野嶺, 只帶一樽水及蜜糖, 四日三夜。
我聽完該泰國居士說這件事後, 認為自己都可以試試, 地點在泰國佛堂的微林, 既然不用行山, 無須蜜糖, 就用一樽水, 寺院普通蒸餾水。我們都有饑饉三十的活動, 三十小時內只飲流質飲品, 決定過三日兩夜, 至第三日的早九時半,  剩襌坐與行襌, 是可以的。


那些年, 小屋在樹林最入處, 這個位置甚好的, 旁邊就有個大墓。

剩去厠所才上地面, 連供僧都沒上去, 法供養幾時都最勝的啦, 師父眾該知道我在下面的。有好多次, 我都無上去地面供僧的。對泰國人來說呢, 供僧好像是最重要的, 誰上到寺院去, 就被人教把菜一個一個傳入傳出, 誰隔了一個, 也隨時被人鬧的, 這樣的鬧真的無慧, 一個一個傳, 隔開一個咪隔開一個咯, 隨緣咯, 那個被隔開者, 少傳了一碟, 隨個喜, 那個功德就一樣的啦, 傳少一碟慳回些力氣。
香港人對這回事, 比較隨緣的, 泰國人有些, 尤其常到寺院那些, 習慣了, 見到誰隔了一個人傳, 就忍不住出聲話人了, 這樣的話人是好無慧。

我對這樣的傳菜, 玩幾次就好玩, 一見那麼多人, 就頭暈無興趣。當然臨時被人叫幫手, OK, 自己選擇的話, 可能連飯都費事食, 不供亦不食, 在下面樹林靜靜地襌修。
那麼多人的傳, 有乜好幫呢? 
供僧? 從前至今, 都是襌修功德供養, 甚少物質布施。要嘛就是親手施, 不過親手施, 也不是很有興趣, 總之對物施這些, 興趣不大。要嘛就是我帶人做, 帶人做, 自己要做啦。親手施飯菜, 女眾可去太和寺, 九龍城佛堂, 這邊的泰國人會教港人如何親手施。或者到蘭卡系在上水的寺院, Bhante會教, 不過要懂英語。或者向港人出家眾如耀師等。或者親手供父母, 這個功德也是甚大的, 父母等同阿羅漢。西華路泰國佛堂與下白泥呢, 那邊的泰國人在這處會弄權, 首先霸住供僧位, 其次好多泰國人以為港人什麼都不懂。是呀, 好多港人的確不懂的, 下白泥那位乜東東, 又蠢又以為個個與他一樣, 隆波振達說sati, 那個乜東東居然問我: 你知道sati係乜嗎? 我都費事答佢。怪不知得他這裡痛那裡痛啦, 遲遲都吾好啦, 有意無意以為個個都吾識, 佢最叻。暖姊說東東是隆波振達的朋友啊, 咁就搞笑啦, 隆波振達乜都吾教佢啊, 算乜鬼朋友呀? 或者教來晒氣吧, 老了啦, 難教, 做些善事就好啦。
隆波也急急删除了與他旅遊的相片啊。删咁快做乜呀? 請完僧團去旅行, 玩完, 身體的那些痛, 完了嗎? 幾時多多事, 幾時病痛都是多的。
用襌修功德供養僧團, 福慧更勝, 一念過, 又不用到處去, 又不費力, 慳水慳力的。
我對這樣的傳菜, 無興趣。不過若無人做, 我就做, 星期六日那麼多人, 連上寺院都免。

對林僧來說, 無食一星期飯, 都是必修項目吧, 試心的khanti堅忍, 對修林派的居士, 其實有念力與定力, 如此過幾日, 沒什麼的。最緊要就是活在當下, 少唸嘢。少唸嘢, 就是念力與定力要夠。全日住在所緣, 修定修觀, 住在所緣, 一樽水是可以的。
好似聽聞隆波振達有試過一星期? 隆波振達修得很不錯, 點解又無人去講他點樣修行呢? 

隆波林是去行山, 所以須要蜜糖補充體力。我只在微林裡試心吧了, 也才三日兩夜, 所以用一樽水。

三日兩夜剩飲水, 在西華路泰國佛堂微林處試過了。
三日兩夜不睡覺, 在台灣某寺院過的。日間照做事的。
四日三夜不睡覺, 破記錄, 在下白泥過。這個多得隆波振達的。







星期四, 7月 04, 2024

vitakka 尋伺中的尋

 vitakka, 玄奘前的舊譯為覺觀的覺; 玄奘後的新譯為尋伺的尋。目前的漢譯本中, 仍有人用這兩種譯法。而英譯本則有PTS 的initial application 或其他譯者的initial thought, 坊間佛學書有投向目標等尋的現代解釋。

此詞譯為思維則與saṅkappa混淆, 也容易使人誤會初襌是有思考在。

vitakka與takka 的分別

前者多了個前綴的vi-, 就是vipassana內觀的那個vi-, 巴利文法裡的前綴是不能單獨出現, 必須與名詞或動詞結合, 當結合後也産生出新的意思, 或者較深入的意思, 別於沒有前綴的純詞。takka 是明副其實的念頭, 尤其文字式的念頭, 而非圖像式念頭。前綴vi-的意思有: 異於, 別於, 分離。所以takka與vitakka 是有點分別, vitakka有別於念頭, 分離念頭, 跟念頭並非同一回事。

眾多譯本的譯詞裡, 譯為"尋"是較貼近vitakka的意思。

<<說文解字>>尋表示從一團亂絲中理出頭緒來。

這個意思很符合現實修定, 從妄念紛飛的思緒中理出個頭緒來。

<<釋名>>指短小的距離或面積。

<<說文通訓定聲>>: 尋以度物, 故揣度以求物謂之尋。

vitakka譯為尋是很貼巴利詞語。任何人經過正確襌師指導, 在入襌過程中, 都須要經過探尋, 有探尋就不會死盯在某處, 入過襌定者都知道, 盯死某處帶來身心緊張, 不可能入到襌的。從一處跳到另一處, 例如從所緣跳到思緒中, 一樣因為心的跳動而無法入襌。探尋是在所緣處微距離地尋找入襌的路徑, 所以初襌是有尋, 這個尋不是思考或思維, 而是探尋, 還要是微探尋。

巴利經藏, vitakka的主格、對格、從格在五部都有的, 而takka的主格只出現在中部, 而對格則只出現在小部。加否定前綴的a-, avitakkaṃ 五部亦有。另外明確思考及提供思考內容的parivitakko 亦是五部有, 此詞在句子結構中, 明顯地有思業在。句式:evaṃ cetaso parivitakko。這三詞表示主動思考, 後面就會有所思考的內容, 有另外的結構也表示思考的。

而純名詞的vitakka並非思業, 而是修行的善果報, 有尋是初襌支之首。但善果報也要捨去, 才能前進到二襌的。若然是思考思維, 如何能在二襌時被主動捨去? 思緒紛飛若如此容易被捨去, 就不用修襌啦, 在初襌時也已能捨去, 干嘛要到二襌才捨去呢? 未襌修前的人們, 日常生活就是思考與思緒紛飛的, 若初襌支是思考, 何用修襌? 

在巴利經藏裡, 與vitakka相關的詞語及其變格, 只有十八個: 純陽性名詞的vitakko, vitakkaṃ, vitakkā。再加前綴的:  avitakkaṃ, parivitakko, 及初襌襌支之首savitakkaṃ; 複合詞: kāmavitakko, byāpādavitakko, vihiṃsāvitakko 所謂的三不善尋, 亦有對格單數形式; 只有主格的三善尋: nekkhammavitakko, abyāpādavitakko, avihiṃsāvitakko 。名相的尋伺: vitakkavicārānaṃ, vitakkavicārā 並列複合詞。

五部都有的詞語是肯定重要的。四部都有的只有作為使役動詞的vitakketi, 也只出現在中相增小部, 並沒其他四部組合。

論藏把經藏中部四十大經的一句: Yo kho, bhikkhave, ariyacittassa anāsavacittassa ariyamaggasamaṅgino ariyamaggaṃ bhāvayato takko vitakko saṅkappo appanā byappanā cetaso abhiniropanā vacīsaṅkhāro ayaṃ, bhikkhave, sammāsaṅkappo ariyo anāsavo lokuttaro maggaṅgo. 比丘們, 任何人為聖心無漏心具有聖道、由於修習聖道而有念頭、探尋、思維、專注、入定、思的運用、語行 - 比丘們, 這正思維是聖者無漏出世間道的要素。

變成問句: katamo tasmiṃ samaye vitakko hoti?  在此時什麼是尋? 

yo tasmiṃ samaye takko...abhiniropanā sammāsaṅkappo – ayaṃ tasmiṃ samaye vitakko hoti.

經藏那句是出世間聖者心。論藏把此句變成vitakka 的定義。

另外在論藏法集出世間善與清淨有關的行道、分別論的道支分別阿毗達摩分別都說明這是正思維的內容; 法集心生起集出世間善二十不善及分別論中的界分別也把同一句式說成邪思維micchāsaṅkappo。在論藏阿毗達摩裡, 相同的句式, 可以是正思維也可以是邪思維。

vitakka 有名詞亦有動詞。巴利語須要嚴格及次第的學習, 不是查字典即能知其文法的。此詞的動詞形式是vitakketi, 使役動詞類, 跟其他六類動詞又不同的。 經藏中部四十大經的這一句, 其餘四部都沒有的, 給論藏阿毗達摩師鑽了個空子, 提出什麼是尋後, 用這句話來回答。

看文字而修襌者倒也樂意接受, 沒襌修或沒得正確指導襌修者, 識食的思考與思緒紛飛本來就是普通人的日常的生活, 論藏給了這定義, 那平時的狀態也就是初襌襌支之一了。經藏非如是說。所以佛陀把初果四預流支之首定在要有善知識指導, 而非看文字。止觀修習須要有活生生的老師指導的。

襌支中的尋是純名詞, 加了saha縮略語前綴的sa-, savitakka, 表示狀態, 首先非動作, 故主動思考, 非此詞含意。有尋就是有探尋, 若然是主動思考, 有思業, 但襌支是果報來的, 是善的。

什麼的狀態會有尋? 

長部帝釋問經給與這答案: vitakko papañcasaññāsaṅkhāya sati vitakko hoti, papañcasaññāsaṅkhāya asati vitakko na hoti.

當定義為妄想出現時, 有尋; 當定義為妄想沒出現時, 沒尋。

papañcasaññāsaṅkhā 首先是名詞, 复合詞。saññā是想, papañca是障礙, 妨礙, 錯覺, 迷思。saṅkhā是陰性名詞, 定義。整個詞是陰性复合詞。

注釋對此經中的papañca是Tesu idha taṇhāpapañco adhippeto. 意謂渴愛的虛妄。故此句的妄想指渴愛。

yaṃ vitakkaṃ ākaṅkhissati taṃ vitakkaṃ vitakkessati, 

yaṃ vitakkaṃ nākaṅkhissati na taṃ vitakkaṃ vitakkessati.

凡會希求探尋, 他將追尋那探尋, 凡沒希求探尋, 他將沒追尋那探尋。(中部尋形經)

增支部第四集輪品安居經, 把這段擴展為追尋路徑中, 已掌握心的人, 在希求尋時, 追尋探尋; 不希求探尋時, 不追尋; 希求思維saṅkappaṃ, 他想思維, 不希求時, 不思維。

就是說要追尋時就追尋, 要思考時就思考, 不尋找時, 沒尋找, 不思考時沒思考。這是已掌握心者。未掌握心的, 無法自主, 思緒紛飛, 要停也停不了。

渴愛妄想出現時, 有尋, 沒有時, 沒尋。

這裡的妄想, 不是文字式的思維過程, 跟過去與未來的妄念不相干, 而是從想而起的迷障, 最多人遇見的, 例如光(心對光的渴愛)。

正確襌修, 很容易出現光或者一堆好看的境, 這些從想而生, 走過路的襌師會告訴學生, 此光不可取, 故勿愛緣取, 須要穿越光, 在穿越時, 須要尋找入襌路徑。

妄想出現時, 有尋, 所以妄想並非不善, 到達這裡, 那個探尋才會有。但二襌也要捨去。二襌跟初襌的分別就是有沒有探尋。

經藏時代的正定, 起點是初襌; 到了論書時代, 起點降至近行定, 光及一堆好看的境, 上天入地等等, 屬於不穩定的近行定會起的現象。在經藏時代, 妄想出現也代表修襌進到某個標誌。

至於念頭takka, 只要不離開所緣, 念頭來來去去, 不用理會的。加"妄"字, 成了妄念, 在北傳襌修中, 好像是罪大惡極的; 但在南傳襌修中, 念頭來來去去, 實屬自然, 心不去理會, 自然消逝。經藏對此詞並不強調, 作為主格也只是中部四十大經, 曇花一現, 只出現一次, 其他變格都只出現在小部。

三善尋與三不善尋

三善尋: nekkhammavitakko, abyāpādavitakko, avihiṃsāvitakko

遠離尋, 無瞋尋, 無害尋

三不善尋: kāmavitakko, byāpādavitakko, vihiṃsāvitakko

欲尋, 瞋恚尋, 害尋

這三善尋與三不善尋首先是五部都有的觀念, 即重要觀念, 另外亦作為主格主詞, 被強調了; 三不善尋的對格形式, 五部亦有, 作為惡不善法的例子, 如: so bhikkhu divāvihāragato pāpake akusale vitakke vitakketi, seyyathidaṃ – kāmavitakkaṃ, byāpādavitakkaṃ, vihiṃsāvitakkaṃ.(第一集森林相應不善尋經那比丘在午休時追尋惡不善尋, 如欲尋, 瞋恚尋, 害尋。

及捨棄的對象, 並作為四精勤中的捨棄精勤的所緣, 如長部合誦經: uppannaṃ kāmavitakkaṃ (byāpādavitakkaṃ, vihiṃsāvitakkaṃ) nādhivāseti pajahati vinodeti byantiṃ karoti anabhāvaṃ gameti. …pe… ...已生起的欲尋( 瞋恚尋, 害尋)不忍受捨棄、驅散、滅沒, 使它不出現。

在相應部的第二集比丘相應歌利達經,   尊者大目鍵連問聖者怎樣保持沉靜? 

 vitakkasahagatā saññā manasikārā samudācaranti 伴隨尋的想及作意經常出現。 此三詞, 純名詞是saññā, 其餘兩詞非純名詞, 一個分詞, 一個衍生詞。由於這句話是阿羅漢的尊者大目鍵連問聖者怎樣保持沉靜呢? 從向初果聖者起, 已不會有普通人妄想紛飛的情況出現啦, 更何況在問如何保持沉靜? 伴隨尋, 不可能二襌。這可在無礙解道中得到印證: Dutiyassa jhānassa lābhiṃ vitakkasahagatā saññāmanasikārā samudācaranti – hānabhāgiyo dhammo. 二襌的得到伴隨尋的想及作意經常出現-退失法 (無礙解道大品智說聞智義譯)。伴隨尋的想及作意就是退失二襌, 但初襌是有尋的。

進入二襌須要捨棄探尋, 探尋到入襌路徑, 這個探尋即被捨棄, 接著就是𧙈。

伴隨尋的想及作意指向外尋勝境, 或者從定轉入觀。從止五蓋到初襌之間有個初襌的近行定, 從初襌至二襌之間也有個二襌的近行定, 無論那一層的近行定, 都不穩定的, 在這空檔中, 想saññā會出現很多幻覺, 若然伴隨追尋這些由想生起的勝境, 或者由此轉入觀襌, 會退失二襌, 在進進退退時, 連初襌都會退失, 跌回近行定或者心散了, 近行定也失了。

佛陀都有探尋的: Tathāgataṃ arahantaṃ sammāsambuddhaṃ dve vitakkā bahulaṃ samudācaranti – khemo ca vitakko, paviveko ca. (如是語第二集第二品探尋經)

如來阿羅漢正等正覺經常出現二種尋: 安穩尋及遠離尋。

那說明佛陀平時的生活是常住在初襌中。而初襌肯定非妄念紛飛的, 也表明這個尋有善及不善。

vitakka的動詞vitakketi

巴利語有七類動詞, 表達不同的動詞敍述類別, 如最大類的-a類動詞, 是陳述式動詞類。雖然六類動詞都能夠插入使役符號而成為使役動詞, 但基本的七類動詞, 有一類先天決定是使役動詞類, vitakketi即屬此類。跟其他六類動詞最大分別是, 使役及動作者有意及專注地做這動作。

vitakketi 是除了長部外, 其餘四部都有的。這是現在式。除此外, 也有過去式、未來式、命令式、祈願式、不定式、現在分詞, 沒有純動詞的獨立過去分詞, 但有复合形態的過去分詞。三種人稱都有。

作為動詞的vitakketi與作為名詞的vitakka, 有些句子會一起出現, 如pāpake akusale vitakke vitakketi 他追尋諸惡不善尋。(相應部) 不過, 佛陀在第五集大品真實相應定品想經,  用了個極強列的否定詞 vitakketi, 勿追尋。所謂惡不善尋指欲尋、瞋尋及害尋。該追尋的是遠離、無瞋與無害。

中部有明小經, 法施比丘尼對居士說尋祠是語行vitakkavicārā vacīsaṅkhāro。 另外相應部, 尊者迦瑪普對質多居士也這樣說。但沒有其他經顯示佛陀有說。

法施比丘尼及尊者迦瑪普的解釋是: Pubbe vitakketvā vicāretvā pacchā vācaṃ bhindati, tasmā vitakkavicārā vacīsaṅkhāro. 在先前, 追尋後, 𧙈察後, 後發語, 因此尋𧙈是語行。

這個動詞的獨式用法, 表示先有追尋與祠察, 之後才有語行, 句子結構有時間先後性, 在句子中亦被強調了, 加不變格詞的pubbe pacchā, 強調次序先後, 另外用上獨式, 也強調動作的先後。再者使役動詞類, 是有意地及專心地, 不是散亂心那類。觀念上, 尋𧙈等同語行, 動作上, 有時序與動作先後, 有專注, 名詞的vitakkavicārā vacīsaṅkhāro 是總結, 而過程就是vitakketvā vicāretvā vācaṃ bhindati。

止襌的尋

尋首先是襌修者最初的經驗。既須尋得所緣, 亦須在所緣處探尋。 

襌支, 經藏或佛陀是用四襌支, 初襌就是尋𧙈喜樂, 而五襌支非佛說, 是舍利弗說及後期阿毗達摩所採用。佛陀是把心一境放在四襌, 而五襌支是舍利弗提出。該考慮舍利弗在遇到阿說示尊者前, 是婆羅門教徒, 他所修習的定是有心一境的。而佛陀並非由外道定進入觀, 他是回到童年時代已修習過的初襌來進入的, 與舍利弗的證果經驗不同, 果位亦不同, 教學方法亦不同。

現代, 重阿毗達摩即持五襌支說, 否則就持佛說四襌支。

尋是襌支之首, 表示有尋即進入襌支範圍, 尋得所緣有個過程, 在所緣處安住及探尋亦有個過程, 在此階段, 所緣已是明顯的, 修定須要穩定地知道, 例如出入息念, 須知風出風入, 如此而已, 不是去看什麼的, 止與觀若分不清, 混為一談, 難修。

襌修初期的所緣不清楚, 與定無關係, 根本未有定, 是覺知力或念力弱, 該加強覺知力與念力, 加強後也才能提升定力的。五根五力若然不平衡, 前進會有障礙。所以要去找適合的襌師指導, 也就是因為初學, 缺少了什麼, 自己不知道。走過路的襌師能使勤力學生在短時間裡升級。若然遇爛師, 就要多做與人結善緣先。遇到正師, 則須勤修, 升級快。

有尋就已近入襌的啦, 也無須語言標記什麼的, 那些以標記或默念buddho等來修行的, 有尋, 標記與默念即會停止了。標記與默念只是入襌工具, 不能修出入息念的, 用其他工具來把心定在一個所緣, 免心散亂。

初襌具足四或五襌支, 那未具足前呢? 就是經藏沒提及而論藏說及的近行定階段, 這階段的襌支並不穩定, 若然是穩定, 那已是初襌啦, 就是不穩定, 襌相變來變去, 幻覺一堆, 未到達穩定的初襌。在經藏時代, 佛陀沒把如此不穩定的階段納入初襌條件中, 佛滅後, 襌修者越來越難入襌, 論師又鑽了個空子, 把不穩定的階段, 納入心清淨範圍, 對時人來說有個鼓勵作用。

到了現代, 感官欲樂非常多, 入近行定者, 也越來越少, 還有大師再把心清淨降至只要止住五蓋即到達嗎? 

佛陀把正定設在初二三四襌的作用, 是作為修觀基礎, 達到三四果, 不用回到世間及般涅槃。論師認為近行定即可轉修觀, 達到初二果, 入流即能順流到般涅槃。


有尋的先決條件

有尋需要有二個條件: 

1. 與欲疏離 vivicca kāmehi

2. 與不善法疏離 vivicca akusalehi dhammehi

此處的欲指五欲。有些襌師把此定在斷情欲, 是非常不合理的, 聖典中的vivicca 即說明只是遠離、疏離或隔離, 並非斷除。基本佛法該知道, 斷除情欲已是三果啦, 屬五下分結之第四kāmaraga。而結縛的斷除是修觀的結果, 非修定的結果。

在襌修的尋未起前, 欲入襌該是極多人都想的, 但是欲望本身就帶來身心緊張, 身心轉緊, 身體硬綁綁, 初襌的入門路徑即無法探知。疏離想入襌的欲貪, 使身心放松, 微探尋路徑, 會跌進去。"入襌"這個"入" 若是主動地入, 求不得的; 跌進去, 就到祠生起, 後隨喜樂。無論止襌或觀襌, 該要有合格的技術襌師指導, 這過程會容易很多, 否則, 好難的。

另外疏離不善法。我們須注意這裡只是不善法, 而非惡不善法。入襌過程的不善法指五蓋, 修觀過程的惡不善法才是貪瞋痴。雖然貪瞋疑有重叠, 但是巴利語的貪, 並不相同, 範圍不同的, 那個瞋也是三果才斷的, 五蓋中的疑也要證初果後才滅的, 所以修襌只是疏離五蓋這不善法吧了, 並非要去斷什麼後才能入襌。


與思考相關的巴利詞語

有名詞的思維saṅkappa, 想saññā, 思ceta, , 思維parivitakka, 作意manasikāra; 動詞的maññati, saṅkappeti, 思考parivitakketi, 還有經藏表達念頭升起的詞語結構。

巴利聖典三藏, 與vitakka此詞相關的各類詞語共有201個。五部都有的, 18個: 純名詞的vitakko, vitakkaṃ, vitakkā, avitakkaṃ, parivitakko, savitakkaṃ; 12個複合詞: kāmavitakko, byāpādavitakko, abyāpādavitakko, vihiṃsāvitakko, avihiṃsāvitakko, nekkhammavitakko, cetoparivitakkamaññāya, vitakkavicārānaṃ, vitakkavicārā, kāmavitakkaṃbyāpādavitakkaṃ, vihiṃsāvitakkaṃ。

四部(中相增小)只有動詞的vitakketi。

三部(長中小)色等六尋: rūpavitakko, saddavitakko, gandhavitakko, rasavitakko, phoṭṭhabbavitakko, dhammavitakko。

(中相小)只有名詞的vitakkānaṃ。(相增小)有4個: 動詞的vitakkehi, 複合詞的vitakkasahagatā, ākāraparivitakkena, vitakkavicāre。

另外是各種組合的兩部及五部獨自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