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10, 2022

初遇蘇戩嫻老師


如是我遇, 一時, 在小學階段, 就讀於牛頭角官立小學, 家住九龍區, 如何無雷公地飛到半山的必列者士街青年會中學呢? 當時的青中是band 2的政府資助學校, 我是以第二志願入讀該校, 就是貪個街名水蛇春的長, 又貪該校遠離九龍區, 遠離同學們。遠離同學們似乎也不斷重复的, 遠離中學同學、遠離設計班的同學、遠離大學同學、也遠離襌修的同修們啊, 但沒遠離各老師眾。我還記得小學六年級的班主任沈雪芳老師及教英文的Miss Wong, Miss Wong住在半山的羅便臣道, 我們有在中環相遇過。 與各老師眾的接觸時間保持較久, 最長久的, 該是蘇戩嫻老師, 整整三十年, 由1984年的初次相遇至最後收到老師寄來的2014年的卡片, 那張卡是她最沒心思的一張卡, 大概她也知道我們今生無緣再見。2014年我開始教巴利語, 在規劃課程及製作內容, 收生與改作業等等, 我最後寄給老師的卡, 就說明情況, 然後想及師丈該也退休, 他們多在美國, 故停了寄信。好頭好尾的結束接觸。不過我確信在未來的某一世, 我們還是會再見, 因為教與學的因緣, 我與老師那份緣, 未完。襌修, 很明確的心識, 是要再回來的, 正正就是還要再見老師們, 其中一位是Miss So。

中學的校舍細個小學很多, 學校的外觀亦甚不吸引, 校址在半山, 要爬樓梯, 對我來說, 爬樓梯街, 真是慘慘慘, 背着重書包, 須要半途休息, 多數我是走到水池街來爬樓梯, 一來梯級不及樓梯街的高, 二來樓梯數目少過樓梯街的, 所以返學若由上環地鐵站出, 就爬一節樓梯街到文武廟, 轉入四方街, 爬水池街。上環地鐵站是1986才通車, 此前住九龍區的學生返學, 要在中環轉車或行路, 我多數坐電車到上環站, 行路也是很辛苦的事。坐巴士在堅道落車, 從上落樓梯, 我有點畏高, 所以也不常如此。

放學亦是走水池街, 大部份學生是從樓梯街落去, 我則選取較少人行的路。這個行路都預示了, 人生也是行了一條少人行的路。


1984年的9月

當年日記: 一位老師進課室, 她在黑板上寫上"蘇"字, 然後自我介紹: "我姓蘇, 教你哋英文, 你哋吾鐘意聽嘅, 可以瞓覺, 但吾好比我知, 我知道嘅, 就一定會話。"

1985年的年終英語口試, 日記如是記錄:

6月20日, 星期四, 雨

當我坐在Miss So對面時, 有些緊張。因此次是最後一次和Miss So對話。其實我一直都很喜歡Miss So, 她比起其他女先生都好好多, 無論在樣貌、儀態、教書方法都比其他的女先生好得多。

Eng Oral, Miss So一開始就叫我讀書, 然後她開始提問。

Miss So: What do you do in your summer holiday?

me: I will go to learn computer to increase my knowledge.

Miss So: Have you a computer at home?

me: No.

Miss So: Have you play computer?

me: No.

Miss So: Have you any interest?

me: My interest includes collecting stamp, reading and swimming.

Miss So: What knid of book do you like to read?

me: I like ghost story.

Miss So: Where do you collect your stamps?

me: Some stamps I buy, some from Indonesia....

說到這裏, 就忘記了"寄來香港"怎樣說, 後來她可能知道我要說什麼, 就說是不是大多數郵票都是印尼寄來的? 我趕忙說是。

Miss So: Thank you.

我希望在中三她可以再教我或中四做我的班主任, 因為今年她是中四某一班的班主任。

再見了! Miss So!

----------------------------------------

雖然喜歡Miss So, 但並沒有改善我的英文。英文的改善一直要到大學吧, 尤其英語的改善。而中學時的英語, 三個學期的成積, 就如下: 


多數不合格的。無因為喜歡某老師而令成積改善。

-----------------------------------------------------------------------
1984-85年, 與Miss So就是非常普通的老師與學生的關係, 無事不會去找老師, 就是Oral才對談幾句。
當年她介紹完自己後, 就介紹她的教書方法, 做一份人名表, 默書合格的就用藍筆tick, 不合格的就用紅筆, 而人名表貼在公告板, 大家可以一目了然。
上英文課, 她讀一段, 大家跟她讀一段。亦叫名同學起立讀書, 糾正讀音。但對無聽書的同學, 她也是會叫起立讀書的, 即是叫人醒一醒啦。

當年我是希望年年都是老師教, 但沒很大期望。所以日記裡就是"再見了"。誰知道可持續三十年, 而且也因她改變不少, 人生路向與性格的改變。
在校內與在校外, 尤其在她家及書信往來, 完全是兩回事。






星期二, 11月 08, 2022

蘇戩嫻老師

 蘇戩嫻老師, 1945年1月16日在香港出生。

這個年份還是日治時期啊, 日本在港投降是在9月16日。

他的父親在堅道開補習社, 在家排名第九, 所以蘇家就是大家族, 而且這個家族又住在一起的。這個Miss So有講過, 當年我Y2時, 做Research, 無聊地Fax給她問了一些問題, 希望可取得些靈感, 所以她也fax回答我, 她是跟很多叔伯一起住在一間大屋裡, 她說有些封建。她似乎沒有兄弟姊妹, 但因為在大家庭中生活, 倒也有其他唐兄弟姊妹, 故她也會稱"家姊"、"阿哥"之類的。一直到結婚吧, 才自組家庭。

中學畢業於英華女校, 1963年。然後入讀香港大學, 主修西史。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在必列者士街的正式創立是1966年, 當時的首任校長是何世明牧師(1961-1977), 他規定任教英文科的老師必須是港大畢業生(wiki)。Miss So有教初中與高中英文, 不過我覺得她教西史勝過英文。

她入職青年會中學該是該校正式成立後吧, 1968-1969年之間, 做事後二年結婚。

1971年, 她結婚。大概是結婚後般往干德道吧。結了婚後, 並非立即生兒子, 九年後才生兒。

(何汝洛老師舊有blog下載)
這張相片攝於1970年, 還是黑白照的時代。Miss So當時是25歲。當時還是何世明牧師做校長, 34位老師在此相中。
老師畢業於英華, 她起碼有位學姊在, 原來黃韻秋老師也是英華畢業生, 但年長過Miss So十年, Miss So有說過在教同一班時, Miss Wong教英文, 她教西史, 若她教英文, Miss Wong就教西史。 當Miss So是一班的班主任時, 而Miss Wong有份教該班, 若學生有學習問題, Miss Wong會向Miss So談論學生的學習情況。


(https://www.facebook.com/WongWanChow)

1974年, Miss So 年近30歲。十位老師在此相中, 該是與Miss Wong較親密的吧。Miss So與Miss Yiu, Miss Hung, 2位Miss Wong較friend, 直至移民澳洲後, 與她們仍有直接聯絡。

與Miss So的相遇在1984年, 其時她已近40歲。但看上去, 像三十歲的。首次見面, 那份感覺與其他老師不同。

1988年, Miss So 43歲, 五個同學到她家。

這五個同學裡, 也有位博士, 神學博士, 講道。拿相機那位, 則趕走了三個博士, 包括佛學博士。

1990年, Miss So、楊寶源、麥鏐光、Miss Tam, 彭耀宗、Miss Yau、陳越群、陳華直、鄧光武, 這些老師全部遲職。這一年, 有二位老師對駡, 有二位老師結婚, 這學校的第三任校長所推的校政使到人事劇烈變動。就是由何世明牧師請回來的一班老師在這一年, 大部份遲職。部份老師是因為移民的, Miss So在92年之前已移居澳洲。當年的七月份, 我有致電到她干德道的家, 號碼取消了。

Miss So移民澳洲初期, 其父母仍在港, 故她每年都回港一至二次, 一直到其父過世。她的父親在1994年六月三十日在港去世, 該是比較突然的事情, 年初其父母還致電給她的。這時間她回港住了一個多月, 在其父過世後, 她把母親帶往澳洲同住。而師丈的父母在新世蘭, 故Miss So此後才減少回港, 倒是她的親戚多了到澳洲她家。但其子在美國讀書及工作後, Miss So 去美國時, 也會來港停一會, 後來也減少。

Miss So的眾多親戚似乎也般往澳洲, 她的哥嫂一家人與她家距離很近, 住同一條街。
1994年初, 澳洲發生山林大火, 近她們所住區, Miss So間屋無事, 但她的哥嫂的屋子後花園則波及。其母移往澳洲當在95或96年吧。Miss So 很孝順的, 有些事情, 她會親力親為, 剛好給我遇上, 所以我也借機問些問題。
學生中, 是否只有我跟過其母吃飯呢? 我喜歡她媽咪, 很隨和的, 至今我仍記得她媽咪的樣子, 不笑也使人感到慈祥的。

Miss So 無論在港或在澳洲的生活, shopping, 外出與親友聚餐外, 她的性格中, 在她可行的範圍裡, 她非常樂意助人, 有求必應的, 但也非無度, 不是老好人那種, 有時也會拒絶。她的樂意助人不單單是相識, 也包括不相識, 總之就是她接觸到, 她會盡所能的協助, 也會找朋友協助, 所以她其實也排滿不少事, 親戚又多, 朋友又多, 但跟學生的接觸, 不多, 大概得幾個學生跟她持續接觸。

2004年, 其子在美國哈佛讀博士, 她與師丈開始兩邊或三邊飛, 有時會途經香港短住。但至2012或13年後也少飛來港, 二邊飛多。

2011年, 她已般往chatwood的大厦居住, 其子在美國發展。
2012年, 她有個孫女。她會去美國幫手照顧孫女。
我與Miss So的最後書信往來是2014年。當時她說將迎接新的孫兒誕生。
2015年, 她有另一個孫。

2018年, 她患cancer, 似乎也沒通知Miss Yiu, 該年Miss Yiu的父親往生, 所以Miss So 沒跟朋友們說吧, 親戚那邊則知道, 每星期的週末例行的聚餐, 不可能不知道。

2021年, 師丈的醫務所在放售, Miss So 移居美國。
2022年八月三十日離世。

Miss So, 我們還是會再見的, 仍是師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