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15, 2021

佛陀的觀襌一: 佛陀開創觀襌

       觀襌是由佛陀所提出,此前只有止襌,其時最高的止襌是非想非非想處定(Nevasaññīnāsaññī) 。佛陀這邊創立了滅盡定超越外道最高襌定, 但滅盡定又規定與道德最高者的四果阿羅漢才能證入, 佛陀也是阿羅漢之一, 普通貪與神接觸者或普通人有貪瞋痴的, 與滅盡定無緣。襌定並非佛教專有,亦非印度人獨修,在中東的猶太人極早已發展襌定。從猶太教到婆羅門教的止襌,其作用都是用來與神溝通或與神合一的。

        猶太教或後來的基督教的默禱的目的是與耶和華溝通、借此與神親近,並且得到啓示力量與平靜快樂。默禱分兩邊: 一是默想, 一是祈禱。猶太教的襌修記載始於以撤,創世紀24:63 黃昏時,以撤出來田間默想,צא יצחק לשן   בשדה לפנו

以撤יצחק (Isaac)是阿伯拉罕的兒子, 此詞跟巴利語issara, 非常相似。 長中部都有issara此詞。創世紀把代表襌修的希伯來詞語: שןח (suach), 中譯為默想(聖經新譯本及和合本), 英譯的諸多版本都是meditation 在此, 田間象徵的是大自然。佛陀在童年時即已在田間證入初襌,  佛陀在談大念處經時, 那個襌修背景也是大自然處的, 在樹下或在露天處。

    以撤當時的襌定並不入得深, 聽見聲音即開眼, 開眼後見到駱駝來。

        耶教最高達到的目標是得到極樂及得到各種神通, 以此證明他們是獨一神所選取之人, 尤以從光中見神或直接就是見光即等同見神, 新約的約翰一書1:5 神是光。這句既有象徵性, 亦有從襌光中見神的幻象。襌修見光在印度教與佛教的襌修, 在近行定時即能産生光, 從光中向外觀時, 即可見神見仙見鬼見各種山河大地或天界或地獄界, 在佛教裡, 這只是心向外求的錯修歧途。但在耶教, 由於聖經並沒說及襌修方法, 默想內容與技巧並沒說明, 寫作聖經或抄經者並非那些擁有襌修經驗的人, 所以他們的默想只能利用大自然的寧靜來使心靈也靜下來, 如此無法産生襌定之光。

    猶太人有誦經與背經的傳統, 所以該有些經文是用來反复背誦, 而反复背誦能使心達到專一, 即或許能達到初襌的境界, 這個背經之法而作為襌修工具, 在瑜伽的誦那個天字om與佛陀的誦經, 以此達到某個境界是一樣的。

   印度的瑜珈,此最早出現在西元前1500年,略後於猶太教的。婆羅門也是拿來通神用,但發展出不同的方法,有呼吸法、聲音法、誦咒法,例如用oṃ作根詞重複念誦。無論那種方法,其目的也是通神或與神合一的。

佛陀之前是沒有觀襌的, 都是止襌的, 並且都是用來通神或以此得到各種神通, 吸引信眾。

佛陀在童年在田間襌修, 即證入襌定, 出家六年的沙門修行中,也跟從兩位外道老師, 阿羅羅.迦拿摩(āḷāra kālāma)及優迖迦.羅摩子(udaka rāmaputta)修襌定達到無所有處及非想非非想處,是那個時代,襌定能達到最高之處。但是,佛陀還是察覺有微細煩惱無法靠最高襌定消滅, 該注意的一句話是dhammo nibbidāya na virāgāya na nirodhāya na upasamāya na abhiññāya na sambodhāya na nibbānāya saṃvattati不能導致厭離離貪熄滅平伏特別知識證覺涅槃。襌定去到最高處都不能導致這些, 亦即不能消滅導致投生的煩惱。

在此我們得見一件事,佛陀的覺察能力極高,比當世之前的所有人都要高,否則他不會覺察還有煩惱並未盡滅,而且他也不以達到神通或特別知識為最高目標,  而以消除心理污染與煩惱為最高目標,他想達到心理的清淨無染, 所以他認為這些襌定不能達到不能止息煩惱,也不能止息投生。他也不認為神能主宰萬物, 不承認神的創造世界, 當時他都未證覺的, 但也非普通人, 因已證到當世最高的襌定, 在如此高的襌定, 必然經歷初級襌已能達到的各種超常現像, 見光該是最普通的。但由於他不信神權思想, 所以他不認為達到最高的襌修境界是終極, 他達到當世的最高二種襌定也是靠神通來達到的。於是另找方法,這個另找方法就已跟前人分道揚標了,前人找的方法是與神溝通之法,並且以見光及通過光見神為見證。以襌修作敬神拜神之工具。佛陀找的方法是盡除煩惱根,跨越被前人認為的最高天神,也跨越人類的雜染煩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