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19, 2019

慈經與注釋的講解

Karaṇīyamettasuttaṃ:此经记在小部小誦的第九篇经。而在增支部第七集則有篇慈心經mettasuttaṃ. metta 在巴利圣典裡是极重要的覌念, 也是极重要的修法, 作为护卫襌修之首。无论是否重瞋心, 都需修习慈心。經典裡是Karaṇīyamettasuttaṃ, 而它的注釋則用Mettasutta, 传統认为五部巴利藏经的注釋是由觉音尊者所注, 但現代学者对此有質疑, 认为小部注釋非他所注。(Hinüber 1996)
Karaṇīyametta: karaṇīya + metta
.....................未來被动分词+名词中性, 兩词合在一起而沒连声变化, 是复合词
................................应作 + 慈/慈心/慈愛
分词作形容词功能, 修飾后面的名词。
suttaṃ: 原意是線。
应作慈愛經。

Karaṇīyamatthakusalena, 由三个词組成, 中间插了个鼻音, 因此有连声变化
Karaṇīya:未來过去分词, 应当做
+ (m)attha: 阳或中性,(註釋) 利益: 尤指對自己的利益 
+ kusalena: 具格, 具有善
应当做具有善的利益
註釋說利益指对自己的利益, 未得到的利益该得到, 未达到的应达到。达到利益是有技巧的。

yantasantaṃ padaṃ abhisamecca
yan + taṃ 凡是該, 
santaṃ: 寂靜, 中性對格; 
padaṃ:方法
abhi + samecca 完全了解 / 完全證知/完全學習,abhisameti 的通格
凡是对寂靜方法完全学习后 
注釋:
yaṃ tanti paccattavacanaṃ
"yaṃ taṃ" 即paccattavacanaṃ, pati+atta 个別地, 各自的, vacana说话, 表达
各自的话 
Santaṃ padanti upayogavacanaṃ, tattha lakkhaṇato santaṃ, pattabbato padaṃ, nibbānassetaṃ adhivacanaṃ.
"Santaṃ padaṃ" upayogavacanaṃ 表明这是对格
 tattha lakkhaṇato santaṃ 在此从特徵上寂靜的, 
lakkhaṇa+to, to 从格的特別后綴形式
pattabbato padaṃ, 未來被动分词(FPP) 应被达到, 应被得到, 应得到方法
nibbānassetaṃ adhivacanaṃ nibbānassa+etaṃ 涅槃的+这, 这涅槃的, 
adhivacanaṃ, 至上语=标明
这涅槃的标明 
因此有些译者在看了注釋后, 把Karaṇīyamatthakusalena yantasantaṃ padaṃ abhisamecca 译为:
欲獲得寂靜的善行者, 应如是修学 

Sakko ujū ca suhujū ca, suvaco cassa mudu anatimānī
sakko: 形容词作阳性主格, 能干的人
ujū: 形容词, 若作主格复数, 与sakko不配, 故作从格单数, 而从格可表示理由, 因为正直
ca: 不变格词, 及
suhujū: 形容词, 勤勉認真, 诚实, 诚懇
suvaco: 主格, 善语
cassa: ca+assa, 连声词, atthi的祈愿式第三人称单数, 及+有
mudu: 溫文
anatimānī: 不驕慢

注釋:
sakko=samattho paṭibalo 能干=能干, 有能力的
Ujū  ajjavayutto 与正直, 誠懇有关, ajjava正直, 誠懇, yutto 与...相关
Sukhaṃ vaco tasminti suvaco 在此為快樂的說話
Assāti bhaveyya. 应是, 祈愿式第三人称单数
Mudūti maddavayutto. 与溫和相关

能干善语的(人)应是正直、诚懇、溫文、不驕慢

Santussako ca subharo ca,appakicco ca sallahukavutti;Santussako: 形容词作阳性主格,滿足的,知足的,高興的。santus: santussati的过去分词,滿足的,快乐的+saka除作形容词自己的外,也作形容词:欢喜的subharo: su+bharo: 善+支持、护持, 容易护持,容易供养appakicco:appa+kicco 少+責任,kr.t+ya,pp ->kr.cca ->kiccasallahukavutti: sallahuka + vutti,sam + lahuka 同化为sallahuka, 輕松, vutti:生活, 生活輕松 
知足易护持,生活輕松

注釋:
 ‘‘santuṭṭhī ca kataññutā’’ti ettha vuttappabhedena dvādasavidhenasantosena santussatīti santussako.
在此"滿足及感恩",在此依区分有十二种滿足:
1.  
Atha vā tussatīti tussako: Atha vā 或, 或滿足
2.  sakena tussako: 通过自己滿足
3.  
santena tussako: 通过滿足而滿足
4.  
samena tussakoti santussako: 通过平靜而滿足
Tattha sakaṃ nāma ‘‘piṇḍiyālopabhojanaṃnissāyā’’ti evaṃ upasampadamaṇḍale uddiṭṭhaṃ attanā ca sampaṭicchitaṃ catupaccayajātaṃ,tena sundarena vā asundarena vā sakkaccaṃ vā asakkaccaṃ vā dinnena paṭiggahaṇakāleparibhogakāle ca vikāraṃ adassetvā yāpento ‘‘sakena tussako’’ti vuccati. 
在此自己名为"依止享用缽食"如是
循环背誦具足戒及接受四資具为生,  依美的或醜的, 小心或不小心,在适时取用, 在适时享用,見到改变后,維持个人生活。
 
Santaṃnāma yaṃ laddhaṃ hoti attano ‘vijjamānaṃ ,已獲得自己的存在(價值) tena santeneva tussanto tato paraṃ na patthentoatricchataṃ pajahanto从此到彼不希求、舍棄过度的貪。
 

 Samaṃ nāma iṭṭhāniṭṭhesu anunayapaṭighappahānaṃ, tena samena sabbārammaṇesutussanto. 平靜在斷了好惡, 通过平靜滿足於一切境界。 

Santindriyo ca nipako ca, appagabbho kulesu ananugiddho.
Santindriyo ca nipako ca, 这是ca 的通常見到的結構, Santindriyo ca nipako ca, 前后都是主格单数时, 此时並列句子, ca ca的形式。
Santindriyo: 复合连声词, santi indriya 宁靜 根(機能 感官);
nipako: 总明、審慎、明智

注釋: Santāni indriyāni assāti santindriyo, iṭṭhārammaṇādīsu rāgādivasena anuddhatindriyoti vuttaṃ hoti. 
 assāti: assa iti "Santāni indriyāni assa" santindriyo 他的宁靜诸根是靜根.
indriyāni: 复数, 即六根平靜
assa: 指示代名词, 他的
iṭṭhārammaṇādīsu: iṭṭha+ārammaṇa+ādīsu在可喜中+境+等等= 在可喜境中
rāgādivasena: rāga+ādi+vasena 貪+等等+具影响力、具控制= 具控制貪等
anuddhatindriyoti an+uddhata indriya+iti 不掉舉、无躁心+根
他的根是宁靜,在可喜境中具有控制貪等, 无躁心的根。

意思即是諸根平靜, 就算有貪等生起, 亦具有控制的能力, 使心无躁而平靜的。

vasa 是名词, 不是动词, 跟动词基沒关係的, 因此不是住啦。

Nipakoti viññū vibhāvī paññavā, sīlānurakkhaṇapaññāya cīvarādivicāraṇapaññāya āvāsādisattasappāyaparijānanapaññāya ca samannāgatoti adhippāyo.
Nipakoti: viññū vibhāvī paññavā 明智的, 总明的, 具慧的
sīlānurakkhaṇapaññāya:sīla+anurakkhaṇa+paññāya 戒+保护+具慧= 具慧的戒保护
cīvarādivicāraṇapaññāya cīvara+ādi+cāraṇa+paññāya 衣+等等+行动+具慧=具慧行衣等, 衣等即衣食住行等
āvāsādisattasappāyaparijānanapaññāya: āvāsa+ādi+satta+sappāya+parijānana+paññāya
居所+等等+七种+有益的, 健康的, 适当的+知识, 认知+具慧
=具慧对居所等七种有益的知识
samannāgatoti samannāgato+iti 具備
adhippāyo: 意图, 欲求

所以这个总慧亦有範圍, 具慧的戒保护, 具慧对衣食住行的行动, 具慧对居所等有益的知识。
那七种呢, 要看清淨道论啦。

appagabbho kulesu ananugiddho
appagabbho : a+p +pagabbho = 否定前綴+插入子音+无畏=畏懼
kulesu:  家族, 中性处格复数
ananugiddho: an + anu + giddho , 否定前綴+前綴+gijjhati的过去分词=不追求/不貪求

畏懼、不追求於家族 

慈经第三段
Na ca khuddaṃ samācare kiñci, 
yena viññū pare upavadeyyuṃ; 
Sukhino vā khemino hontu,
sabbe sattā bhavantu sukhitattā.

na: 不变格, 沒有, 接动词samācare
ca: 不变格, 及
kiñci: 不变格, 任何
samācare: sam + ācāra = 行为
khuddaṃ: 小
及沒有任何小行为

注釋: khuddaṃ samācare
kāyavacīmanoduccaritaṃ khuddaṃ lāmakanti (
kāya-vacī-mano-duccaritaṃ 身-口-意-惡行= 身口意惡行
微小低劣的身口意惡行
yena viññū pare upavadeyyuṃ
viññū: 阳性-ū尾主格单数, 智者
pare: 在后
upavadeyyuṃ; upa + Vad+eyyuṃ 前綴+根+祈愿式第三人称复数: 可能会責備
yena: 因为/哪裡
在后, 智者可能会責備。
 注釋: Tato tassa samācāre sandiṭṭhikamevādīnavaṃ dasseti ‘‘yena viññū pare upavadeyyu’’nti.
由此那些行為把自見的显示給人看即"智者可能会責備"。
無知者無量, 他们做事有过失或无过失, 有小过失或大过失。而智者有限, 因此他们发現及深入了解后, 说非是非, 说对是对。
Sukhino vā khemino hontu
hontu: 命令式第三人称复数, 愿他们是
Sukhino: 舒适. 主要是身体方面的
khemino: 安宁
愿他们舒适或安宁

sabbe sattā bhavantu sukhitattā.
sukhitattā: sukhita+atta 已快乐+自己=自得其乐
愿一切眾生自得其乐

注釋:
Kheminoti khemavanto, abhayā nirupaddavāti
安宁即具有安宁/安穩, 无懼, 沒有不幸之事
Sukhitattāti sukhitacittā.
自得其乐即快乐的心
Ettha ca kāyikena sukhena sukhino, mānasena sukhitattā
kāyikena sukhena: 通过由身体引起的快乐, 关联到身体的快乐
在此, 通过由身体引起的快乐是快乐, 心的自得其乐

慈经第四段
Ye keci pāṇabhūtatthi, tasā vā thāvarā vanavasesā;
Dīghā vā yeva mahantā , majjhimā rassakā aṇukathūlā.
Ye keci : 凡是
pāṇabhūtatthi: pāṇa(呼吸) + bhūta (眾生) + atthi (有) - 有呼吸的眾生。
此处的bhūta 包括植物。
tasā : 动搖的众生
vā: 或
thāvarā: 不动搖的众生
anavasesā: 剩余的

注释: thāvarā 指捨棄貪与畏懼的阿罗汉
 Dīghā: 長的。注: 蛇、魚、某些鳥
yeva: 乃至
mahantā: 大的。注: 在大海、沼澤裡的魚; 在陸地上的大象与蛇; 非人处的阿修罗
majjhimā: 中的。注: 馬、羊、蛇、豬等
rassaka:短的。注: 如侏儒、低等尺寸的众生。
aṇuka :小的。注: 肉眼見的、天眼見的水中微生物
thūlā:粗的。 注: 圓的、貝殼类等众生

慈经第五段
 Diṭṭhā vā yeva adiṭṭhā, ye va [ye ca (sī. syā. kaṃ. pī.)] dūre vasanti avidūre;
Bhūtā va sambhavesī va, sabbasattā bhavantu sukhitattā.
Diṭṭhā:  passati 或 dassati 的过去分词, 兩词同解为: 見。过去分词就是已经过去了, 但作为形容词的功能, 已見过。adiṭṭhā 前面有个短-a 作前綴, 就跟后面的词相反的, 未見过的。

yeva 不変格词, 強调, 甚至
这句就是已見过或甚至未見过。

注释解釋Diṭṭhā, 指自己眼睛笵圍內所見到的attano cakkhussa āpāthamāgatavasena, 从前見过了的diṭṭhapubbā。就是从前曾经用自己眼睛在感官笵圍內所見过的。
 ye va [ye ca (sī. syā. kaṃ. pī.)] dūre vasanti avidūre.

[..]是兰卡版第四結集的, 用ye ca, 緬甸版用 ye va, 解釋上当然会有不同的, ca: 及; va: 或. 
这裡是及或是或, 亦沒太多所谓。
ye  任何
dūre va avidūre 远的或近的
vasanti 他们住
他们住得远或近的
自己作中心点來看众生是远的或近的。就是距离自己是远的或是近的。

 Bhūtā va sambhavesī va

Bhūtā 众生, 跟satta 有些不同, 这个众生什么都包了的, 包括植物; satta 也是众生, 不包植物, 只包有心识的生物。Bhūtā 就包括沒有心识的植物与所存在的。
相应部的注釋裡有对此词作定义, 明法尊者的<<巴汉词典>>裡有:
bhūtasaddo pañcakkhandha-amanussa-dhātu-vijjamāna-khīṇāsava -satta-rukkhādīsu dissati.(生物︰(具)五蘊、非人(鬼神、天人)、(具有四大)界、存在、漏盡者、有情(satta)、樹(、草木)等。)
这样的定义就跟satta 众生或有情, 有情这个译法不会引生歧义。

这裡这个Bhūtā 指已经出生的, 过去分词。
或是还未出生但在寻求出生的sambhavesī.

第六段
Na paro paraṃ nikubbetha, nātimaññetha katthaci na kañci ;
Byārosanā paṭighasaññā, nāññamaññassa dukkhamiccheyya.

Na paro paraṃ nikubbetha
Na + nikubbetha : 不/沒有, 否定词, 而这个词要跟动词一起看, 就不容易出錯。
nikubbetha: 使役动词, 使人做, 注释給出Na nikubbethāti na vañceyya. 就是说这词是祈愿式的第三人称单数, 但经裡是tha , 无论那个动词类都指向第二人称复数的。在文法規則上有一條是动词根+atha ->名词干。但若转了名词干, 是要变格的, 这裡就沒有。
paro paraṃ  互相之间
跟注釋的解釋: 愿他们互相之间不欺騙。
不跟注釋: 愿你们互相之间不欺騙。
保守的译法: 互相之间不欺騙。
nātimaññetha katthaci na kañci
katthaci  na nātimaññetha kañci

katthaci: 不变格词, 无论什么地方
nātimaññetha: na atikkamitvā maññeyya. 
atikkamitvā: 征服后
na + maññeyya 愿不认为
无论在任何地方, 愿不认为
kañci :  ka 的对格单数, kaṃ+ci, 无论任何人
无论在任何地方, 愿不认为任何人
Byārosanā paṭighasaññā
Byārosanā 阴性单数主格, 瞋怒
paṭighasaññā: paṭigha 厭惡 + saññā想, 复合詞
瞋怒厌惡想

注釋: 瞋怒以身及口为特質, 厌惡想以意为特質

nāññamaññassa dukkhamiccheyya
注釋, aññamaññassa dukkhaṃ na iccheyya . 
互相之间的苦不愿有

 第七段
Mātā yathā niyaṃ puttamāyusā ekaputtamanurakkhe;
Evampi sabbabhūtesu, mānasaṃ bhāvaye aparimāṇaṃ.

Mātā yathā 如同母亲
niyaṃ 形容词作对格
不是自己的母亲, 而是母亲对自己
puttamāyusā: putta+m+āyusā 对兒子+以生命(具格, mana組), 复合詞
 ekaputtamanurakkhe:  eka+putta+m+anurakkhe 一个+兒子+插进去的+隨护, 保护独子
如同母亲对自己兒子以生命來保护独子般

 Evampi sabbabhūtesu
在一切众生处亦这样
evam+pi, 连声词
sabba+bhūtesu: 复合词, 在一切众生处

mānasaṃ bhāvaye aparimāṇaṃ
mānasaṃ: 中性主格, 心意
bhāvaye: ;祈愿式三单, 应修习
aparimāṇaṃ: 中性主格, 无量
心无量应修习。

注释: 应对一切众生、无量众生为所緣, 修习无量心意。

第八段
Mettañca 
sabbalokasmi, mnasa bhvaye aparima;Uddha adho ca tiriyañca, asambdha averamasapatta.
Mettañca sabbalokasmi,及慈心在一切世界中Uddha: 上面, 指无色界的有情 
adho ca: 下面, 指欲界有情
tiriyañca: 中间, 指色界有情
asambdha: 沒有障礙, 沒有界限,沒有分朋友或敵人avera+m+asapatta: 无怨恨+无敵人
及慈心遍滿世间, 上、中与下, 沒有障礙、沒有怨敵。

第九段
Tiha cara nisinno va, sayno yvatssa vitamiddho;Eta sati adhiheyya, brahmameta vihramidhamhu.

Tiha cara nisinno va: 或站或行或坐, sayno yvatssa vitamiddho: 或躺臥直至離昏沉;vi+gata+middhoEta sati adhiheyya: 应決意这念(慈心的念), 祈愿三单brahmameta vihramidhamhu: 在这裡被称为梵住 brahma+m+eta vihra+m+idha+m+ahu 梵+这 住+这裡+称为(aha过去式三单)


第十段Diṭṭhiñca anupagamma sīlavā ,dassanena sampanno 
 kāmesu vineyya gedhaṃ,  na hi jātu gabbhaseyyaṃ punaretīti. 

Diṭṭhiñca anupaggamma: 不陷於邪見, 
sīlavā dassanena sampanno: 具足戒、具有見
kāmesu vinaya gedha: 在貪欲中应调伏貪欲 kma: 欲乐、情欲、官能享乐;gedha 貪欲
na hi jātu gabbhaseyya punaretti: 永絶於轮回转世
jtu+g+gabbha+seyya 出生+子宮+卧

星期四, 4月 18, 2019

下白泥泰國廟修一晚

本來沒打算過一晚, 亦沒打算去下白泥廟的。但星期日, 遇見隆波震達, 他問我怎樣? 我說明日入廟過一晚吧。說了兩次, 他點頭。

大家都想我多入廟修啦。

隆打宴及僧團都在, 居士眾也是一大堆的。

一入去就遇見阿曲, 很久沒見她啊。人的多弄得我有點不舒服的, 弄完益力多後, 離境, 去了菜地那邊, 遠離人群, 至上吉祥。連影相都好像沒意願的, 只想靜靜地一個人。
供僧時, 出來, 我還是影了些相及錄影了些片段, 也帮忙傳菜。
也帮忙供美棋。美棋們嘛.....好像沒被教導的, 泰國居士對美棋也是.....我是跪在大美棋前面, 傳菜者拿菜來後, 我給大美棋, 但是.......看見美棋一邊吃一邊拿菜.......他們是自修的吧? 不是住在廟裡, 也沒被僧團所教導。
其實美棋在泰國是作為出家尼師的, 就是出家人之一啦, 出家者有出家者的戒律, 五戒是通所有佛教徒的, 其中一條是盜戒。此戒在出家众中或居士八戒已经須持好, 就是居士供上飯菜的碟時, 出家眾須要同步接受的, 比丘嚴持戒律的會用異物件來接受, 但也是同步的。
泰國的美棋有點自生自滅的感覺, 泰国居士本身亦沒幾個尊重這些美棋的。
其中一位美棋見我跪着, 問我是否香港人? 我答是。

吃飯都不知在那裡吃好, 學生那边有個位, 我坐了幾分鐘後, 移步到襌坐處, 對海食飯, 遠離人群, 至上吉祥。


那兩日我都用手吃, 正念地吃飯。
中午與學生去石山那邊襌坐。有奇境, 有戲看。廟跟家的确不同的, 在廟襌修的品質可以非常好, 在石山處襌修, 就有戲看, 一格一格的。我以為夜晚隆打在, 是否更有奇境看呢?
點知當晚隆打不在的。
我本來也打算在此襌坐的, 落雨就落雨, 落雨也聽海浪声, 不喜欢在屋裡。轮姊卻提議在阿紅那邊, 用那個蚊帳, 啊, 好吧。隆波的蚊帳, 我喜歡頭陀傘, 之前想有自己的一把, 現在依然想有自己的一把。
隆波那把是不可移動的: 

它給固定了。

我们用的那種是要自己開傘與掛蚊帳的, 這過程很體現某種堅持的, 尤其對女眾。
頭陀傘是隆普曼流傳下來的。阿贊平时我們用襌修蚊帳, 但帶出去不及頭陀傘方便的。
隆波震逹這把的蚊网似乎是用絲造的, 很軟的。
輪姊對我說把蚊帳尾放入席中, 我說我知道。
洗与摺這蚊網是文師父親自教我们的, 當年我學佛襌修半年就跟文師父去大嶼山修三日戶外營了, 其實文師父教了我們很多, 當然包括襌修技巧, 他教的技巧, 今天我也跟學生及網友們分享, 有時也作出指导, 很多方法還是用文師父的。他給起塔, 總有其理。

初修的香港人去泰國廟, 隨時只學到泰國佛教的迷信, 大部份泰國人都迷信的, 亦很自把自為的. 但是無明人士聚在一起, 也是共業吧。

那一晚的奇事大概就是我睡不了咯, 也沒入什么的定, 亦沒奇境, 沒戲看, 但是居然沒有睡意, 整晚眼光光望天光的, 這本身就很奇妙。在家十時或十一時就睡了, 在廟卻可以沒睡意, 跟以往也不同, 無須頂過什麼的, 就是無睡意, 就分開了廟的不同家吧。

第二朝大概四時多就起身了, 那個厠所嘛......

大概另一件奇妙事是整晚我也沒感到肚子餓, 但四時多时開始感到有點餓了, 沒有了德姨, 廟似乎少了些什么的。我飲了杯華田就離開廚房了。在路行襌, 這一日行了五六小時, 都不感到累, 真是奇妙。這兩日一直有遇昆蟲與細青蛙屍體, 把牠们埋了后, 誦善吉祥偈。

供僧後, 由於下雨, 我坐地上用手食飯, 修觀。
A, L 及還有一位也坐地上, 碟放枱上, 然后三個人跪着啊, 也不知是誰教的, 超越僧團啊, 凡是超越佛陀與僧團的, 就是無人教呗。自己教自己就搞到莫明奇妙的。他們三人朋友而有傾有講,對我無影响, 我修觀。怎樣食飯也是文師父以前教落的, 短期出家營時及阿贊平都有教過, 各有各修咯, 他們說他們的, 朋友相聚嘛, 有傾有講咯。

我跟學生各自修, 少部份时間會一起吧了, 大部份時間都各修各的。

食完飯繼續行襌。

有斷枝, 我不夠高, 叫了學生來, 她也不夠高, 便一起到廚房, 她向輪姊問有沒有刀, 輪姊給她一把菜刀, 怎能用菜刀啊? 我問輪姊有沒有大剪刀剪樹枝的, 亞唉叫我去工具室拿, 是啊, 忘了有間工具室啊。拿了大剪刀去剪, 卻不夠利, 最後還是學生把那樹枝硬扯下來。


我一直在此行襌, 落雨也一樣的行。

沒下雨前是脫鞋行。

遇到有人來廟供僧, 把物品交下來後, 即離廟。我問她若有時間就襌坐一會兒, 她說要考试, 就走了。襌坐五分鐘的那份功德大過供养食物啊, 她卻走宝的。布施物質容易, 布施时間襌修就好難的。

下午遇見棠棠入廟, 奇怪她會獨自入廟啊, 原來佢又有份搞那件襌修營的事。
輪姊向棠棠大呻廚房好多嘢做, 無人帮佢。棠棠狂對她說襌營會有好多義工過來帮忙的, 輪姊無表情, 呵呵呵......到時輪姊嘛.......

無知僧加班無明居士搞的襌修營.......
文師父很早就知有下白泥泰國廟, 但從來沒借他們的廟搞活動啊; 阿贊平亦從來沒借他們的廟搞任何活動。
泰國居士以為搞襌營好容易, 隆波振達只借出地方, 及造了幾個貨櫃屋, 就沒理會了, 他只是借出地方吧了。隆打宴与隆波馬勒沒提這事啊......這兩間廟從來都好多外來僧團借廟來招攬信眾, 屹立到現在, 並非很多港人或泰國人到此廟, 總是有因有緣的。
上次Alice的親戚搞廟都搞了一段長時間, 近些年都搞完了; 接著是光頭女搞啦, 連帶無知僧一齊搞, 搞襌營什么的, 搞不成。好啦, 今次這個......請來神僧啊。
隆波振達教了一招: 今次我都學他啦, 有些事明知都不理。跟這個緣就無關係了。
本來想同棠棠一起離開廟的, 點知她又去帮輪姊, 輪姊對我說一句: 一齐走有伴。
但棠棠遲遲都吾走, 咁我還是走先啦。

这一搞就知廟裡那些泰國人跟那邊有路, 遠離愚人, 至上吉祥。
文師父、阿贊平、隆打、隆波马勒、隆波震達及隆波林教導。一脈相傳的教導啊。













2019西華路泰國廟

今年隆打及僧團因為下白泥的新廟而留港八日。新廟是在上年才有人送塊地給隆打, 只是給僧團住吧了, 並非布施出來的。而隆波震達則有幾個月不在港, 到今年初才回港, 然后就帶居士們到新地起屋。

星期日還是入了西華路廟, 為母亲、表哥与表嫂簽了册, 比往時那份布施是多了啦。然后去佛堂頂禮先, 然後遠遠向隆打及隆波馬勒頂禮, 都不用他们見到啦。接著我獨自去了樹林, 現在那邊有很多斷樹枝須要清理的, 好像沒什麼人去清理。我也不知要把斷枝拿到哪裡去, 因此也沒動手。地面在搞什麼, 我都沒理會。那些人多多的活動跟我沒關係的, 我也沒好那些浴佛或浴僧, 這些儀式都是後期, 甚或適應現代人搞出來的, 做這些, 福一定有的, 但是若沒實修, 這些福頂不了多久的。從我學佛至今, 我都沒搞過這些。


水的清淨是印度教的核心教理, 印度人又怎樣了呢? 那條恆河水, 細菌数量驚人, 印度的水污染亦很嚴重。泰國人其實跟那裡的人也一樣的迷與信, 滲雜了大量的印度教與泰國的神教, 傳下來, 成了泰國文化的一部份, 僧團應這些居士的須要而給與最大程度的隨緣。但隆打的嚴持戒律可見於拒絶把廟世俗化到舞獅潑大水等傳統的應節活動, 隆打禁止了, 因此這座泰國廟在香港各泰廟中, 還是深深的保留了森林派的傳統, 沒有為吸引人而用上世俗的玩法。因此來廟的泰國居士亦不是很多。
今年取消了托缽活動, 改為僧團自己出來拿食物, 拿了後回佛堂去食, 也免了泰國信眾的截取食物的那种惡業吧。

回到地面吃飯, 見到學生, 就一起坐, 然後見到Ah-A, 的确很久沒見了, 也沒談到什麼。
給了三本書學生, 讓她帶回去寄給尊者, 就完了这整件事了。

學生跟我到樹林裡拿書, 我們在閑談時, 我忽然想起那些斷枝的去處, 僧團有蒸氣室, 就是燒柴的嘛, 那些樹枝等就可以給他們燒咯。我把斷枝般出去, 也沒般到樓梯, 只是般到入口處, 再般出去就比較容易的。



有段時間就襌坐一會兒, 在這裡:

好像有人留了個位給我, 那些枯葉被掃進裡面, 因此我得以在此襌坐一會兒, 坐不久, 很多蚊, 咬到左手都是蚊, 痕了幾日的。

蚊咬, 痕時不要去抓, 沒去抓癢的, 一日後就不再癢了, 抓一抓的, 就痕了幾日咯。狂塗藥止痕。
不過有僧團在, 襌坐品質都是很好的。原本我覺得在家都一樣的, 現時家裡靜過廟的。但還是在廟, 襌坐品質好很多。

學生帶我去見庫把, 因為他懂普通話, 跟他對談幾句, 感覺很好, 他的人比較謙虛, 在此廟住了兩年, 啊, 那是隆打的安排了, 他懂普通話與英語, 而庫把滅懂英語與日語。隆波馬勒懂印尼語與英語, 也懂點廣東話的。此廟的僧眾懂多國語言。

上次有東北學生來港問隆波振達法, 庫把滅做翻譯。
大僧嘛, 有幾位, 隆打宴肯定是大僧啦, 六十戒腊, 今年81歲了。隆波馬勒也肯定是大僧, 今年六十幾歲吧, 前幾年是六十歲。

隆波馬勒及此廟的僧眾嚴持戒律, 就算已有大成就了, 師在, 也沒自己去說法的, 也沒搞什么襌修營啊, 誰來廟襌修, 有問題問誰就去答。他們其實不用修者去问的, 神不知鬼不覺就給襌修者弄個好因緣, 讓襌修者自己去過。

以前阿贊平也是如此啊, 沒說什么, 也不用說, 就弄個好的因緣, 讓我們自己去過。

此廟的僧團也是如此。

很多都是德道高僧來的, 但卻极低調, 也不會自立門戶或去請非隆普史的外僧來指导居士。但兩間廟都有借過地方給外來僧俗搞活動, 主持不理會, 誰中招去跟外來僧團修行, 此廟僧團亦不作理會。

隆普史的僧團有被教導的, 侍僧除了拿飲品服侍大僧外, 他們其他時間是不入廚房的。另外就算出家已五年的僧眾, 都不輕易教居士的, 就算是主持的隆波, 由於未到四果, 都會怕教錯別人。

不像華僧很多, 什麼都沒有, 就去教人。港僧現時, 阿贊耀跟在隆波简哈處, 阿贊興緊跟在各大師父處, 阿贊興曾經被阿贊平帶到文師父在馬來西亞的正見寺, 他似乎也沒有任何的网上平台, 阿贊耀也聽從隆波简哈之言, 退出网上平台。顯得是未來的福田, 什麼都沒有, 專心修習, 何必急着弘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