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04, 2018

(轉載)警惕巴利經典翻經譯中的偏譯見

作者: metta
不时有人在推荐一个“汉译巴利三藏app”,于是就选了一篇特别重要的经典译文来看,这篇就是《中部 131 一夜贤者经》。但注意到译者把本来该译成“过去时”的地方,都译成了“过去世”,“时”与“世”,一字之差,就会把人人可用的修行方法变成奇怪 不合理的方法。下面摘一段译文:
“      不追忆过去,
       不期待未来;
       过去已过去,
       未来未到来;
       对现在之法,
       当处即观照。
       智者增修彼,
       不羁.不动摇。

       热忱今日事,
       谁知明日死?
       绝没有不与
       死大军相约!

       如此热忱住,
       日夜不懈惰;
       此一夜贤者,
       寂静牟尼说。

      273. 诸比库,如何是追忆过去呢?追忆‘过去世有如此之色’而喜欢其处;追忆‘过去世有如此之受’而喜欢其处;追忆‘过去世有如此之想’而喜欢其处;追忆‘过去世有如此之行’而喜欢其处;追忆‘过去世有如此之识’而喜欢其处。诸比库,这就是追忆过去。
      诸比库,如何是不追忆过去呢?不追忆‘过去世有如此之色’而喜欢其处;不追忆‘过去世有如此之受’而喜欢其处;不追忆‘过去世有如此之想’而喜欢其处;不追忆‘过去世有如此之行’而喜欢其处;不追忆‘过去世有如此之识’而喜欢其处。诸比库,这就是不追忆过去。

注意这里把对偈颂里追忆过去的解释翻译成“追忆‘过去世...’” ,这就有问题了。按照上下文,正确的译法应该是“过去时”,而不是“过去世“”。我见到的以前的三个中译本都没有翻译成过去世。最早的元亨寺版:“
“然者,诸比丘!如何为‘追过去?’‘于过去时有如是色。’于此随起喜悦。”  香港萧式球老师的译本 http://www.chilin.edu.hk/edu/report_section_detail.asp?section_id=60&id=455 和庄春江老师的译本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131.htm ; 也都没有翻译成过去世,大家可以直接打开看。

这里涉及到的关键巴利字addhāna ,按照字典可以翻译成‘时’,也可以翻译成‘世’,正确的选择应该考虑上下文的合理性。对于这个巴利字,
这里6楼有比较清楚的说明 http://bbs.sutta.org/thread-3990-1-1.html 。
 
 在这个APP的翻译出来之前,其它的三个译本早就有了;而且论坛上也讨论过“过去时”、“过去世”的翻译问题;那么译者坚持翻译成过去世,应该就是受他们那种必须观过去世的观念的影响。按他这种翻译,“勿追于过去”就是看到过去世的情况不起贪爱,那么他们就可能说按照这里的经典,就需要练习观过去世并且看到过去世不起贪爱了。但是大多数人也看不到过去世。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定力看到了过去世,因为有定力镇服了五盖,那时候是没有贪爱生起的,那么这种观法就没什么实际意义。

同时还有另一个问题:这样翻译的经文就没有涉及今生今世的过去了,而我们脑子里追忆的最多的却是今生今世的过去。比如看到某个异性起了贪爱放不下老在想。一个比库要这样就麻烦了,比如有的就还俗了(《阿姜曼尊者传》里就有例子)。不还俗而犯色戒就更麻烦。 所以,忆起今生今世的过去时不起贪爱,才是更急切需要修的。
所以翻译成“过去世”是有问题的,而翻译成“过去时”能够既涵盖今世也涵盖过去世,这样才是全面和正确的。

译者过去对经典的解读就有因偏见导致的错误。因为他们主张先修止在修观,受其影响就弄出慧解脱也有禅那甚至无色定了。
比如他说:“第六种慧解脱阿拉汉,是他们除了四禅,还拥有无色禅空无边处的定力。第七种慧解脱阿拉汉,则拥有识无边处的定力。第八种慧解脱阿拉汉,是拥有无所有处定的定力;”http://bbs.sutta.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020&highlight=%E6%85%A7%E8%A7%A3%E8%84%B1

他这种观点直接违背经典,因为经典里直接说,慧解脱没有无色定:“比丘們!哪種個人是慧解脫者呢?比丘們!這裡,某個人不以身觸後住於那些超越色的無色寂靜解脫,但,他以慧看見後,諸煩惱被滅盡,比丘們!這個人被稱為慧解脫者”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070.htm

他的观点也违背他导师的主张,因为他导师都说慧解脱没有证得禅那:“问74:根据禅师开示,要达到观禅必须具备强而有力的定力,但须师摩经里的阿罗汉们却未有止禅,可否请禅师对慧解脱作个解析? 答74:慧解脱就是没有证得任何禅那、只是通过修行纯观禅而证得解脱,...” http://bbs.sutta.org/thread-7989-11-1.html 。

这就说明译者比较轻率地下结论。如果严谨地对经典和他人的观点全面考证然后取其合理的观点,也就能够避免这种错误。不过严谨就要花很多时间,比如庄春江老师和香港译经组萧式球老师他们翻译的经文,都是多少年心血的积累。

 
《中部》131-134连续四篇经文讲一夜贤者偈,这样反复强调在中部经典里是绝无仅有的,说明一夜贤者偈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一定要严密准确地学习和了解。133经从六入处的角度讲,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133.htm ;可能更容易直观地把握。

最后说下译文的质量。本来巴利经文对‘’追过去‘’的解释很简单明了,就是想到过去如何如何,就在那里心生欢喜,但是APP的译者翻译成“而喜欢其处”,也就不明不白了。既不是按照巴利语的直译,也不是让人一读就懂的意译,比已有的版本译得都更难懂。

 所以,学习汉译巴利经典,推荐萧式球老师为首的香港译经组的译本 
http://www.chilin.edu.hk/edu/report_section.asp?section_id=5和庄春江老师的译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 

 愿正法久住!
Ciraṃ tiṭṭhatu saddham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