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經裡, 佛教徒是會頂禮佛陀的, 但這裏的佛教徒很多都已是初果聖者以上了, 是得了法益後才會成為佛教徒, 而佛教徒見了佛陀就會行頂禮。而未得法益的在家人, 就未必會向佛陀頂禮了。
是佛教徒見到漢係出家人, 通常是無須行頂禮, 僧俗同是菩薩, 故出家人一般也不接受頂禮。
而南傳這邊, 也很各式各樣的。泰國人很虔誠修福, 而頂禮也作為得福的一種身行, 故泰系出家人會鼓勵信眾向僧眾頂禮。而信眾也熱忱於頂禮, 就算在路邊見到出家人, 也會就地頂禮。甚至僧人在工作中, 泰國人還會站在一邊, 僧眾停下工作, 讓信眾頂禮。
頂禮得福, 這觀念在巴利經上是沒有的。
有些出家人會說頂禮減除我慢, 鼓勵在家人多頂禮。
頂禮可減我慢, 這觀念在巴利經上也是沒有的。
頂禮而要得大利益, 只有持正念借頂禮而修習四念處, 大念處經就有說到身體屈曲知道身體屈曲。正念提高, 觀智發展與增加, 這才能減我慢及得福的。若只是認為頂禮有福, 這個福是阿福的福吧了。若那個出家人見人頂禮多點就教多點, 頂禮少點就教少點, 肯定這出家人未證三四果啦。三四果的聖者是不會因為他人尊敬他多點就教多點, 少尊敬他就少教點的。頂禮要對自己有好處, 就要持正念在頂禮的整個過程中, 初學者可以覺知身體的動作變化, 皮膚與空氣及手掌與外境的接觸生起什麼的受及覺知這些受的變化。正念強一點的, 就可觀察身體動作與呼吸的關係, 正念於呼吸而覺知全身。再強一點的, 就是觀察心身關係, 正念於呼吸, 覺知心念與身體的關係。
曾經有些人常到泰國及馬來西亞頂禮長老及僧團, 卻給一位大長老說要依靠自己, 身體不用常去的, 若老了, 身體去不到了, 到時怎樣呢?
再談頂禮的動作, 漢係是否有教如何頂禮? 我不清楚, 反正那邊是少有頂禮僧眾, 多頂禮佛像或在懺悔時來個頂禮運動, 那身體的動作怎樣也好吧。呀, 不可不知, 頂禮運動對身體是很好的, 有老人家天天拜一零八佛, 身體很是健康。所以頂禮作為運動也是全身性的運動, 很好的。
巴利經裡用三個詞表達頂禮的動作: anjali, vandana, abhivademi。
anjali是雙手合十, vandana是將合十的動作舉高至額頭, abhivademi, 就是彎身的動作, 雙手分開點地, 頭也跟着點地。這裡有點巧妙, 初學者通常是不知道, 襌師見到就會指點。
漢係的頂禮, 雙掌點了地後要反掌握拳再放掌的, 因此雙手會放在頭的兩邊, 而頭則點到座典上。是代表接法。
南傳不行這套, 所以雙手是向頭要下來的位置放, 而頭頂下去是頂在雙手背上, 以保護頭, 如此就隨時隨地都可安心頂禮。居士借頂禮而修福這觀念是佛教後期發展而來的, 它的影響就見於日常生活裡, 居士到寺院或襌修中心等場合作頂禮, 這是正常的。
但很多人, 尤其女性, 女性被灌輸福報不夠, 就借這些頂禮來修福, 於是在馬路邊見到出家人下車就地快速行頂禮; 在人來人往的大酒樓, 比丘尼被居士圍着, 見到比丘要行出去, 就地向比丘頂禮; 在人多擠迫的書展裡, 女居士向出家人就地頂禮, 弄得本已擠迫的一角更寸步離行的。
有些南傳的師父, 會教導居士, 出家人站着, 在行, 用餐時, 是無須行頂禮的。而在人迫擠擁的場合或人來人往的場合, 亦是無須行頂禮的。
所以居士要行頂禮要看場合。男性通常就不會周街頂禮出家人, 初學南傳佛教的男居士, 行頂禮, 有些人都有一定的適應期, 所以就很少如女性般, 一心致誠頂禮, 不看處在什麼地方, 什麼場合。
有些居士硬拉着有病的老人家向師父行頂禮, 這也是不必要的, 師父亦是直接說不用。
這些就是出於居士認為頂禮有福, 而出家人則隨居士緣吧了。
星期六, 8月 31, 2013
太和寺/大埔泰和寺
故此寺的這個大佛像是含有佛舍利子的。
首任主持是白加善師父, 白師父識講些少講東話, 與香港南北僧團都有交往。現時(2024年) 是由Phrakru Samumanit Khun Thammamo พระครูสมุห์มานิตย์ คุณธัมโม (帕馬叻)擔任住持。
這個地方一直是舉行南傳短期出家營的主要場地, 白師父亦大力支持。南傳襌修學會在太和寺舉行了三屆的短期出家營。
白師父亦曾邀請贊念長老來港講法。其時協同南傳襌修學會來舉行弘法活動, 包括在理工學院的講座, 在尖沙咀的講座及在石崗蘭若的兩日一夜襌修營。
白師父目前離港了。主持由馬叻師父接任。
白師父亦曾邀請贊念長老來港講法。其時協同南傳襌修學會來舉行弘法活動, 包括在理工學院的講座, 在尖沙咀的講座及在石崗蘭若的兩日一夜襌修營。
白師父目前離港了。主持由馬叻師父接任。
自1997年, 釋意超長老容許太和寺僧人用第一所房子, 而中間的一間有業權人, 需購入合法的業權。業權人要求以二百五十萬港幣買下業權 。至2014年二月, 太和寺只有資金一百萬, 後集資買下業權。
臉書上的太和寺群組: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137173742996867/?ref=ts&fref=ts
臉書上的太和寺群組: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137173742996867/?ref=ts&fref=ts
香港南傳佛教襌修團體及寺院
1. 葛榮禪修同學會, 斯里蘭卡葛榮居士系
不定期出版禪修之友, 在志蓮淨苑四樓及佛哲書店可免費拿到, 不定期有舉行禪修營及佛學講座
志蓮淨苑的禪修課程採用葛榮禪修系統。另外眾多的襌修營與襌修活動, 亦有瑜伽班。
2. Wat Mekthumvanaram 太和寺, 法宗派
泰國皇室及僧王認許香港五寺之一
太和石古壟村
食物: 星期一至六是雜食; 星期日主要是素食。
住持原本是白加攝師父, 現在是隆波馬力, 隆波馬力可說英語。此寺從前有泰國佛學三級課程, 以泰語為主, 考試證書由泰國政府發出, 現時不清楚是否仍有。現時有香港比丘阿贊吳, 他是文師父的弟子, 有參加過第四期短期出家營。五年新學期跟馬來西亞慧光師父學習, 後參學在隆波甘哈的寺院五年。回港時則掛單太和寺。
此寺塊地已供給僧團, 連中間的房子也已在眾居士護持下, 業權在僧團中。此寺出了兩位副主持被香港人當寶的出山另立, 一位是影响中港澳人認識泰國森林派的文比丘, 他當年受邀作太和寺副主持, 後在港人護持下, 成立南傳襌修學會; 另一位是觀佛寺的主持龐師父。
太和寺可讓男女信眾親手布施食物給師父。大節時, 僧眾進行內托缽, 信眾可親手把預備好了的食物放進僧眾的缽裡。
此大佛中有佛舍利的, 故此處是個福地。另外元旦及泰國新年的潑水節, 此處也是非常熱鬧, 這邊的泰菜是非常不錯的。水燈節也是全港泰寺中, 獨家的, 故放水燈許個善緣, 也是很不錯的。
每個星期日, 隆波馬叻會在九龍城城南道25號托缽。
5. Wat Dhammaram 大棠寺或稱德瑪倫寺, 法宗派
泰國皇室及僧王認許香港五寺之一。
前主持: 隆波Sukhee (2024年10月20日朝早心藏病發, 往生)
前主持: 隆波Sukhee (2024年10月20日朝早心藏病發, 往生)
現任主持: 隆波胡。他懂點廣東話。
隆波叔基曾是本港南傳佛教泰國系僧眾中, 有資格剃度的。有港人曾要求短期出家, 由隆波剃度。隆波識講點廣東話。目前男眾若想試短期出家, 可去元朗觀佛寺找龎師父, 他目前是本港南傳泰國系有資格剃度的。
大棠寺這支僧團的法力也很不錯的。有信眾首次入去, 透過泰國居士翻譯家裡情況, 有師父即時聞解, 煩惱即消, 不只, 家裡成員的狀況亦有改善。
新主持隆波胡的法力亦很強勁。難得是此寺的居士, 有佛法正見, 不把寺院私有化, 什麼我的寺你的寺等, 沒有這類私有化言語。這邊的泰國居士也是修得很不錯。隆波Sukee有主動教導泰國居士, 第一次到寺院的泰國居士怕供僧時, 大師父隆波Sukee會主動叫該居士上前親手供僧, 此處是能讓女眾親手供僧的。港人女眾, 修學南傳者, 一生之中該嘗試親手供僧。從前佛世時, 任何人都可以親手供養佛陀及僧團的。
元朗大棠路水蕉新村入面小路直入到尾。
可在元朗乘小巴到大棠, 在老人院落車。或在朗屏站乘K66巴士前往水蕉新村落車。
寺內供僧大約早10:30
另星期一 9:00 東涌逸東邨 黎淑英紀念廣場
星期二 9:00 屯門輕鐵建生站 海麗花園對出
星期三 9:00 天水圍輕鐵天恒站 俊宏軒對出
星期五 9:30 九龍城 城南道
星期六及日 9:30 灣仔石水渠街1號門口+太和街
食物: 雜食。
此寺祖師是龍普考的弟子龍普團在2005年所創立的香港首間分寺, 龍普考是阿姜曼的弟子。而首任主持就是龍波Sukhee, 他是東南亞泰國系法宗派僧伽委員會主席, 更連任三屆。此寺從一兩位師父駐寺, 發展到僧團駐寺, 在幾年前興建了個佛堂。這個佛堂的磁場很適合襌坐。
3. 香港內觀靜坐中心, 葛印卡系, 緬甸內觀系統
大嶼山東灣的倚䯿河谷
26717031
4. 香港慧觀禪修會 Hong Kong 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 緬甸馬哈希系
主要由居士主理, 但部份禪修營有出家禪師帶領。Jessica Mui 是位有法證的居士, 曾在內地、台灣被邀請指導襌修營, 是位有經驗的襌修導師。
5. Wat Buddha Vipassana Dham 觀佛寺, 大宗派
此寺主要是素食。
如有大型活動, 會在九龍城專車接載善信到寺。龐師父曾是太和寺副主持, 後因緣在港建立觀佛寺。日日都會到九龍城托缽的, 故善信亦可到九龍城布施供養及問法。
此寺院已升格為能剃度的寺院, 已得到泰國政府及僧皇認可的証書, 是本港第四間受泰國僧皇𧶽此寺名Wat Phromvajiranayok(梵金剛寺), 但觀佛寺此名已深入港人心, 就不改了。龎師父亦升了僧階為Phra Khru Sangkarat, 新𧶽名為Paññabalo (慧力)。此寺是泰國Korat府的Wat Pha Narai Maharat的分寺。
龎師父懂廣東話, 修頭陀行的。他注意到港人的壓力, 有很多情緒障礙人士, 希望利用寺院的環境及在寺院所做的功德來轉變他們的緣, 使業緣向上提升。對港人有心的師父。
寺院位於元朗崇山新村35A(大樹下東路入, 直上山頂)
不過路途多狗, 怕狗人士誼注意。
另有個由居士運作的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61531340525241
6. 香港聞思修佛法中心 The Dhamma Garden,
主持: 淨法師, 緬甸帕奧系
元朗攸潭尾村西區505號
大量的南傳佛教書藉流通
7. 香港南傳襌修學會, 法宗派
文師父往生後, 現時由阿贊耀接續指導。南丫島紅屋。文師父當年指定阿贊耀承接學會指導港人。文師父與阿贊耀所受的訓練亦相當接近, 阿贊耀有佛學碩士學位, 通南北傳佛學理論, 加上其林派的實踐經驗, 當能利益很多人。
網頁: https://www.hktheravada.or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heforestpath
此處誦供僧文, 可看文而自誦。
食物: 素食
8. 觀心襌修佛學社, 法宗派
由太和寺出來的師父眾, 亦有高龍聖寺的僧團。目前有居士邀請師父們住在九龍城, 方便了住九龍區的居士們, 可到九龍城太子道西362號五樓 (無電梯)供僧。
大師父懂蕳單的廣東話, 普通交談廣東話可找阿贊包。
此處供僧儀式, 誦巴利供僧文是親自誦的, 不假手於他人。不懂親自誦巴利語的港人可用中文代替。可讓男女眾親手物施。
星期日會較多人, 大概十一時供僧, 下午三時有誦經及大概半小時的襌坐。但他們誦經是一句巴利語, 一句泰語, 不適合港人。
email: mmbsociety0611@gmail.com
9. 斯里蘭卡佛教文化中心
葵芳葵豐街鐘意恆勝中心 1302A室。
電話: 3481-8117
由港大畢業的斯里蘭卡Ven Sumiththa主持。
在上水有戶外道場, Ceylon Farm Village. 逢星期日有活動。
地址: 530 坑頭道, 古洞, 上水
在上水地鐵小巴站乘坐50K專綫小巴到終點, 然後行十分鐘左右。首次去, 建議星期日去, 可隨蘭卡人前往。因為有些路段有分义, 無人帶路易迷路, 有些路段無人行的。
此道場持素。
全英語。
普通蘭卡居士較泰國居士懂佛法, 在取食物時, 蘭卡人會讓來客取食物先。蘭卡人亦非常歡迎港人到場參加他們的活動, Bhante也是非常的nice。
廿年前, 只有三千蘭卡人, 他們一直想有自己的道場, 既推廣蘭卡文化, 也開示說法及指導止觀。他們也有一堆為信徒舉行的如體檢等健康活動。
蘭卡人在未有自己的道場前, 是到太和寺, 太和寺容納蘭卡人推廣蘭卡文化, 非常之難得。太和寺的那棵菩提樹也是蘭卡人送贈的。蘭卡人有了自己的道場, 也就能聚集共修。
供僧時間: 朝早九時半。
電話: 2471-4222
電話: 2471-4222
各路僧團或比丘會掛單此寺, 他們的活動與該寺僧團無關。此系僧團是泰國森林派阿姜曼系, 阿姜曼最後的弟子隆普史在港建立的寺院, 最先是在元朗丹桂村, 第一任主持是隆波馬勒, 他曾獨自在印尼的森林遊走七年或九年; 後回泰國, 現時香港有節日, 才回港。
但此寺從丹桂村到西華路, 一直問題多多。這些與僧團無關係, 是此寺管理居士的問題。僧團的佛法知見是能對照巴利聖典, 但此寺的泰國居士的佛法知見則多迷信與缺正法。部份泰國居士用大乘菩薩法名相來指導港人, 求財求福就沒關係; 解脫道則難入門。隆普史的弟子是隆打宴。
供僧時間: 早九時半。
此系僧團在幾年前, 得到白泥二塊地, 是借出給僧團而非供養給僧團, 亦非政府注册寺院, 無牌的。並未受到泰國政府及僧王認可。後地主收回其中一塊, 又得到西貢一塊地, 也是由於來源非正路, 亦非供給僧團, 而是供給某比丘, 農地難申請發展, 因此無法發展。
西華路該塊地的租約也剩兩三年時間。
巴利聖典中有關布施的經文:
物施的對象有十四種: 佛陀世尊、辟支佛、如來的阿羅漢弟子、向阿羅漢、三果不還果、向三果、二果一來果、向二果、初果、向初果、無貪欲外道、具戒凡人、惡戒凡人、畜生。
以上的回報率, 給畜生可得一百倍, 惡戒凡人得一千倍, 無貪外道得十萬倍, 布施給向初果以上, 無量。
對僧團的供養會比對個人的供養所得的果報來得大。(中部142施分別經)
兩種布施: 財施與法施, 法布施最勝。
Dvemāni dānāni: Āmisadānañca dhammadānañca. Etadaggaṃ imesaṃ dvinnaṃ dānānaṃ yadidaṃ dhammadāna’’nti. (增支部第二集布施品)
增支部第五集適時布施經, 記載有五種適時布施的對象: 向客人、旅客、病人、受饑餓者及持戒者。適時布施亦能得善果。
增支部第九集獅孔品維拉瑪經, 世尊對給孤獨長者說, 跟八萬四千個裝滿金銀錢財的樽等等物施如長河般布施出去, 與如此大布施比較, 布施一位初果的飲食能得更大果報, 與布施百位初果的飲食比較, 布施一位二果的飲食得更大果報...布施世尊....布施僧團....布施四方僧團的寺院....皈依三寶得更大果報, 持五戒得更大果報, 以擠牛奶的時間修習慈心, 得更大果報, 以彈指一刻修習無常想, 得更大果報。
龍樹的生死
龍樹是佛滅五至六百年的人物, 年少時, 才氣橫溢, 恃才傲物, 很不可一世的, 各方面都很得意, 年少而無衰老與死亡的影子在腦中。他有三位好朋友, 既享有身為婆羅門的特權意識, 亦有淵博知識, 他們為了貪圖玩樂, 去學習隱身術, 想用此法為所欲為, 盡享生命的快樂。
於是這四個年青人去向一位隱身術師學習, 而術師則看出這四個人內心趾高氣揚, 若據實而教, 他們學成後, 必把師父丟棄。於是, 術師只給他們一些藥物, 謀算他們吃了藥後, 會終身成為他的學生。但被龍樹識破了。
龍樹一聞那些藥香味, 就知道成份、數量與輕重, 含七十種成份, 道術師甚是吃驚, 道術師佩服龍樹, 便將隱身術傳授給他。
龍樹與三位朋友學了隱身術後, 把隱身術作為縱欲的工具, 為非做惡事的。他們經常偷入皇宮, 強暴宮女, 百天後, 這些宮女紛紛懷孕, 只好向國王透露, 求免罪。國王以為是宮裡發生鬼怪事, 與群臣商議, 一位老臣認為有兩種原因: 一是妖鬼作怪, 另一是使用法術。若是用法術, 就可在門前鋪細沙, 自然會呈現腳印。如果是鬼怪, 就沒足跡, 用咒術消滅就可以了。
於是照老臣的話做。
四個無知少年又以隱身術偷入皇宮, 國王一見門前果然出現足跡, 就立刻領數百名衛士進宮, 封閉各個宮門, 下死令殺四個人。龍樹的三位朋友都死於亂刀下, 龍樹則親眼看見朋友們死得很慘, 死亡的恐懼籠罩全身, 驚到震。於是他驚到不敢呼吸, 躲在國王的頭部旁邊, 避過了那些亂刀。
這次的面臨死亡與親見好友死於亂刀下, 龍樹頓感生命的脆弱, 因此件事而改變了他的一生, 他出家去了。
龍樹的年代, 是貴霜王朝與案達羅王朝之間, 貴霜王朝統治北印度, 而案達羅王朝則在南印度。這個時期亦是部派時代及大乘初興的時代。北印度是大小乘部派佛教區, 而南印度是婆羅門教化區, 龍樹逃離傷心地, 放棄婆羅門的家庭和富裕生活, 到處乞食, 向北而走, 來到一所寺院, 就皈依佛門, 繼而出家為僧了。他在佛塔前受戒, 這表示他並非遇到上座部, 而是從小乘各派中出家受戒, 頭三個月, 他遍讀三藏。而四聖諦, 十二因緣等釋迦佛所教的, 對恃才傲物, 不可一世的龍樹是感到太簡單了, 於是他前往雪山, 遇到大乘僧, 他送龍樹摩訶衍的經典, 即是大乘的創作經典。
創作到天馬行空的大乘文學經典, 適合這位恃才傲物, 不可一世的龍樹心意, 他以聰明機智背誦了教理文章, 卻缺乏戒定的基礎, 始終無法貫通其意。於是他開始周遊列國, 找尋其他經典。其間, 他挑戰外道的論師和部派佛教的僧侶, 逐一駁斥他們的論點及教義, 但就是無法貫通經典。龍樹讀遍說一切有部的經藏, 讀誘大乘的方等, 般若及華嚴, 理論上知道"空"的意思, 但無法斷除無明的煩惱。
龍樹只是讀經而沒修行, 就被外道譏笑: "你貴為一切智人, 到底還是佛弟子, 你樣樣精通, 若仍有一點不通, 就不要自稱是一切智人了。"
龍樹當時就自稱一切智人, 足見其不可一世的。而這正好是釋迦佛陀說的愚人。
龍樹啞口無言, 他心感屈辱。此時其心生起邪思維: "全世界的教義裡, 佛經雖妙絶, 但在推理方面尚有不足處, 不如由我來推演, 好讓後學者覺悟, 只要理路不錯, 沒過失的話, 這樣做又有何不可? 那我依然是一切智人, 是為釋迦佛圓滿理路。"
龍樹自以為智慧高於釋迦佛陀, 這是增上慢心。他自創一套僧服, 要自立門戶, 他要擇良辰吉時, 由他來授戒給不曾受過戒律的人, 清掃眾生的迷情。
那個時代, 正法, 邪法一大堆, 故可分成十八至二十部派之多, 既有上座部, 亦有小乘各部派, 亦有自命大乘的部派, 更有又是上座又是大乘的部派, 亂七八糟的。所以龍樹要自立門戶, 總是會吸引一群人給他作弟子。
他自立的戒律與教義, 似是佛教, 但跟原始的釋迦佛教分道揚鑣, 成了魔教。
在《付法藏因緣傳》就有對龍樹成魔的記載: 龍樹逐一降服了外道和不同部派的沙門後, 自稱一切智人; 他心生驕慢, 目空一切, 從釋門出去了。
當他照鏡時, 忽然一念生起: "跟如來一比, 你有什麼智力呢? 你決不是一切智人!"
一念過, 龍樹醒一醒的。
龍樹始終的信念是從經典中找智慧, 而非從釋迦所教的修行中生智慧, 所以他越遍看大乘的創作文學, 離釋迦佛法越遠, 看了法華經後, 龍樹就創作了《大智度論》, 就有一句與釋迦佛教無秘密法相違, 說: 餘經不是秘密, 法華才是秘密。"
龍樹自認為從經典通了諸法實相後, 沒依從釋迦制的戒而行沙門法, 他有自己的一套, 最特出的是他一切空, 不穿衣褲, 成了天體空師, 祼體一切智人。
這樣的一切智人, 是如何死的呢? 自殺!這跟釋迦佛教真是差了天與地, 與阿羅漢也差了天與地, 只與凡人沒什麼分別, 而這樣的一個自殺者居然就成為中國歷朝的祖師大德的祖師, 只可說修大乘者, 愚癡無慧吧了。龍樹因何自殺呢?
《龍樹菩薩傳》載, 一切智人的龍樹曾向一位小乘法師問: "你希望我長留世間嗎?"
對方回答: "不希望。"
於是龍樹就失望地入房自殺了。
這真是兒戲。
《大唐西域記》說龍樹制長生藥, 亦勸國王服用, 但王子開始困擾, 弄得也長時不能登基, 於是請龍樹幫個忙啦, 讓他可以早早登基。於是龍樹就幫了這個忙, 他知道自己一死, 國王亦會死, 這個王子就可登基。於是龍樹就用乾茅葉自刎而死了。
這也是很兒戲。
於是這四個年青人去向一位隱身術師學習, 而術師則看出這四個人內心趾高氣揚, 若據實而教, 他們學成後, 必把師父丟棄。於是, 術師只給他們一些藥物, 謀算他們吃了藥後, 會終身成為他的學生。但被龍樹識破了。
龍樹一聞那些藥香味, 就知道成份、數量與輕重, 含七十種成份, 道術師甚是吃驚, 道術師佩服龍樹, 便將隱身術傳授給他。
龍樹與三位朋友學了隱身術後, 把隱身術作為縱欲的工具, 為非做惡事的。他們經常偷入皇宮, 強暴宮女, 百天後, 這些宮女紛紛懷孕, 只好向國王透露, 求免罪。國王以為是宮裡發生鬼怪事, 與群臣商議, 一位老臣認為有兩種原因: 一是妖鬼作怪, 另一是使用法術。若是用法術, 就可在門前鋪細沙, 自然會呈現腳印。如果是鬼怪, 就沒足跡, 用咒術消滅就可以了。
於是照老臣的話做。
四個無知少年又以隱身術偷入皇宮, 國王一見門前果然出現足跡, 就立刻領數百名衛士進宮, 封閉各個宮門, 下死令殺四個人。龍樹的三位朋友都死於亂刀下, 龍樹則親眼看見朋友們死得很慘, 死亡的恐懼籠罩全身, 驚到震。於是他驚到不敢呼吸, 躲在國王的頭部旁邊, 避過了那些亂刀。
這次的面臨死亡與親見好友死於亂刀下, 龍樹頓感生命的脆弱, 因此件事而改變了他的一生, 他出家去了。
龍樹的年代, 是貴霜王朝與案達羅王朝之間, 貴霜王朝統治北印度, 而案達羅王朝則在南印度。這個時期亦是部派時代及大乘初興的時代。北印度是大小乘部派佛教區, 而南印度是婆羅門教化區, 龍樹逃離傷心地, 放棄婆羅門的家庭和富裕生活, 到處乞食, 向北而走, 來到一所寺院, 就皈依佛門, 繼而出家為僧了。他在佛塔前受戒, 這表示他並非遇到上座部, 而是從小乘各派中出家受戒, 頭三個月, 他遍讀三藏。而四聖諦, 十二因緣等釋迦佛所教的, 對恃才傲物, 不可一世的龍樹是感到太簡單了, 於是他前往雪山, 遇到大乘僧, 他送龍樹摩訶衍的經典, 即是大乘的創作經典。
創作到天馬行空的大乘文學經典, 適合這位恃才傲物, 不可一世的龍樹心意, 他以聰明機智背誦了教理文章, 卻缺乏戒定的基礎, 始終無法貫通其意。於是他開始周遊列國, 找尋其他經典。其間, 他挑戰外道的論師和部派佛教的僧侶, 逐一駁斥他們的論點及教義, 但就是無法貫通經典。龍樹讀遍說一切有部的經藏, 讀誘大乘的方等, 般若及華嚴, 理論上知道"空"的意思, 但無法斷除無明的煩惱。
龍樹只是讀經而沒修行, 就被外道譏笑: "你貴為一切智人, 到底還是佛弟子, 你樣樣精通, 若仍有一點不通, 就不要自稱是一切智人了。"
龍樹當時就自稱一切智人, 足見其不可一世的。而這正好是釋迦佛陀說的愚人。
龍樹啞口無言, 他心感屈辱。此時其心生起邪思維: "全世界的教義裡, 佛經雖妙絶, 但在推理方面尚有不足處, 不如由我來推演, 好讓後學者覺悟, 只要理路不錯, 沒過失的話, 這樣做又有何不可? 那我依然是一切智人, 是為釋迦佛圓滿理路。"
龍樹自以為智慧高於釋迦佛陀, 這是增上慢心。他自創一套僧服, 要自立門戶, 他要擇良辰吉時, 由他來授戒給不曾受過戒律的人, 清掃眾生的迷情。
那個時代, 正法, 邪法一大堆, 故可分成十八至二十部派之多, 既有上座部, 亦有小乘各部派, 亦有自命大乘的部派, 更有又是上座又是大乘的部派, 亂七八糟的。所以龍樹要自立門戶, 總是會吸引一群人給他作弟子。
他自立的戒律與教義, 似是佛教, 但跟原始的釋迦佛教分道揚鑣, 成了魔教。
在《付法藏因緣傳》就有對龍樹成魔的記載: 龍樹逐一降服了外道和不同部派的沙門後, 自稱一切智人; 他心生驕慢, 目空一切, 從釋門出去了。
當他照鏡時, 忽然一念生起: "跟如來一比, 你有什麼智力呢? 你決不是一切智人!"
一念過, 龍樹醒一醒的。
龍樹始終的信念是從經典中找智慧, 而非從釋迦所教的修行中生智慧, 所以他越遍看大乘的創作文學, 離釋迦佛法越遠, 看了法華經後, 龍樹就創作了《大智度論》, 就有一句與釋迦佛教無秘密法相違, 說: 餘經不是秘密, 法華才是秘密。"
龍樹自認為從經典通了諸法實相後, 沒依從釋迦制的戒而行沙門法, 他有自己的一套, 最特出的是他一切空, 不穿衣褲, 成了天體空師, 祼體一切智人。
這樣的一切智人, 是如何死的呢? 自殺!這跟釋迦佛教真是差了天與地, 與阿羅漢也差了天與地, 只與凡人沒什麼分別, 而這樣的一個自殺者居然就成為中國歷朝的祖師大德的祖師, 只可說修大乘者, 愚癡無慧吧了。龍樹因何自殺呢?
《龍樹菩薩傳》載, 一切智人的龍樹曾向一位小乘法師問: "你希望我長留世間嗎?"
對方回答: "不希望。"
於是龍樹就失望地入房自殺了。
這真是兒戲。
《大唐西域記》說龍樹制長生藥, 亦勸國王服用, 但王子開始困擾, 弄得也長時不能登基, 於是請龍樹幫個忙啦, 讓他可以早早登基。於是龍樹就幫了這個忙, 他知道自己一死, 國王亦會死, 這個王子就可登基。於是龍樹就用乾茅葉自刎而死了。
這也是很兒戲。
(隨文比丘)第一次頭陀傘襌修營
那時大約跟文師父修學半年, 禪修學會策劃了南山禪修營, 那時我不知道睡傘就是頭陀行的, 我只覺好玩。一人一把傘。
我是緊跟師父後面的, 一直都觀察著師父的一舉一動, 與師父若即若離的。我肯定無修行的心啦, 總之就是新鮮兼好玩。又有班朋友一齊, 好開心啊。
大家一齊乘船, 行去營地。大家一齊開傘弄蚊帳, 我們是雞手鴨腳都整不到那個蚊帳, 師父有來指點。
師父睡近個亭, 我, Rebecca, May, 及一個細路就在對面。
那個營是三日兩夜的, 去到就是弄傘, 接著就是坐禪, 夜晚有無飯食呢?好似無?無咩印像夜晚食飯, 夜晚都是坐禪。
第一晚那能睡啊?有怪聲, 我驚有狗, 都有狗吠, 我睡不了的。
第二朝好早起身, 旁邊個細路有蟻入蚊帳裡, 我接了個細路入我的帳篷裡, 師父就去處理那些蟻, 整把傘般去師父那邊, 而我則仍在旁邊, 我又無要般屋的打算。
早餐有西瓜食, 真是人生一大享受的啊, 在那麼自然的環境裡食西瓜,多健康啊。
食完早餐就聽師父講法, 坐禪, 行禪。
有位師兄誤踏黃蟻穴, 黃蟻爬滿他的身, 他真是修得好好, 只往身上拍蟻, 而沒有驚慌或什麼的。師父見到, 但沒理會, 我跟在師父後面, 也沒理會。
午飯是一位比丘尼送飯給我們的, 那時的話題是我們是否可接受由出家人供養的飯菜?師父與該比丘尼都說可以, 因為我們是在修行。
在一個下午, 人人都找了個好地方睡午覺, 我都想去找個好地方睡一睡覺, 但給各人佔據了, 師父則在亭旁的一條徑行來行去, 我則在旁邊空地找地方, 接著見到師父向我這邊行, 我不想給師父叫去做什麼, 於是就地扮睡覺, 聽師父的腳步聲, 無聲啦, 就開眼, 點知見到師父坐在對面望著我, 師父問:「很累嗎?」我無答他,師父說:「這樣不能, 要跟它死過,去行!」於是就在日照下的石地行來行去, 好悶。見到個細路, 細路話師父會去行山, 我就等, 等呀等, 我越來越悶, 想快點去行山, 等來等去都未等到師父叫大家去行山, 接著叫個細路問師父, 幾時去行山?細路回師父的話, 不行了。唉, 不行, 真是悶到死。我超級失望, 就行去入口那邊, 玩蜘蛛, 睇樹葉, 總之就是找東西玩, 行來行去。後來見到師父向我這邊行過來, 他說不行山, 都不會有什麼好野玩啦, 我無理他。點知他拍手叫我回去, 他見我行回去, 一枝箭的就回了去, 我有點沒神沒氣的, 慢慢行, 見一大堆人排排站的, 原來就是要去行山了, 當下真是興奮了。師父當時是赤腳的, 不知誰說, 行好近的, 於是我除鞋跟師父赤腳行,Rebecca也跟著赤腳行,就我們兩個跟師父赤腳行。
這一行......行了半小時, 朋友頂不順了, Michelle借了鞋給她穿, Michelle自己就赤腳行。我都仍然跟緊師父後面, 有一段路, 我跟得好貼, 但好喘氣的, 師父當然彈彈跳跳輕輕快快的行, 我越跟越感到吃力, 一小時後, 己經不是很跟到後面了。一個半小時後, 雙腳都還是免免強強可以啦, 兩小時後, 免強變成有點難捱了, 兩個半小時後, 我與朋友及師兄, 那位被黃蟻上身的師兄壓後, 朋友扶著我, 我要將整個注意力轉移到扶著朋友的手中, 以轉移注意力, 因為雙腳好痛, 每行一步都好痛, 連落步往有草的地方也一樣的痛, 那種痛呢, 每踏一步都在滴汗, 標冷汗, 身體痛到震, 每行三步要停一停, 真是前難行, 後無得退, 每一落步都明知會痛, 又必然要落腳。呢, 痛原來可以這樣子的啊。
難捱的半小時, 行到落山, 石屎地更痛, 行到去麥當奴, 裡面那塊地是淨土, 貼著那塊淨土不想出門。出了去後, 師父看我的雙腳, 說:「回去坐的士。」我當時覺得師父真是好慈悲啊。
後來回到營地, 我問師父點樣可以行得那麼輕鬆?師父答痛由得它痛, 不用理它。一定痛的, 不理它就沒什麼。我當時真不覺得不理它就沒什麼啊, 好痛咯。不過若有第二次, 我都是會除鞋行的, 基本上, 那是意志的訓練啦, 在那種境中, 好易看到心有無力的。
那一晚落大雨, 個個走佬, 去亭處避雨, 朋友問我要不要般傘, 我覺得一動不如一靜, 既如是則如是, 不般, 繼續睡覺, 那一晚幾好睡的。
我覺得師父己經教了要教的法, 照不照做就是我們的事了。師父的法很簡單, 照做就是了。師父不在, 但法在, 法在師在,有緣還是會再遇, 繼續修學。
我是緊跟師父後面的, 一直都觀察著師父的一舉一動, 與師父若即若離的。我肯定無修行的心啦, 總之就是新鮮兼好玩。又有班朋友一齊, 好開心啊。
大家一齊乘船, 行去營地。大家一齊開傘弄蚊帳, 我們是雞手鴨腳都整不到那個蚊帳, 師父有來指點。
師父睡近個亭, 我, Rebecca, May, 及一個細路就在對面。
那個營是三日兩夜的, 去到就是弄傘, 接著就是坐禪, 夜晚有無飯食呢?好似無?無咩印像夜晚食飯, 夜晚都是坐禪。
第一晚那能睡啊?有怪聲, 我驚有狗, 都有狗吠, 我睡不了的。
第二朝好早起身, 旁邊個細路有蟻入蚊帳裡, 我接了個細路入我的帳篷裡, 師父就去處理那些蟻, 整把傘般去師父那邊, 而我則仍在旁邊, 我又無要般屋的打算。
早餐有西瓜食, 真是人生一大享受的啊, 在那麼自然的環境裡食西瓜,多健康啊。
食完早餐就聽師父講法, 坐禪, 行禪。
有位師兄誤踏黃蟻穴, 黃蟻爬滿他的身, 他真是修得好好, 只往身上拍蟻, 而沒有驚慌或什麼的。師父見到, 但沒理會, 我跟在師父後面, 也沒理會。
午飯是一位比丘尼送飯給我們的, 那時的話題是我們是否可接受由出家人供養的飯菜?師父與該比丘尼都說可以, 因為我們是在修行。
在一個下午, 人人都找了個好地方睡午覺, 我都想去找個好地方睡一睡覺, 但給各人佔據了, 師父則在亭旁的一條徑行來行去, 我則在旁邊空地找地方, 接著見到師父向我這邊行, 我不想給師父叫去做什麼, 於是就地扮睡覺, 聽師父的腳步聲, 無聲啦, 就開眼, 點知見到師父坐在對面望著我, 師父問:「很累嗎?」我無答他,師父說:「這樣不能, 要跟它死過,去行!」於是就在日照下的石地行來行去, 好悶。見到個細路, 細路話師父會去行山, 我就等, 等呀等, 我越來越悶, 想快點去行山, 等來等去都未等到師父叫大家去行山, 接著叫個細路問師父, 幾時去行山?細路回師父的話, 不行了。唉, 不行, 真是悶到死。我超級失望, 就行去入口那邊, 玩蜘蛛, 睇樹葉, 總之就是找東西玩, 行來行去。後來見到師父向我這邊行過來, 他說不行山, 都不會有什麼好野玩啦, 我無理他。點知他拍手叫我回去, 他見我行回去, 一枝箭的就回了去, 我有點沒神沒氣的, 慢慢行, 見一大堆人排排站的, 原來就是要去行山了, 當下真是興奮了。師父當時是赤腳的, 不知誰說, 行好近的, 於是我除鞋跟師父赤腳行,Rebecca也跟著赤腳行,就我們兩個跟師父赤腳行。
這一行......行了半小時, 朋友頂不順了, Michelle借了鞋給她穿, Michelle自己就赤腳行。我都仍然跟緊師父後面, 有一段路, 我跟得好貼, 但好喘氣的, 師父當然彈彈跳跳輕輕快快的行, 我越跟越感到吃力, 一小時後, 己經不是很跟到後面了。一個半小時後, 雙腳都還是免免強強可以啦, 兩小時後, 免強變成有點難捱了, 兩個半小時後, 我與朋友及師兄, 那位被黃蟻上身的師兄壓後, 朋友扶著我, 我要將整個注意力轉移到扶著朋友的手中, 以轉移注意力, 因為雙腳好痛, 每行一步都好痛, 連落步往有草的地方也一樣的痛, 那種痛呢, 每踏一步都在滴汗, 標冷汗, 身體痛到震, 每行三步要停一停, 真是前難行, 後無得退, 每一落步都明知會痛, 又必然要落腳。呢, 痛原來可以這樣子的啊。
難捱的半小時, 行到落山, 石屎地更痛, 行到去麥當奴, 裡面那塊地是淨土, 貼著那塊淨土不想出門。出了去後, 師父看我的雙腳, 說:「回去坐的士。」我當時覺得師父真是好慈悲啊。
後來回到營地, 我問師父點樣可以行得那麼輕鬆?師父答痛由得它痛, 不用理它。一定痛的, 不理它就沒什麼。我當時真不覺得不理它就沒什麼啊, 好痛咯。不過若有第二次, 我都是會除鞋行的, 基本上, 那是意志的訓練啦, 在那種境中, 好易看到心有無力的。
那一晚落大雨, 個個走佬, 去亭處避雨, 朋友問我要不要般傘, 我覺得一動不如一靜, 既如是則如是, 不般, 繼續睡覺, 那一晚幾好睡的。
我覺得師父己經教了要教的法, 照不照做就是我們的事了。師父的法很簡單, 照做就是了。師父不在, 但法在, 法在師在,有緣還是會再遇, 繼續修學。
星期五, 8月 30, 2013
佛陀的八十位大弟子
增支部 是第一品 14
14. Etadaggavaggo
14. Etadaggavaggo
1. Paṭhamavaggo
188. ‘‘Etadaggaṃ , bhikkhave, mama sāvakānaṃ bhikkhūnaṃ rattaññūnaṃ yadidaṃ aññāsikoṇḍañño’’ .
比丘們, 第一支我的聲聞弟子比丘跟從最久的是阿若僑陳如
比丘們, 第一支我的聲聞弟子比丘跟從最久的是阿若僑陳如
2. Dutiyavaggo
198. ‘‘Etadaggaṃ , bhikkhave, mama sāvakānaṃ bhikkhūnaṃ manomayaṃ kāyaṃ abhinimminantānaṃ yadidaṃ cūḷapanthako’’ .
3. Tatiyavaggo
4. Catutthavaggo
5. Pañcamavaggo
235. ‘‘Etadaggaṃ , bhikkhave, mama sāvikānaṃ bhikkhunīnaṃ rattaññūnaṃ yadidaṃ mahāpajāpatigotamī’’.
比丘們, 這是聲聞比丘尼弟子中, 跟隨最久的是大般啫般提喬達彌
比丘們, 這是聲聞比丘尼弟子中, 跟隨最久的是大般啫般提喬達彌
6. Chaṭṭhavaggo
248. ‘‘Etadaggaṃ , bhikkhave, mama sāvakānaṃ upāsakānaṃ paṭhamaṃ saraṇaṃ gacchantānaṃ yadidaṃ tapussabhallikā vāṇijā’’.
7. Sattamavaggo
精彩連結逐個睇
請click入連結
●Pali Tipitaka: 第六次緬甸巴利三藏的結集。
● Pali Canon: BJT 斯里蘭卡三藏
●佛學數位圖書館: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化計劃之一,提供中文原典佛經外,也提供藏文、梵文及巴利文版本,該站也提供其他佛學網站資料庫的連結。
●上座部巴利藏經: 大陸網, 簡體字。
● 中國上座部佛教
● 南華大學巴利學研究中心
●佛門網巴利詞典
● 康熙字典
● 南傳法師文集 : 簡體字
● CBETA 漢文大藏經
●中華佛學研究所:提供各種有關佛學的學術論著論文全文瀏覽。
●佛經 - 漢文電子大藏經系列:提供《漢文大藏經系統概述與目錄》及其他佛學學佛相關的資料可供人閱覽。
●The Tipitaka :based on Sri Lanka Buddha Jayanti Tipitaka; Pali, English version●Access to Insight: 提供南傳佛教英文三藏經典及南傳佛教修行方法。
● A Theravada Library
● 南北傳阿含經對讀 - 莊春江工作站
● 台南慈蓮寺 - 大願法師 弘傳原始佛教阿含道正法
●台灣原始佛教協會網站:提供多項的功能服務,包括討論區、主題文章、日記本、聊天室、私人訊息等服務。
●亞洲原始佛教道場指南:由明法比丘編,提供亞洲各地的原始佛教修行道場。
● Alliance for Bhikkhunis
● Places of Theravada Bhikkhunis
● Thai Buddhist woman meditation center : 全泰文, 可用google 翻譯
● Support Network for women renunciants i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 菩提比丘的網站
● Phalanyani Bhikkhuni :網誌● 台語與佛典 : 探討漢譯四阿含與巴利五部尼柯耶的教導, 也介紹古漢譯和台語的關聯。
● 法味書齋:
● 覺悟之路
● 趣向涅槃
● 上座部佛教基本教義
● 葛印卡內觀大師的生活的藝術
● 馬哈希尊者的生活簡介
● 佛陀的啓示 : 斯里蘭卡Bhante Walpola Rahula
● 清淨道論 : 覺音尊者著, 葉均居士譯
● 泰國林居傳統導師選錄
●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菩提長老
訂閱:
留言 (Atom)






